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

扬子江波浪滚滚,从上游奔流入海,经过群山与原野,来到江苏境内。在江心八卦洲咽喉似的转角处,有一座雄踞在大江南岸的城。那一带,山陵重叠、房屋稠密,它虬龙似的卧在其中。

当第一束阳光洒落在它身上,整个城像蒙上了一道闪亮的光泽,显得静默又严肃……

这里,便是南京。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

方飞 摄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4)

距今35万年前,南京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南京成为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6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南京就出现了村落,这些村落逐渐在秦淮河、金川河、滁河两岸发展起来。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5)

△南京猿人头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

1993年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葫芦洞南京直立人化石地点出土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是南京远古溯源的重要内容。1993年发现的南京猿人化石是目前所见南京最早的人类遗存。南京猿人的性质、年代与北京猿人相似,是继安徽和县猿人之后再次发现的生活在我国南方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6)

△人面陶塑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

1983年南京市浦口区营盘山遗址出土

浦口盘营山遗址出土的人面陶塑像,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人的形象雕塑,根据遗址出土的文物确定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人面像在常人的原型上,局部经过夸张变形,成为宾于帝或配于天的神的形象,表达了先民们对祖先和神的崇拜。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7)

李晓飞 摄

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是为南京建成之始。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既是吴文化的重要区域,也是吴越楚争战之地。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8)

△兽面纹铜铙 商末

1986年南京市浦口区龙王荡出土

秦始皇统一后,南京纳入中央政权管辖,秦汉之际,南京地区先后设有多个郡县行政区,其密度之高在南方并不多见。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9)

△陈烨 摄

公园3世纪初,孙权立都建业,与魏、蜀鼎立天下,南京第一次成为封建王朝的国都。其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南京,形成了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0)

六朝,定都于建业(建康)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6个偏安政权,虽不足400年,却能够在7000多年的江南地方文明史上凸显出来,那是因为,在此期间,江南的社会经济实力长足增长。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1)

林琨 摄

上层文化世族的大规模南迁造成北方学术文化中心的南迁,东晋南朝的都城建康取代了昔日的洛阳,成为高级世族及其官僚子弟的聚集地,自然也成为新的学术中心,首都建康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大都会,在中国历史转折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2)

△褐彩羽人纹青瓷盘口壶 三国 吴

1983年南京市江宁区长岗村M5吴墓出土

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釉下彩瓷器,改写了中国瓷器史。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3)

△青瓷俑群 三国 吴

2006年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吴墓出土

南京六朝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六朝青瓷器,如清凉山吴西晋青瓷灯、东晋褐釉点彩青瓷盖钵等。出土于江宁上坊吴墓的青瓷俑群,主人端坐在榻上,周围既有击鼓、抚琴、吹奏的伎乐俑,也有恭立的侍从俑,构成一副贵族宴乐的生动场景。这组青瓷俑的发饰、服饰、配饰十分清晰,为研究孙吴时期的冠服制度提供了例证。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4)

△陶牛车及俑群 东晋

1970年南京市原下关区(现鼓楼区)象山M7东晋墓出土

象山M7出土的陶牛车及俑群,是迄今六朝同类文物中最大最精美的一组,再现了豪门贵族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场景,是研究东晋贵族出行制度以及车舆形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5)

△玉组佩 东晋

1998年南京市栖霞区仙鹤观M6东晋墓出土

六朝时期的青瓷明器富有特色,毛笔、书刀、牛车、羊圈、鸡埘、碓房等,造型新颖,六朝大族墓葬因早年破坏,出土文物中金、玉制品极少,以至于有专家认为,战乱运输中断和士大夫“食玉”之风盛行,这一时期玉制品很少,甚至有“无玉”只说。仙鹤观东晋高嵩墓出土的玉组佩、玉剑具等成组的玉器,是六朝大族墓第一次出土完整的玉佩件。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6)

贵族女子出行画像砖 南朝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7)

贵族男子出行画像砖 南朝

2006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华为工地M84南朝墓出土

六朝大族的墓志,除了考证家族信息,还是研究我国书法自两汉隶书向隋唐楷书演变的重要资料。南京雨花台区华为工地M84出土的南朝贵族男子或女子出行画像砖,为继《竹林七贤及荣启期》拼砖壁画和河南邓县画像砖后的又一次新发现。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8)

△玻璃杯 东晋

1970年南京市原下关区(现鼓楼区)象山M7东晋墓出土

六朝大族墓出土的玻璃制品,如象山M7饰有椭圆形纹饰的玻璃杯和富贵山M4、仙鹤观M6出土的玻璃罐,应是当时的舶来品,这是1500多年前中外贸易的见证。

南京先后挖掘了上千座六朝墓葬,这些出土的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建康都城的地位和上层人物生活状态,见证了华夏正声承袭的轨迹。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19)

△李晓飞 摄

隋代,隋炀帝在南京实施“平荡耕垦”政策,六朝宫室毁坏殆尽。唐朝初年,扬州大都督府迁出南京,只保留了普通州县建制,南京城的地位日渐减弱。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0)

张健 摄

宋元时期,南京凭借着政治地理的优势和历史文脉的绵长,始终为江南重镇。特别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后,南京作为临安的陪都,毁于战争的城池得到修复,城市经济得以复苏,为后来明王朝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础。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1)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发展的高峰,也是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2)

叶序 摄

明代的南京城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融传统和创新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城思想和气派。特别是以山河为天然屏障的独特的不规则城池和城墙建构,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3)

△狮纹琉璃砖 明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4)

△象纹琉璃砖 明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5)

△飞羊纹琉璃砖 明

1958年南京市雨花台区眼香庙出土

时至今日,明南京城的基本格局仍可寻觅。明故宫遗址、明代大报恩寺遗址、明宝船遗址、明琉璃窑遗址,以及明代功臣墓葬。大报恩寺的五彩琉璃宝塔被誉为中古时期世界建筑奇观之一,以飞天、飞羊、白象和蹲狮作为纹饰的琉璃转是大报恩寺塔拱门上的建筑构建,用五彩流利烧制,精美异常。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6)

△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瓷梅瓶 元末明初

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50年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出土

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瓷梅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杰出代表,出土于将军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用中国水墨画技法,用苏泥勃青为墨,以白瓷胎为纸,在咫尺之间塑造了萧何、韩信等艺术形象。

2500多年建城史,450多年的建都史,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7)

△宫溟飞 摄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8)

吴小宝 摄

“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29)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0)

方飞 摄

南京有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山川形式,南连吴越、西接荆楚、襟带江淮,自古就盛传有王者之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南北文化交流接续、汇集融合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1)

胡潇 摄

以城市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内容,以南京地区出土的文物为支撑,南京市博物馆《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展》应运而生。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2)

“龙盘虎踞”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但并非用来形容南京,“龙盘虎踞、帝王之宅”实际是在三国东吴才出现,这个人是诸葛亮。此说见于《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此后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又加上刘备的建议,将都城从武昌迁到南京,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东吴就此诞生。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3)

陈烨 摄

到了唐代,诸葛亮“龙盘虎踞”这一说的影响力被诗仙李白再次发扬光大。他在《永王东巡歌》中慷慨激昂地写道:“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此后历代都有诗人以“龙盘虎踞”来形容南京。

今天,南京的城东西两条主干道也因此而命名为龙蟠路、虎踞路,“龙盘虎踞”俨然成了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4)

方飞 摄

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为南京生生不息的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基础,是南京的“城市之魂”……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5)

明南京城的特征(南京城从何而来)(3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