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李莲英有三大绝活)
若问中国的国粹有哪些,相信很多中国人都能说出来一些,比如京剧、武术、书法、中医等等。
若问新国粹是啥,说不定有人还会举麻将、广场舞、共享单车等例子……
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当然,他说的话大都带有批判的意味,他曾讲到旧中国的“国粹”有三个,分别是鸦片、太监、姨太太!
当然,这三个所谓的“国粹”也并非是中国独有的,只不过在当时那个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罢了。我们单讲太监这个群体,他们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二千多年,真可谓是源远流长了。
今天单讲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佼佼者,他就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伺候了慈禧太后整整50多年,几乎相伴一生,他是怎么做到的?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97期:李莲英跟慈禧的真实关系:太后卧室可自由出入,三大绝活无人可代!
一、
跟历史上其他的大太监几乎一样,李莲英同样有一个比较凄惨的童年,也是饱受欺凌后毅然进了宫:
李家比较穷,李莲英父辈一开始靠捣鼓点硝磺私卖,赚点钱,但这种硝磺属于违禁品,差点被抓入狱。后来侥幸逃脱后,开始从事皮匠生意,所以,李莲英有个外号叫“皮硝李”。
当然,这个绰号应该是指李家的,并非单指李莲英一个人,毕竟他进宫的时候只有9岁,显然这个岁数的小孩,是掌握不了制鞋手艺的。
所以,题目中讲的李莲英有三大绝活,肯定不包括制鞋绝活,那么李莲英的三项绝活是哪三项呢?
李莲英有三大绝活,分别是手、口和眼,当然,要想让手、口、眼使用到极限,离不开脑子,故李莲英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
先说手!
李莲英的手一开始也很普通,并不像有些人讲得那样,又细又长,还白白嫩嫩的。之所以后来白白嫩嫩的,主要是因为这小子运气好,一直受宠,平时都有小太监伺候着。那手,又是伺候慈禧太后的手,自然要保养得好一些,即使岁数大了,也比其他小太监的水嫩。
但,李莲英之所以能被慈禧宠爱,并长久不衰,足足有半个世纪之久,跟他优良的手活离不开干系的。
那么,他是如何把握机会,一举通过双手,获得慈禧的倾心呢?
二、
李莲英的发迹,其实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是沈兰玉,正是由于此人提供了情报,让李莲英一发击中!
当时的慈禧还不是太后,是一个贵妃,看过《甄嬛传》的朋友想必都清楚,清朝皇帝的后宫,也是会比美的。
那时候又没有美颜相机,又没有那种化妆化到亲娘都不认识的化妆术,和COS术,后宫妃子要想争宠,大都从衣服、首饰和发型上下功夫。
而李莲英得到这个消息后,开始在梳头发这项技能上下功夫,甚至有野史讲,为此他还请假十天,专门跑到青楼去学习那些当红牌头怎么梳头发。
实际上,宫里的太监并不存在给某一个女主梳头的,它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说有专门的那么几个人。他们专管梳头,给太后梳、给皇后梳、给妃子梳、给格格们,甚至一些高级宫女梳……
在《宫女谈往录》中,有两名宫女提到一个刘姓太监,就是专门给人梳头的:
“这是个比较得宠的老太监,温和、驯顺、斯文、有礼貌,永远从他的眼角皱纹里透出和乐的笑意来,伺候人不温不躁,恰到好处……”
所以,一开始,李莲英应该不止给慈禧梳头,咸丰帝其他的妃子以及慈安皇后,都有可能被他伺候过。
显然,对李莲英最认可的是慈禧,等到后来,不管是挽髻,还是簪花,慈禧都指定要李莲英亲自动手,不然的话,她整天都会觉得不自在。
三、
李莲英因为擅长梳头而得势,人称“小篦李”,这个称号不仅宫里人知道,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称作“小篦李”。
李莲英梳头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是梳得好看,头发再硬他也能给拢到一块,据说是袖子里偷偷藏着发胶。二是不掉头发,当然女人,又是老女人哪有不掉头发的,之所以李莲英梳头不掉是因为他聪明。
大家也知道皮毛跟牛角摩擦后会起静电,这个静电能吸附毛发,所以李莲英的袖子里藏着一块皮毛。每次给慈禧太后梳头时,都是袖子离得很近,这样既能摩擦,又能吸附掉落的头发。
三是,李莲英还会自配洗发水,他也善于琢磨,用猪毛多次试验,在洗发水中加醋,能促进发质软化,这一招深得慈禧太后的心。
当然,会梳头,只是李莲英能进入慈禧眼帘的敲门砖,他的手还有另外的绝技:
那就是按摩!
其实按摩这种东西,真的是看人的,我(杨角风)颈椎和腰椎都不好,长期坐着打字的人基本都有这毛病。所以时不时会找盲人推拿按摩一番,试了很多人,终于找到一个手法好,按起来舒服的,轻重也刚刚好。
李莲英按摩的功夫也是一绝,若是评级的话,那肯定是顶级高手。他的手也没干过重活,平时保养又好,又长,白白嫩嫩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除了太敏感的地方不按以外,其余地方都给按一个遍,那慈禧老佛爷是相当享受,相当舒服。
四、
李莲英的第二个绝活是口,当然不是说他用嘴去给慈禧按摩,而是用嘴讲一些慈禧太后听的话!
别看李莲英小时候读书少,但是嘴皮子一点都不差,尤其擅长说笑话。这一点上,跟小岳岳有类似之处,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低谁谁的意思,而是说李莲英有说相声逗人乐的潜质。
也正是在慈禧太后身边伺候的缘故,李莲英没少练嘴皮子,他先去自己听评书,听相声,收罗笑话。然后自己再加工一下说给慈禧太后听,他说的时候可是声情并茂,甚至还加进去口技。
说书的时候不仅会唱,还会学猫叫、狗叫、蛤蟆叫啊,说到高兴的地方甚至会模仿动物的形态,表演一番。
就这一点,慈禧太后那是相当地享受,毕竟一边享受着按摩,一边听着单口相声,搁谁谁都得陶醉。
实际上,李莲英能做到太监大总管,光会这两项绝技是万万不行的,他办事方面也很得当,人缘也是相当好,人送外号“佛见喜”!
关于“佛见喜”这个外号典故,出自《宫女谈往录》中,主要表扬他当差处处周到,人人满意:
“宫里的行话叫‘兜水不漏’,让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欢……”
包括光绪帝,当初被抱进宫时才4岁,可以说李莲英是看着他长大的,两个人的关系也是相当好。
五、
这就要提到李莲英的第三个绝技了,那就是有眼力价,其实也是考验他的情商和智商!
举三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是大年吃饺子,我们民间过年的时候包饺子,总会包几个裹着硬币的饺子,谁能吃到就寓意有福。
在宫里同样吃饺子,同样放东西,只是硬币太寒酸了,得放金元宝,一个花生粒那么大的小元宝。一共放四个,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啊,隆裕皇后啊,还有两个光绪帝的妃子以及太妃(同治帝妃子)一起吃。
平时啊,这四个小元宝都是慈禧太后吃到,结果某一年,或许是记号没做好,或许是挑拣的时候误操作。总之不小心这个饺子到了隆裕皇后的碗里,隆裕皇后一眼就认出这是含金元宝的饺子,哪里敢吃。这下子可坏事了,还是李莲英眼尖,首先发现了隆裕皇后不太对劲。
于是使了个方法,偷偷拿掉了隆裕皇后的碗,并把这枚饺子悄无声息地放进了煮下一锅饺子的锅里……
所以,后来隆裕皇后很感激他,在她掌权以后,还赐给李莲英不少钱,甚至在李莲英去世后,还特批了一块墓地给他用。
再有一个例子是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了,这件事记载在《德宗遗事》中,当时的光绪帝早在几年前就被软禁了,并无实权。慈禧太后一行人从西安回北京的途中,某一夜天寒,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又跑去看光绪帝。
结果发现光绪帝竟然连床被子都没有,一下子就落泪了,把自己的被子抱了来:
“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也没有办法了。”
六、
第三件事,则是有关慈禧太后赐给杨小楼“福”字典故了:
杨小楼是京城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演武生的,慈禧太后爱看戏,有一次就邀请到了杨小楼进宫演戏。
演出结束后,慈禧太后相当高兴,随手就要把身边的一盘点心赏给杨小楼。不要觉得慈禧太后吃剩下的点心,会让人们恶心,实际上那时候能获得这种奖励的人,那是相当的有面子的。
但杨小楼却拒绝了,可能他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别人吃过的点心给我吃,当我是啥啦?
“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正赶上慈禧太后当天心情不错,于是就问他想要啥赏赐啊?
杨小楼很聪明,这种点心吃完就没了,干放着也会放坏,如果能得到慈禧的赐字,到时候裱起来,这可是活字招牌:
“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太后当然高兴啊,就跟现在有些人一样,求赐字也成了一门生意,有人愿买,有人愿写。
可惜,慈禧太后太过高兴,手一哆嗦,写的那个“福”字,从衣字旁变成了示字旁,写成了这个“褔”。
这下子在场的人都傻眼了,慈禧太后也发现自己写错了,可是承认写错是不可能的,让杨小楼拿走也不行。杨小楼更尴尬,明知写错了拿走就是欺君,不拿就是抗旨,也是急得直冒冷汗。
还是李莲英眼尖脑活,随口说了一句:
“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心领神会,马上跪地说,老佛爷的福,奴才哪能领啊。慈禧太后也顺坡下驴,那好,以后再赐你字吧,顺利化解了这次风波。
七、
李莲英跟慈禧太后的关系亲密,其实到慈禧掌权后期,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伴侣,甚至都超越伴侣!
李莲英很会来事,处理各方面关系上也是游刃有余,偶尔还会被慈禧太后派出宫办事,比如曾经去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视察工作。
虽然李莲英也贪财,但在慈禧太后安排的事情上却不敢有半点马虎,至少不会像安德海那样放肆。那次北洋舰队之行,公事以外的时间,李莲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些送礼的根本就近不了身,饱受好评。
回京后,得到消息的慈禧太后相当高兴,夸李莲英:
“总算我没白疼他!”
在《晚清宫廷见闻》中,记载,后来慈禧和李莲英关系密切到互相问候的地步:
“每逢早晚和一日三餐,慈禧和李莲英都会互派太监问候:‘进得好?吃得香?’”
一个青年就守寡的女人,跟武则天和吕后又不一样,她们毕竟面对的只有中国,而慈禧是要跟全世界打交道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她反而更加依赖李莲英,每每烦恼的时候,也只有李莲英能安慰她,俩人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甚至她都不舍得让李莲英做一些脏手的事情,比如后来慈禧太后又扶持了一个大太监,叫崔玉贵。监视光绪帝啊,处罚个太监宫女啊,甚至把珍妃投进井,都是派崔玉贵去干。
虽说后来光绪帝跟慈禧太后闹僵了,但从慈禧的心中,还是不愿意搞成这样,李莲英就从中起到了缓和关系的作用。
后来光绪帝经历了庚子国难之后,也常念叨一句话:
“若没有李俺答,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
在《射雕英雄传》中也有“俺答”,比如郭靖的第一任师父,所有这个词就是师父的意思,这里的李俺答,就是指李莲英。
据《宫女谈往录》、《太监谈往录》中讲,珍妃被投井的时候,先是求慈禧老佛爷饶命,发现不行后,开始大喊“李俺答救命”!
由此可见,在光绪帝和珍妃的心目中,李莲英是唯一一个能让慈禧太后改变主意的人,也是一个老好人。
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也伤心欲绝,守孝期满后,毅然决然地不顾隆裕太后的挽留,离开了皇宫。
不知道后来的他会不会产生错觉,就像当初他跟慈禧太后住在颐和园时那样,一大早,慈禧太后喊他:
“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晚清民国人物,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系列文章继续更新中,喜欢就请关注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