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而不失幽默(何为幽默)

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其必要条件就是使人快乐,而一切痛苦或不愉快的因素都不能因它而生,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幽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什么而不失幽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什么而不失幽默(何为幽默)

什么而不失幽默

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其必要条件就是使人快乐,而一切痛苦或不愉快的因素都不能因它而生,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幽默。

何为幽默?

对于幽默的含意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当年鲁迅、蔡元培、林语堂等大家为译成“幽默”还是“诙摹”有过一番争论。“幽默”一词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林语堂先生功不可没。

林语堂说“humor”既不能译为“笑话”,又不尽同“滑稽”;若必译其意,或可用“风趣”“谐趣”“诙谐”,无论如何,总是不如音译的直截了当,也省得引起别人的误会。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的滋味。

幽默,生动有趣而意味深长,中国古代称笑话为“雅谑”或“雅浪”,而幽默从字义看,幽者雅也,默则可理解为机智冷静,林语堂的译法可谓独到。

幽默这个外来词在我们生活中经历了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幽默的定义逐渐被曲解了;幽默这个高雅的词也被滥用了;被称之为“有趣”的东西实际上是低级趣味;被称之为“可笑”的东西常常令人似笑非笑而感到乏味;被称之为“意味深长”的东西实际上是意味“伸长”到无影无踪。

幽默的制造千万不要拿别人的要害当原则,勿以讽刺他人为乐。众所周知,幽默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产生的,它不是虚飘在空中的幻景,它的存在本身体现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功利需要,包括惩恶扬善、沟通心灵、调解纷争等,这使幽默必然地要和讽刺、嘲笑、揭露联系在一起。

但是,幽默所有的善意的讽刺、温和的嘲笑,其中灌注着深厚的情感因素,正像萨克雷《布朗先生致侄儿书》所说的:“幽默是机智加爱。”爱减弱了幽默批评的锋芒,通过诱导式的意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苛刻的幽默很容易流于残忍,使人受到伤害、陷于焦虑之中。通常,讥讽、攻击、责怪他人的幽默,也能引人发笑,但是它却常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应欢乐的场面变得十分难堪。

一般来说,无知是可笑的,无知还偏要装得有学问、精明,就更可笑了。将无知作为幽默“原料”,虽然有些道理;若问题牵涉别人的无知时,如果忘记当时的背景,只是嘲笑他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近人情的。

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其必要条件就是使人快乐,而一切痛苦或不愉快的因素都不能因它而生,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幽默。

人的职业选择有自愿和不自愿两种,因而心理上也会产生骄傲或自卑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结。扬扬得意者固然从你的风趣中感受到了羡慕,而更多的失意者则只能从你的调侃里嗅出轻蔑的气味,由此产生无法消除的误解。

同样,种族蔑视也是施展幽默的一大障碍。人,特别是东方人最讲宗族,民族的一切都被披上神圣的色彩,轻慢抑或戏谑对于民族感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不但费力不讨好,还可能招致灾祸,引起强烈的不满。

幽默家赫伯·特鲁有一次去看一个朋友,他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彼此的谈话:“我来讲个波兰人的笑话。”

“算了,赫伯,”他的朋友说,“我不愿听。”

“我真不明白,”他抗议道,“你是波兰裔的美国人,而我也算半个波兰裔的美国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说个波兰人的笑话来听听呢?”

“算了吧,”朋友坚持,“不要告诉我任何波兰人的笑话。”

这个例子中所蕴藏的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情绪,如果冒犯它无疑会引发冲突,从而带来关系与感情的破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