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克和贝塔 郑渊洁(30年后再看郑渊洁新版舒克贝塔)
2019年版的《舒克贝塔》开播了,改编自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小说《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导演是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新版动画片在剧情上忠于原著,目前已更新前6集。
《舒克贝塔》讲述的是两只老鼠舒克和贝塔冒险故事,用善良、正义之心探索世界,也为自己“鼠籍”小偷身份正名,满满的正能量。是不可多得一部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的国产优秀动画。
距离1989年的动画片《舒克和贝塔》,已经30年过去了。曾经电视机旁的小孩儿,已经变成父母,这一次和孩子一起重温新版《舒克贝塔》,竟然看懂更深的成长体会。
一、追寻自我价值,释放自我能量
舒克从小被妈妈保护在温室里,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每次想出门,妈妈会说:“妈妈都是为你好,知不知道外面有多危险?”当得知舒克偷偷改装了直升机,妈妈决定带他夜晚出去走一走,期望外面凶险的世界,能让一心向往外面世界的舒克,回心转意。
母子俩惊险的逃脱了猫的追击,舒克从鸽子口中得知,他们一直吃的食物是偷来的,被其它动物们耻笑为“小偷”。妈妈义正言辞的说:“这就是老鼠的名声,咱们老鼠世世代代都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平平安安最重要。”
舒克毅然决然拔掉老鼠须,穿上飞行服、带上飞行帽,给妈妈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独自闯荡江湖。他想要用“飞行员舒克”的身份取代“老鼠小偷”的名声,通过劳动,去赢得大家都尊重。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声呐喊深深燃气观众的认同。然而面对命运不公,依然有不一样心理,就像申公豹的内心低吟依旧刺痛我们的痛处:“因为我是豹子,修炼成精,我是妖,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是妖。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有些人从出生被认定是坏孩子,父母是杀人犯或者没有尊严的贫穷者。成年人的成见固执难搬,杀人犯的孩子自然不是好东西。偏见不只针对有成见和过错的大人,它对少不知事的无辜孩童,依然毫不留情。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本性善良而且具有选择能力,人们希望发挥正面价值,最终自我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就是个体自我悦纳和自我驱动后,所体现出来的,充分主观能动性。
哪吒如此,舒克也奋起反抗,带着勇气,爆发出无比的能量。每一个少年内心,都有一个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希望融入他人中间、受到别人的尊重,充分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常常有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或可能性的障碍性理念,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后,其实都是资格性的障碍性信念,就是“我没有资格……”“我们没那个命”,主要原因就是自我价值不足。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看待所发生的。Betty Lou Bettner在她的《造化》一书中,引用了阿德勒的另一句话,“个体的觉知,归于造化(创造性的力量)。(个体)是画作,亦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是创造自己个性的艺术家。”
作家陈丹青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胡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提到:最能帮助一个人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就是制造机会,让他多做,做好,因做好而得到肯定。
二、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
贝塔生活在大杂院儿里,一直和一只猫咪咪莉在一个房间里争斗。贝塔常年忍饥挨饿,受到咪莉的欺辱,但生性善良的贝塔,一心想求得和咪莉友情。
当贝塔无意间获得了坦克,瞬间变成强者,反攻咪莉,获得食物。然而,当看见咪莉被主人误解关进笼子,没有自由、没有食物,贝塔还是把自己的花生米递给了这个号称“天敌”的猫咪。
贝塔最终对这段期待多年的友谊绝望后,毅然决然要离开这个家,临走帮助咪莉打开了笼子的门…….
贝塔踏出家门,第一天就帮助解救了被陷阱捕捉到的小刺猬阿泰,开着坦克送阿泰回家途中,小刺猬一紧张就会把刺张开,扎到贝塔,阿泰非常尴尬。贝塔把小果子扎在刺上,愉快的解决了问题。
贝塔无疑是善良的,但他更强大的能力,是感同身受的共情力,拥有共情力的孩子看到的世界总是充满正能量,敏锐的体察别人心底的柔软,用自己的善良暖化他人的心。
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王俊凯的暖心举动,圈粉无数。
黄晓明告诉主厨林客户认为他做的粉蒸肉不好吃,小凯悄悄解释,客人是说意大利肉质问题,不适合蒸着吃。
客户反映辣子鸡太辣,直男黄晓明强硬式告诉主厨林,小凯从顾客角度解释说:天气太热了,如果顾客再吃辣会更热。并没有让林大厨感觉专业受到质疑而难过。
看到主厨林工作量大,异常辛苦,主动上前为他捏肩放松,缓解主厨的焦虑情绪……
仅仅19岁的少年,不仅看到了他为人处世的智慧,更从言语细节感受到了王俊凯了不起的共情力。
那什么是共情力?
《共情的力量》中写道:“共情的实质是要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了别人的灵魂中,把你的耳朵放到了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哪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
真正的善良,需要共情来点亮。带有共情的善良,让人看见阳光而心生温暖。根植于内的善良,与人为善,积善成德。善用善良,能照亮他人,呈现善良本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良贵在适度,误要过度。
三“、群体社会化”学习的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舒克和贝塔各自从家里独自闯荡江湖,没有了固有环境底色,两人兴致勃勃去塑造自己心里的形象。
舒克第一次帮助迷路的小雁找到爸爸妈妈,小雁问你叫什么名字?舒克高兴的回答:“飞行员舒克”。
贝塔第一次帮助遇到困难的刺猬阿泰,阿泰称呼他为“坦克手贝塔”,贝塔高兴的认可。
心理学家朱迪斯 哈里斯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提到“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里斯指出,大多数孩子,从3岁开始,与除家庭之外的人一起度过许多闲暇时光,这个过程中,他们被社会化了,也在影响着其他人,和自我社会化。
舒克和贝塔的冒险故事,其实就是孩子进入群体社会化的过程,那么孩子如何可以通过“心理群体”进入良好的“群体社会化”学习呢?
1、 理想中的标签
孩子在准备进入群体或者正在进入群体时,应该多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大脑中找出一起喜欢的标签,比如:善良、有意思、热心……,然后家长可以协作提问细化这些标签具体行为,比如可以问孩子:你心中热心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具体怎么做呢?
最后让孩子对这些标签进行排序,哪一项标签对你来说最重要?帮助孩子深化思考在“心理群体”中的位置。
2、寻找心理群体画像
具体描述不够全面,可以让孩子提供身边的人哪些人具备心中理想的标签。通过详细的日常言行或者为人处世进行具体提炼,从而明确自身和榜样的差距,可以采取更有效的定向学习,补充知识与技能。
同时也是寻找榜样,寻找同类群体的心理群体画像的素质。
3、 融入心理群体
让孩子通过思考,描述理想的心理群体,可以在社会群体中快速分辨哪一些是属于自己喜欢的群体。有的放矢,可以帮助孩子快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述情感,互相学习,快速融入社会化学习,是重要的一项技能。
孩子必须学会所处社会中被人们所接受的行为,但问题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并不相同。小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属于哪一个社会类别。
30年很长,有人曾质疑,为什么郑渊洁的IP动画这么久才来?郑亚旗说:“我不能毁了你们的童年,也不能毁了老郑的青春。”感谢导演没有大动刀戈,保留了我们心中的舒克和贝塔,保留了30年的青春回忆,让我们能抱着孩子,告诉他们:这就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看过的飞行员舒克和坦克手贝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