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

“不是个省油的灯!”一一一句常常听到的俗话,老百姓评价一个人有时会用到。

比如形容一个人有点本事,不简单,或说这个人事儿多,不好惹,难对付,中国有句老俗话:“不是个省油的灯”!如果省油的灯是指简单、常见的或是好的,那么用否定的句式反其意表达,意思是这个人不一般、不省事,不简单,这句话今天也挺流行,使用频率蛮高的。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1)

如果褒义理解可能还有一丝精明,有根底,有来头,主意多的意味在里面; 但是大多情况下还是含有贬义的,潜含有攻于心计,老谋深算,不好对付,不甘寂寞,或者从不吃亏,损人利己等等。

按说评论人的品性或本事,为何拉上这样一种灯来背锅?或者说是打个比方,既然不是省油的灯,那就是费油了,自然麻烦不好用。油灯是古时百姓家中必备的日用品,当然谁都会喜欢省油的灯。要说用麻烦浪费的一种物件的来比方一个人的行事作派,也挺形象生动的,自然会流传开来。

“谁”是省油的灯?

“不是个省油的灯”是怎样演变成俗语的呢,现在未必可追溯出缘由,我们倒是可以看看真正的“省油灯”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2)

古时的灯盏,制作很多新颖别致、式样也变化多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大都是由油盏、托柱、承盘三部分组成,材料有金属的,也有陶瓷的,现在能在博物馆看到的油灯,很多还是精美的艺术品。有一些造型比较复杂的油灯,可能本身具有宫廷祭祀的功用,但是过去它的实用性要远远大于它的艺术性,因为那是家家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

那么省油灯有什么不同吗?它一般由瓷器制成,初看其貌不扬,与普通灯盏没多大的区别,但是仔细看它的内部构造才可见端倪。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3)

看似简单的物件,原来机心内藏。它的盏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也就是说这种省油灯其实是双层的碗碟。在夹层中注入冷水在底部降温,古人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一半的油。

最有名的省油灯

最有名的省油灯要属四川邛窑出土的省油灯,隋唐邛窑遗址就在今天四川邛崃市南郊的南河南岸,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大大小小的窑包。邛崃的窑场之多是四川之最,这里出土的省油灯也是中国古代的陶瓷瑰宝,大多收存在四川省博物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里仔细的观摩。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4)

省油灯的设计十分简单又巧妙合理。使用时就在小碗里加上油,棉线点燃放在碗边,小碗的侧面有一个小嘴,里面是空心的夹层,顺着小嘴在下部夹层里面注入冷水,根据加水的体积比例,省油率达到14%一20%,这可是现代科技人员经过反复的测量验证的数据。

省油灯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减少热量的传播散发,灯具材料不会采用金属制作,而是用瓷器比较适合。这果然是个巧妙的发明,只要改造了物品的结构,自然降低了能耗。简单精巧的设计,又节约了能源,这种生活必需品中的小发明,也是古人创造性地使用工具的体现,真的见识了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小小油灯何以名扬天下

和今天一样,一项小发明能够广为人知,能够走出去推广使用,除了本身是个好物,与名人的推波助澜的宣传效应少不了关系,省油灯也是如此,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多次在文章中推介此物。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5)

诗人陆游曾经长期客居四川,曾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崇州通判等职,后来辞职后受时任邛州知州的老朋友之邀,到邛州做客,担任过邛州天台山崇道观的主管,亲历或亲闻当地很多有趣之事,熟悉四川各地的人文掌故,留下一些读书考察的心得笔记,其中有两段文字就记录了省油灯的特点:

《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记载:“照书烛必令粗而短,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灯檠法,高七寸,盘阔六寸,受盏圈径二寸半,择与圈称者。”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6)

可见陆游对此省油灯也引以为奇。所以对于省油灯的规格和尺寸,以及使用的方法记录颇为详细。不过他说的“省油之半”,大概比现在科学的计量要高估一些了。

陆游晚年的《老学庵笔记》也有记载:“《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按:(宋)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

陆游这里特别讲了省油灯的原理,一般的油灯油性遇火灼容易速干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自然就消耗油料,夹层注水就可以很好地降温,延长了油料消耗时间,相应延长照明时间,故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7)

陆游文中提到的汉嘉,在今天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古称临邛的邛崃就在雅安芦山北面,两地比邻。隋唐时代,临邛与雅安部分地区同属一个行政管辖区域,其实也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邛窑产地。

陆游当时就记载这里出产省油灯已有三百年历史,应当是延续唐、宋两代之久了。省油灯在当时就很受欢迎,这里的地方官邵公济会把省油灯当作礼物送给当时朝中的达官贵人,足以代表它是当地的特产,别处稀罕的物件,所以带到京城也可算是珍贵的礼物了。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8)

邛窑出土的宋代省油灯

陆游显然对于省油灯这种发明赞叹不已,留下这些的笔墨记录,也让这个实用的发明在更大的范围流传。省油灯的名气借着陆游文章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熟知,特别是文人雅士更为推崇,秉烛夜读时,有这样一盏蕴含科技设计感的油灯相伴,多么惬意!

在今天看来,人才的流动自然也会带动当地的特产名品的传播,正是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邛窑“省油灯”的制作工艺才得以传播到全国,各地瓷窑开始纷纷仿制,从名贵的礼品渐渐普及百姓之家,并且流传千年不衰,到清代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结语

关于省油灯,还有一些传说轶事。但是有实物为证,这是客观不虚的。文人笔墨记录,百姓口口相传,“不是省油的灯”才能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这句俗语也侧面说明省油灯在老百姓心里受欢迎的程度。构思巧妙,工艺精致,这在当时也算是一项改进人们生活方式,有利民生的重大发明吧?

古代省油灯特点(不是个省油的灯)(9)

今天油灯已经退出了百姓的生活,古老的油灯早已成为博物馆中价值不菲的展品了,而省油灯的智慧和制造技艺,真切地让我们领略了13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与科技,不由得感叹称赞啊!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一阅而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