鲁国中书令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中书监是什么官)
中书监一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中央官职,它的存在横跨数个世纪,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书监的历史源流。
魏文帝曹丕
中书监的萌芽始于汉代,西汉年间置中书,原本是归属于内廷的宦官机构,其主官称中书令。中书的责任是专门在皇帝的办公场所整理宫内文库档案。由于这一职务的工作之便,能够常常与皇帝有接触机会, 因而在内廷中的作用逐渐重要起来。不过如前所述,中书在汉代还是宦官机构之一,所用之人并非一般的外朝文臣,大史学家司马迁因曾卷入要案身受腐刑,同时因为他本身学识过人,才得以任此要职。
曾任中书监的荀勖
曹魏后,中书逐渐不拘于宦官,也起用士人,从而演化成可以讨论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称中书监,次者称中书令。目前主流认为中书监的创立可谓是曹魏加强中央集权的新措施。曹魏时期文帝曹考虑到尚书台权势日重有威胁皇权的可能故而改秘书令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与中书令职务相等但在朝臣位次上略高。魏文帝以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同堂机密,诏命多出自刘放。至明帝时,中书监、中书令已经位高而权重,成为实质上的“宰相”。晋朝、南北朝均保留这一职务,因中书监处理机要接近中枢, 时人又称其为“凤凰池”。西晋名臣荀勖原本担任中书监,后来奉旨升迁为名义上更为高尚的尚书令,官僚亲友均来庆贺,不料荀勖却说:“夺我凤凰池,何贺之有!”由此可见,在当时人心目中,中书监的尊笼远超尚书令,反映了魏晋时代官制权势的变迁。
隋唐以后的中央政治度制
隋文帝在终结了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乱世后着手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避讳而改中书监为内史令,置内史令两人,同为宰相。唐初沿袭此职,职权同南北朝。至唐高祖时恢复中书省原名,只设中书令,不复设监。进入宋代后,中书令与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三省官职转变成虚衔,大多用于给重臣加官阶。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后,曾一度恢复中书令履行宰相的职权,但权限则大为扩充至地方行省。明初洪武年间,中书令即当朝宰相。后由于“胡惟庸案”,原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的机构中书省及中书令一职皆遭撤销,皇帝大权独揽。
参考资料:
陈琳国:中国古代宰辅制度(下)--以汉唐为例
盛奇秀: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涂坤全:魏晋南北朝官制述略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郁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