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100分走路六亲不认(一名小学生考100分变得六亲不认)

考100分走路六亲不认(一名小学生考100分变得六亲不认)(1)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名小学生因为期末成绩优异,得了100分,得到一张奖状。放学途中,小家伙手里拿着奖状,得意洋洋,满脸笑容,大摇大摆,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小孩母亲觉得有趣,手机拍摄下来,一下成为全民的笑点。

而今天喜阅君给大家分享的主题也是和分数有关。

考得好,世界就灿烂?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一位家长曾向我表达了她的焦虑,她说:“我孩子是小学 4 年级学生,语文每天背默的内容实在太多,占了所有作业量的 80%,错 3个字就要重默。和老师交流,老师说小学已经算好了,到了中学要背文言文,那才更可怕。可是不抄不默,我又担心孩子考不出好分数。”

我的一名学生曾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董老师,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您给我的启示就是: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读书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以前只为考试而活的学习之路上,我每天的心情完全由分数与排名决定,考得好,世界就灿烂;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显然,对于语文学习,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最直接关心的就是语文的分数和成绩。

然而,不是所有家长清楚语文的“分数账”:从一年级识字词到高中结束的12年时间,孩子的语文学习从不间断,丢分却越来越严重。从6分到35分,大部分是被阅读和作文两部分“拖累”。在中高考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背景下,对优秀学生而言,语文成绩的差距可以高达30-40分,而数学分差一般是5-15分。

语文最终成为众多学科中最易拉分的学科。

对大多数优秀学生来讲,数学、英语成绩相对稳定,语文就成了提分的重要学科,成为拉开中高考分数最终差距的杀手锏,在各门学科中最易实现分数超越。

关键要解决好影响语文分数最核心的两大问题:阅读的理解分析和作文。大多家长以为作文和阅读很难有效提高,其实不然,虽然语文学习是需要系统化和长期化的训练,学生是比较困难上手,一旦入门,学生则终生受益。

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跟上学校的语文学习进度,大多数孩子一般可以拿到语文保底分数,中考90分、高考98分。但要想语文实现高分突破,就需要从小学到高中,不同阶段系统的学习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容易失去高分的内容。这两块内容得分受学生成长的“三观”影响,反过来这两块的训练又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语文学习有两大价值:一是成长价值;二是成功价值。

考100分走路六亲不认(一名小学生考100分变得六亲不认)(2)

如何提高孩子阅读理解的分数?

答好阅读理解题,是需要孩子有真实的理解能力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文本”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孩子阅读丢失高分,往往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解思维习惯。怎样养成?

一是要结合理解题目本身回答表面意思。往往依靠抓住句子的关键词、修辞手法、关键标点符号等来疏通表面意思。

例如,理解“古井用她的乳汁哺育着乡亲们”这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首先,“读题能力”。用规范的答题习惯,解答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所谓规范答题习惯包括:疏通词语、指出修辞和标点符号、组织表面意思。

(答:哺育,养育。乳汁,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井水比作乳汁。这句话表面意思是指古井用井水养育了村里的乡亲们。得1分)

第二,“读文能力”。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三,“读人能力”。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文中人物的意图,分析作者在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这两步是阅读理解题训练的关键,综合“文”和“人”,理解句子的内在意思。从小学到高中要不间断的训练。

(答:哺育,养育。乳汁,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井水比作乳汁。这句话表面意思是指古井用井水养育了村里的乡亲们。作者阔别故乡30年,通过对故乡古井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思念和热爱之情。1 4,得5分)

第四,“读心能力”。结合自己和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引申意思。

(答:哺育,养育。乳汁,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井水比作乳汁。这句话表面意思是指古井用井水养育了村里的乡亲们。作者阔别故乡30年,通过对故乡古井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思念和热爱之情。在这个大拆迁的时代背景下,故乡不仅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更是每个人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得6分)

这类训练会为孩子的高考提升10至15分的分值。具体如何针对说明文体、议论文体、记述文体等不同的理解训练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只是说明,阅读的理解题并非一定要丢失高分,它是有章可循的。

第二,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聊天的范式解决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得好,世界就灿烂?考不好,世界就灰暗?让阅读改变这种状况吧。

一切阅读都是“读人”,读书本里面的人,读身边的人。一切阅读同时还是读世界的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因而,阅读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阅读世界的能力呢?这种能力是语文教育所追求的“真正的理解能力”。

首先,理解表面意思的能力;

其次,理解语言环境下的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最后,结合社会现象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例如,早上孩子还在睡懒觉,家长说:“安心睡吧,明天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就送到了。”要求孩子准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意思:让孩子安心睡觉,成功就会找上门。

人物的内在意思:家长用讽刺(或幽默)对孩子睡懒觉表示不满,从而表达对孩子成功的殷切希望。

引申意思:揭示当今孩子学习负担重,各个家长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里的阅读就是让孩子读懂家长、读懂社会、读出自己。

一个有思想的孩子,通常会对文章从品人评文到知人论世有更深的感悟,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通过增加阅历深化思想内容。虽然很多时候,阅读不一定要直接反映在成绩上,但是阅读代表着一种人文素养的积累,是对知识面、视野和思维的一种开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人文思维。即使孩子一时语文分数并不那么高,但如果孩子爱读书,在阅读中提高了悟性,养成了人文思维,语文成绩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根据课文选择拓展阅读的材料,这样孩子读起来比较贴近,也比较容易理解。

比如,涉及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在复习和预习时给孩子增加一些历史背景的讲解,或者给孩子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看;

涉及山水地理、自然科学的课文,可以给孩子找一些图片或者一些科普文章,增加孩子读书时的趣味性。

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带孩子在旅游过程中探讨学习过的内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为孩子创造带着书本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努力让孩子把书里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个大大的世界。

如果是古诗词,除了为孩子增加一些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画或者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让孩子看看,包括可以到博物馆去找一些学习资料。家长可以选择的基本读物有《论语》、《古文观止》等,可以从中选一些字辞经史雅的篇章。

还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的选本,以及现当代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初中生可以看看冰心、朱自清的美文,高中生就应该看看鲁迅、老舍等人的作品。一些经典的中外童话、小说,也应该好好读读,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等。

阅读能力有了,语文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差。

考100分走路六亲不认(一名小学生考100分变得六亲不认)(3)

如何提高孩子作文的分数?

各位家长,你是否以为竞赛作文(创作作文)得分高,就等同于考试作文得分高?事实恰恰相反,屡获竞赛奖项的学生,在中高考中发挥并不好,得分普遍偏低。

原因在于中高考作文是规定了选拔动作的特定写作,不同于创作,强调“个性”,中高考作文规定的600字、800字有写作规律,开头80个字内必须亮出主题。而这一点往往被竞赛作文的作者们忽视,在考场作文中铺垫过多,主题不鲜明,抓不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我们可以理解为竞赛作文是在写8分钟发言的“提案”,中高考作文就是写三分钟发言的“演讲稿”。

另外,孩子平时的作文好,并不代表中高考作文就好。平时作文的评价通常偏高,因为教师是教练兼裁判。对于考试是一个通过式的心态,强调“大同”,习作缺发展性,只停留在基础等级,同时还受对学生的印象影响。

而中高考作文得分往往偏低,因为教练、裁判分开,裁判被大量的千篇一律的惯性影响,造成阅卷的审美疲劳,极易产生压分现象。这类选拔考试作文更偏重“差异化”。基础等级只是保底分,真正的突破在发展等级。

考试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借助600-800字,展现考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阅卷老师会通过主题评判考生是否厚重,通过选材评判考生是否渊博,通过表达形式评判考生是否聪明,通过文笔评判考生是否有才气。

因此一篇高分作文必须是"色香味"俱全。

各位家长,让我们看看中高考作文评分规则:

以武汉为例,武汉中考作文满分50分:主题与材料20分,语言组织20分,结构形式10分。

A等基准分为48分,B等基准分为40分,C等基准分为31分,D等基准分为20分。总基准分为36分。其标准特别之处在于:

·其中一项有特色,另外两项都评为B,可考虑评为A等级(48分以上)。

·其中一项有特色,另外两项为A、B之间,可考虑给满分。

这个标准中的核心词语是“有特色”,如果作文“有特色”,学生就会在48分以上。

若没有特色,哪怕三项评A,总分也可能只有45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是如此,分为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发展等级的关键词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一般学生会扣掉20分,往往是发展等级扣分。2012年北京82%的学生得分在38-42分之间。

如何做到中考“有特色”、高考有“发展等级”得分?

综合全国作文的特点,无外乎六大突破:

突破一:观点“鲜明”。

观点鲜明区别于“观点突出”,如“我爱我的祖国”因包含面广泛,可以算做“观点突出”。“我爱我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哪些民族英雄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则属于“观点鲜明”,这个观点精确到“不屈不挠”这个“点”上。

突破二:观点“独到”。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对材料的开放式分析能,寻找到3-5个主题,正反主题皆可;二是对对手的分析能力,寻找到超越80%考生的“独到点”。

例如,暑假回到家里,帮助妈妈挑秧苗。田间小路一走一滑。妈妈说,脱掉上衣,脱掉鞋袜。我照做,果然轻松抵达。

首先进行材料的开放式分析:

1)从“秧苗担子”出发:可以分析出“压力就是动力”,“有压力才有改变”等压力类主题;

2)从“妈妈”出发:可以分析出“轻装上阵达目标”,“放得下才能扛得起”等“放下”类的主题;

3)从“田间小路”出发:可以分析出“困难是你的良师”,“我的阻力就是你的挑战”等“困难”类的主题;

4)从“鞋、袜、衣”出发:可以分析出“有时关爱会成为成长的障碍”,“爱与害”等“爱的思考”类主题。

再进行对手分析:

第1和2类主题,对手会大量涉及;第3类主题对手会很难想到,但跑题风险过大;第4类主题,对手想到的比较少,扣题也较紧,所以选定第4个主题,更能形成“观点独到”等级标准。

突破三:选材有新意。

这样的选材一定是众所周知的“正材”(主要材料)。为达到这一点,考生须在平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历史事件,熟记中国朝代变革时期准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一般中考需要准备30个,高考需要50-80个。在材料积累的基础上,阳光喔可针对这些材料进行多主题的训练。

选材有新意不是要学生去“杜撰”材料,而是“选”那些评委知道,但可能连他都想不到的材料。

例如:作文题《家的声音》

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自己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声音。选材就缺少新意。我们可以这样选材:

公元前202年12月,在垓下,十余万楚军被五十余万汉军团团围困。

四面有楚歌传来。楚歌?

那可是家的声音!

此刻项羽想起了……

接下来文章可以以楚歌代表和平的呼唤,与战争的厮杀声形成对比,彰显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这类材料就达到“选材有新意”的标准。背会材料不难。难在个性化运用的训练。

突破四:想象力丰富。

这个规则有风险,一般不主张过渡突破。在内容和主题上想象有风险,但是在形式上的突破可以尝试。

突破五:语言有表现力、有文采。

主要表现在文字有节奏感、韵律感、画面感、逻辑感。小学阶段可以按照《形式仿写》和《意境仿写》的教材要求进行训练,基本可以解决节奏和意境问题。初中随着孩子的心理发展,语言会在思辨性和画面感上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孩子的心里喜好开始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力训练。

突破六:结构有特色。

结构的特色突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角度突破,如采用第三人称、“我是主角”、“我是配角”等角度来行文;

二是形式突破,如摒弃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四大文体,采用日记、书信、实验报告、微博体等创新形式;

三是在风格上突破,可以是优美的散文风格;惊险的冲突风格;幽默的喜剧风格;深沉的哲理风格等。这项训练将结合学生自身个性来设计。

例如:《善待自己》 可以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写作。

《一次关于“自己”的实验》

步骤1:“自己溶液” “压制溶液”=不稳定;

步骤2:“自己溶液” “放纵溶液”=爆炸;

步骤3:“自己溶液” “善待溶液”=“成功溶液”;

这样的结构就“有特色”。

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

孩子语文学习的“分数账”,不管是作文的分数,还是阅读的分数,其实更需要淡定面对的是家长。

“分数”本是一个中性的词,只是因为我们在应试教育中人人趋“分”若鹜,进而极度扭曲了分数的内涵和获取分数的路径,分数才会变得面目可憎,遥不可及。家长不要过于在意分数的高低,大可不必谈“分”色变,更不必急“分”近“数”而汲汲于题海战术,矻矻于疯狂补习。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学习的功利化,从小学的无知刷题和虚假道德、中学的知识堆砌和空洞理想,到大学的精神矮化和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语文的“分数账”,不是晦暗幽惑的分数,而是健康爽朗的分数,清新自然的分数,本真质朴的分数。它不仅仅依赖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答题技巧的提炼,更有赖于语文趣味与语文情怀的孕育、激发和沉淀。

家长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语文基础和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