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

今天是清明节,同时也是清明节气,为春季第5个节气,它也是仲春和暮春交替的节气。到了清明后,太阳直射点离北半球持续靠近,因而气温回升,降雨也开始增多。不过此时万物迎来了旺盛生长,进入阳春三月,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候。

从今天天气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以晴天为主,只有东北地区东北部有小到中雨出现。正是阳光明媚之下,气温迎来了快速回升,北方多地最高温将陆续回归25摄氏度以上,明天开始更是逼近30度,温暖堪比5月份。

具体来看,昨天新一轮冷空气来袭,不过其路径偏东,影响并不是太大,仅仅东北、内蒙一带有雨雪。当然,西南地区也迎来成片降雨,其中川渝南部、滇北、藏东迎来中到大雨天气。

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1)

因冷空气偏弱,北方气温波动尽管有点大,但影响不大,不会改变回暖的趋势,华北、黄淮一带仍暖意洋洋,不过北方多地温差达20摄氏度左右,南方也在15度左右,因此大家也要做好衣物防护。

清明节气正处在庄稼、蔬菜生长的关键期,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得豆”的说法,想要庄稼蔬菜长得好,必然需要雨水滋润,让其长势更快。

那么,有人问,清明节气是雨天好还是晴天好?其实,我们从农村的谚语就可知晓答案。

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2)

1、“清明不明,怕是荒年”

清明节气前后东南风来临,此时气清景明,因而有“清明”之说。那么,如果清明节气“不明”,又该做何解释呢?

所谓的“清明不明”,其实是说清明节日当天为阴雨天气,阳光被遮挡,因而才有了“不明”之意。不过古人认为,如果清明这天为阴雨天气,那对农作物的生长来说并非好事,很容易出现荒年。

这是为啥呢?其实“清明阴,雨淋淋”就可以解释这一天,如果清明这天下雨,那雨水将会持续不断,接下来一段时间都有雨水。尽管小麦生长需要雨水,但降水量太大就会出问题。且那些蔬菜刚种植下去,雨水多了也难以发芽生长。

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3)

2、“清明天气晴,三月草不生”

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清明是万物开始生发的时候,此时各种植物已开始卯足劲生长。不过万物生长靠太阳,唯有充足的雨水缓解春旱,才能让植物快速发芽,让树木开枝散叶。

因此,清明节下雨更好,如果是晴天的话,可能3月份连草都不生长,天气干旱,雨水少,对庄稼生长也不是太好。

3、“清明刮坟土,庄稼汉要受苦”

清明当天,人们都会去祭奠自己的先祖,不仅会给先人烧纸,也会重新修整坟墓,将其修缮完整,因此“刮坟土”也就是扫墓填土之意。

不过大家要了解一个事实,如果清明这天有雨水降落,那田野道路泥泞,到处都是泥巴,行走比较困难,扫墓工作只能推迟进行,自然是不可以填土。

因而这句俗语说的是清明天晴的现象,如果这天不下雨,那就表明接下来一段时间将会干旱少雨,对庄稼生长不利,播下去的蔬菜种子也难以成活。同时,小麦、油菜此时进入生长旺季,缺水的话籽粒干瘪,作物也会减产,庄稼汉自然要受苦了。

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4)

4、“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谷雨是清明之后的节气,也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它代表着降雨量更多,气温更高,更适合庄稼生长。

那么,为何会有清明难得晴天、谷雨难得阴天的说法呢?

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清明节和下雨更配,老话也有“十个清明九个阴”的说法。不过民间也有“清明宜晴,谷雨宜雨”的说法,意思是如果清明为晴天,那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雨水不是太多,有利于春耕播种;谷雨时下雨,那表明接下来雨水量偏多,此时小麦进入生长关键期,对雨水需求量大。

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5)

5、“清明天晴不下雨,石头缝里都结谷”

从字面来看,如果清明这天为晴天,那对庄稼生长来说自然是好的预兆,表明接下来将迎来丰收,就连石头缝都会长出谷物,这是咋回事?

众所周知,石头缝想要长出谷物比较困难,毕竟营养少,很难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再加上土质差,水分不多,能够扎根就十分不容易。

显然这句俗语有夸张之意,但也说明了清明节晴天对庄稼生长的好处,接下来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明的农事俗语(今日清明正式进入暮春)(6)

有人发现,以上俗语中,有些俗语认为清明节晴天弊端多,有些俗语认为晴天对庄稼生长有利。其实这些俗语的地域性特点明显,在华北地区来看,更遵循“清明宜晴,谷雨宜雨”的说法,但南方一带则更希望雨水偏多,大家咋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