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

关于观复博物馆“观复”二字的含义,很多人也许都听说过,它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世间万物共存共生,我们可在四季轮回、岁月流转之中,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规律。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

“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2)

《道德经》是艰涩的,它是古代哲学领域最高的“高山”,老子也或许是哲学家中最高寿的,思想也最透彻、孤绝、高深。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3)

《道德经》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下面就让我们敲开几扇门,体会一下《道德经》的微言大义。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4)

1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其实,我们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这个分寸的把握也要凭智慧。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5)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释义】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这里的“圣人”是超出百姓的,“刍狗”也不是狗,均没有贬义。此“圣人”可以理解为天子、皇帝、主席,表达的是真正治理天下,需要他们超然物外,能够以清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以平等的视角看待百姓,治理天下。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6)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释义】天下的人都认识了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美和丑(恶),善和不善,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7)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释义】上善之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愿意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8)

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释义】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9)

6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释义】: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0)

7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释义】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价格,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拨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1)

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释义】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2)

9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释义】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3)

10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4)

道德经十句格言道尽人生真谛(道德经大道至简)(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