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

说了“心脏“瓣膜反流”,是心脏病吗?”,就有读者问“心肌桥”的事儿,就来解释一下。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1)

心脏的冠状动脉上有心肌桥这个事儿,发现的虽然不算晚,但以前的检查手段有限,不太容易发现。现在有了冠状动脉造影,尤其有了不用放导管检查的CT冠状动脉造影(冠脉CTA),发现心肌桥的机会就多了。很多人检查后冠状动脉没什么问题,却是发现了心肌桥。于是,又有了新的担心,有了心肌桥怎么办?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2)

说起来,冠状动脉心肌桥是心脏发育中的一种变异。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是分布走行在心脏表面的,然后分支穿过心肌供血。冠状动脉心肌桥,就是冠状动脉在心脏表面走行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一段)冠状动脉走到心肌下面了,潜行一段以后再钻出来,就像地铁一样,有时候在地下,有时候在地面,这种在心肌下面穿行的冠状动脉叫做“壁冠状动脉”。这样,就有一部分心肌覆盖了一段冠状动脉,如果把冠状动脉比作河流,这一部分覆盖冠状动脉的心肌就像一座“桥”,心肌桥。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3)

不同的检查方法发现的心肌桥比例报告不一,高者可达80%以上,2/3以上的心肌桥见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左前降支)。所以心肌桥还是很常见的。

心肌桥并不是真正的桥,不是跨越、而是覆盖冠状动脉。因为也是心肌,也会收缩,所以心肌桥的收缩就会不同程度地挤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地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冠状动脉是为心肌供血的,所以心肌桥的主要问题是会不会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和损坏冠状动脉。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4)

好在心肌桥大多为表浅型,冠状动脉也主要是在舒张期为心肌供血,冠状动脉造影也显示有功能的心肌桥并不那么多,只占到0.5%到16%(各项研究报告不一)。所以,大多数的心肌桥不会引起心肌缺血,大多数有心肌桥的人也不会有什么不适。

可是有些心肌桥就不一样了。

就跟桥有大小、高低、宽窄一样,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桥也有宽有窄,心肌有厚有薄,收缩起来的力量有大有小,对冠状动脉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如果心肌桥的心肌比较厚,比较宽,冠状动脉埋在下面比较深,那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就大。如果再加上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吸烟、高血压、心肌肥厚、或者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加强等,对冠脉血流的影响就更大。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5)

对于这部分病人,心肌桥的收缩不仅影响了心脏的收缩期,还会延迟影响到心脏的舒张期,这样,就会影响心肌的供血。这种影响在心率增快时就更加明显,因为心率快时舒张期缩短;在心肌肥厚时也会明显,因为肥厚的心肌收缩力强,要求供血也会增加。

心肌桥收缩时会挤压冠状动脉,因此容易引起血管近端(桥头上游)的动脉内皮损伤。动脉内皮损伤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些也都会引起心肌的缺血损伤,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6)

所以,有心肌桥的人,更要注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像戒烟,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心肌肥厚等。

有了心肌桥怎么办?

表浅的、没有症状的可以不用理会,注意控制那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心肌桥厚(纵深型)、宽,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一般是和劳累、活动有关的不适,那就要进一步检查,看看有没有心肌缺血的改变。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7)

对于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的,治疗的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XX洛尔之类的),可以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抑制心肌收缩力;再就是钙拮抗剂中非二氢吡啶类的药物如地尔硫卓(合心爽)、维拉帕米(异搏定),除了前面的作用,还可以抗冠状动脉痉挛。

如果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那还要抗动脉硬化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桥的患者不适合用硝酸酯类,像平时治疗心绞痛常用的硝酸甘油等,因为会加重心肌桥的压迫。所以,如果有劳力性心绞痛用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好时,也要想到心肌桥的可能。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8)

心肌桥放支架、搭桥行不行?

有人会想,可以在心肌桥部位的冠状动脉放个支架撑起来。这个方法医生也想到了,尝试了。结果是,心肌的收缩力可以把支架压瘪变形,甚至断裂,冠状动脉也有可能穿孔,并且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所以,放不放、合适不合适放,是需要进行评估、权衡利弊的。

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也有做的,但是损伤大,效果也不是那么好,也得慎重。

心肌桥引起的心脏不舒服(心脏上的心肌桥)(9)

再有就是把心肌桥的心肌切开(松解术),但是切开会损伤心肌,切开后长了瘢痕也有影响,也不是很好的方法,也要慎重。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心肌桥(浅表型的)还是良性病变,发现了也不必那么在意、紧张,没有症状无需治疗。就是少数有症状的,也是根据临床情况适当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注意随访观察。实在严重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再考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直要做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