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1)

本文源自中国垂直科技媒体第一人、雷锋网执行董事长林军和雷锋网副总编胡喆合作的移动互联网十年史《沸腾新十年》的《后记》部分。

《沸腾新十年》新书上线后,消息不胫而走,迅速登上各大新书榜TOP10,并霸榜当当网经济类新书的TOP1!同时在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各大平台被以S级资源位推广,最新数据显示,首批近2万套已经行将售罄,加印工作已经开始准备。因此,在该书热销的当下,我们刊发此文,并补充了一批反映本书为搜集资料进行大量一手拜访的珍贵照片。

本文既是《沸腾新十年》的写作全记录,也第一次披露了作者们的创作思路和认知形成历程,是解读本书重要的“密钥”。特此刊发,以飨读者。并对其中提及的大量帮助本书完成的业内达人们、雷锋网同事们和协同团队再度致谢。

--

本文作者/胡喆

林军与我一起完成的《沸腾新十年》,扎根于中国本土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前后多位合作者参与,访问十年间风云的见证人物逾百位,这是一个漫长的搜集史料的过程,也是历经近三年的“中国式社交”的过程,成书的整个期间,自然也免不了一个“吃”字。

话说,那还是2018年的五一节后不久,作为电脑报的前同事(我们俩都曾担任过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的主任,但中间隔了我们共同的前辈朱文利师姐)、一直有联系但来去匆匆、颇难谋面的林军,约我在中关村的燕山大酒店附近餐叙。

在我的印象中,林军是一个狂热于事业,生活细节上自奉甚薄的人。所以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了当代商城的“鼎泰丰”餐厅,这里明快的布局和半快餐的形态似乎更能符合林军师兄的简约个性,但品质稳定的黑松露小笼包和颗粒分明的猪排炒蛋饭,又能小小满足我嗜欲美食的心理。

许久未见,随着小笼包和蛋炒饭的迅速消耗,话题也更加饱满和油润,终于在起身离去之前,林军发出了一个邀请:“要不我们来一起写本书吧”。

在这个温而不燥、清风徐来的傍晚,看着林军远去的身影,我耳边不停的响起这句话:“一起写本书吧。”

林军师兄的《沸腾十五年》是中国科技史中关于ICT产业的扛鼎之作,至今仍然是各大企业、投资基金和媒体用来培养科技领域新人行业历史认知的标准教材,乃至于此书早已售罄后的多年,仍然是各类二手书平台上的热门标的,甚至许多人只能用京东读书APP上的电子版来满足向往之情。对于这样一本书,我高山仰止,而能够应约作为第二作者参与续篇的写作,则让我喜出望外,这不就是我多年的梦想么?

顺便一提,我和林师兄定约写书时,体重230斤,书成付梓之日,体重140斤。虽然并非全部因为写书“消耗”,但90斤的落差不仅是个人健康上的极大收获,也成了林师兄时常拿来向各路英豪证明我们“呕心沥血”的一个佐证。

本书的写作过程也一直和吃密不可分,简单的说有三个历史时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阶段是“群英聚会”阶段。

本书的史料采集和模块写作过程中,有许多优秀的青年媒体人参与,其中人数最多、相聚最齐的一次莫过于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利苑餐厅的一次豪华“团建”。这次,东星为盘中之珍、燕鲍成席上之宝,张驰、汪金红、马晓宁、林觉民等才俊汇聚一堂,在上品美食营造出的昂扬气氛中,开始了本书第一阶段工作的扬帆起航,其后不断加入这个序列里的还有张梦华、陈伊莉等,黄丽芬也在早期的组织工作中付出了大量心血。

第二个阶段是“开阔视野”阶段。

林师兄为了开阔我的视野,为我设计了一次经典的硅谷之旅,先到蒙特雷再过著名的Big sur一路沿着加州海岸直抵圣地亚哥。我惊讶的发现林师兄有如此细腻的一面,他不仅手书全程攻略,更为我标注了每个必经点必去的经典餐厅,这一指引我前行的历程,宛如他在写书的过程中为我拨云见雾的过程的再现。

而值得玩味的是,林师兄标定的餐厅更倾向于无敌海景,而我更注意辨析食物的美恶精粗……毫无疑问,这也决定了在成书中,林军始终牢牢把握了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宏观认知,把握了整个历史体系的构建,而我的重点是以细腻和丰实了更多的具体细节,这是我们的分工,最终相得益彰。

第三个阶段是“摔杯加速”阶段。

这是一次书的写作堪堪进度达到三分之一时的旅行,参与者包括林师兄和左林右狸的另一位大牛笨狸,坐标帕劳。

我们白日扬帆出海,夜里煮茶深谈,体力和脑力均极度消耗,虽有椰子蟹和红树林蟹的补充,也不免烧脑之苦。在这旅程结束的最后一夜,林师兄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情绪,对书的进度和诸多配套工作的不满,他大发雷霆……也就在此夜,我内心经历了极大的折磨,真正认识到科技史写作绝非文笔和才气就能解决,需要的是极其扎实的本心和焚膏继晷的投入,我经历了一次鲜明生动的现场教育,放弃了许多杂务杂念,林师兄则发过脾气后对我依然如故的包容和支持,书的写作开始进入一个最佳配合状态。

如果说以上的三个“节点”更多的体现围绕是书的写作中的一系列组织、配合工作,那么更考验我们的是,是这本书的写作初心和设定的出发点,要远远高于《沸腾十五年》。

前序中,我们的共同导师陈宗周先生,对我们从事科技史写作在“颗粒度”上的追求,颇多褒扬,这也是《沸腾十五年》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不过,对于林师兄而言,他在十年后再次决定动笔著史,其决心已绝非仅仅重复《沸腾十五年》的成功,他追求更大维度的突破。

在我们第二次会面的时候,林军就明确提出,《沸腾新十年》要攀登“三个台阶”,其中第一个台阶就是历史颗粒度和信息丰富性,但这仅仅是一切的基础。他更为坦率的告诉我,从现今的角度回望《沸腾十五年》,会发现史料虽丰,但更多的是“呈现”。但《沸腾新十年》要的绝不仅仅是“再度呈现”,而要追求更大的自我突破。

简言之,林军认为要攀登的第二个台阶叫“认知”、第三个台阶叫“找到历史的暗合”。

所谓要增加“认知”,就是不仅仅是用史料重现历史,而是对发生的一切现象的背后规律,有客观而深入的认知,进行形成一套完整的认知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解释全书所载的多数行业发展背后的规律性,也就是我们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新技术、新媒介、新供给、新模式和新社会关系”等“五新”理论。必须指出,这个认知体系的框架并非我们写作之初就预设完成的,而是在一个个模块的写作中逐渐丰满和完善的。

而进一步的所谓“找到历史的暗合”,是更进阶的志向。它的目标指向的已经不再是事件发生的行业认知框架,而是放到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希望洞察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背后,每个“生而不同”的案例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规律,以及这些历史规律与各种主客观元素相叠加后,形成的五色斑斓现象后的“历史规律的暗合”,毫无疑问,林军想要的是打开一扇通向“具有鲜明风格的、形成自己特色和气派的、自成一家的科技史著作方法论”的大门。

而当着三个目标叠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一次巨大的挑战和写作的长征,其中一个突出的表征就是,本书我们最初设计18个月内完成,但实际从立项到付梓,足足用了三年之久,是预期时间的一倍有余。

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磨合期,这个阶段大概经历了6个月以上,产生了若干个模块之后,就被林军喊停。

林军认为这段时间产生的成果,甚至在信息量上还不及《沸腾十五年》,所以,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磨合,而磨合的基础是如何进行更深入的信息采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充分发挥了已有的人脉(发现远不够用),还尽可能的去辗转寻求新的采访对象,仅仅是《采访函》这么一个小小的敲门砖,就重写了许多遍;为了拓展采访对象的范围,林师兄甚至进行了许多次北美之行,寻访隐居期间的许多互联网大佬,这个工作即使在疫情造成国际旅行的极大困难的背景下,还在依旧进行——我们常常发出感叹,《沸腾十五年》面对的主体,基本在北京就可以搞定了,但《沸腾新十年》涉及的群体之大,行业之多,只能用“走遍全球”来形容。

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形成“认知”的过程,比找到采访对象更为艰难。我们采访的对方大多是资深的业内人士和历史的亲历者,他们每个人都有看待这些问题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却又各自不同。我们要做的是集众家之所长,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自成一家的“认知框架”,这就更难。

因此,虽然我们设计的框架中的“五新理论”看似平淡,但这五个要素的前后顺序、互为变量和是否适合于解释案例和现象,其实经过无数次的推敲和修改,经过无数次的谈论,经过无数次的推倒重来。作为主要的执笔者之一,我本人清楚的记得,几乎所有的模块都至少重写了2遍以上,也就是说,最后的65万字作品的实际写作量是200万字以上,这个数字是没有丝毫水分的。

而在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形成“历史的暗合”这一层面的突破时,更多是林军师兄主导完成的。

也就是说,在书稿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林军带同我对全书进行了长时间的第四次修订,这个过程又是历时将近半年。这个过程中,不仅认知框架得到了完善和扩张,更重要的是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到底为何产生叠加效应、因为什么出现小事撬动大事的杠杆效应,什么事具有巨大的偶然性但实则有深层次的必然性,这种最高层面的追求其实是最考验人的。直至本书付梓,我们也不敢断言这个目标达成了我们的预期,但我们深信,《沸腾》将成为一个书系,而这个最高层次的追求会在此后的无数次努力中趋于清晰和完善。

当然,书的写作也绝不仅仅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苦旅。在这个过程中,也充满着乐趣。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一个始终位于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史料采集,林师兄坚持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而不是纪实文学作者,这就使得本书的一个最基本工作就是第一手史料的考证,当然,这也是一个见证移动互联网风云人物的美食之旅。

我们见证了张一鸣的严谨细致,为了保证书的起笔落笔都符合历史事实,这位杰出的创业领袖与我们就诸多细节进行了一次长达五小时的推敲复盘,其间仅仅清茶数杯,谈后每人盒饭一份。但就张一鸣的时间珍贵程度和对内容严谨性的贡献而言,这顿盒饭可能是一生中吃过的最贵的一份。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2)

林军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

我们也见证了江南春的超级勤奋,他不吝分享时间,让我们了解诸多顶级商战的细节。但为了安排这些对谈,他要么邀请我在清晨六点四十出发的东航头等舱里并肩享用一份葱油拌面,以挤出两个小时;要么无一例外的安排在昆仑饭店的咖啡厅,每次的时间都是23点以后的数个小时……而据我所知,这就是他的真实作息,每天仅仅四到五个小时的睡眠。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3)

胡喆和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在密集的拜访中,不同的饮食遭际,也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大众点评的创始人张涛退隐后,仍然孜孜不倦的与身边人分享美食之道,以至于我们在硅谷的中餐厅进餐时不断有他的传说;在硅谷,本想打牙祭的林军不仅偶遇了老友李明顺,还偶遇了文厨带的长城会一行人,那天晚上除了遇到明星任泉外,也听到虎牙董荣杰的精彩演讲,意犹未尽的我们最后还和周航一起赶了又一个饭局,没记错的话,那天也是我们与张首晟的最后一面。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4)

胡喆和大疆无人机创始人 汪滔

去哪儿的谌振宇为人厚道、性格开朗,请我们吃烤鸭,且把点菜机会留给最馋的我,然后大方买单;百度副总裁、顶级安全专家马杰看似顶级技术宅,实际上是超级美食大咖,我们的采访便在他1:1复刻一家东京的米其林日料里进行,此后我们成了饕餮之交;李开复早期的重要助手、如川资本创始合伙人王肇辉,看似细腻文秀实则豪爽潇洒,所以我们的聚会便在南锣鼓巷一个门面逼仄的小店里,吃着香辣肥腻的牛肠中展开,得以了解诸多业界密辛;优秀的媒体人、嘉禾资本的创始人李黎性格细腻温善,对历史娓娓道来,所以我们总吃精致细腻的南方菜;而滴滴顺风车首任总经理黄洁莉是一个极其勤于思考、带有批判眼光的女性,所以每次我们的对话都是极富建设性的烧脑对谈,餐饮则无非简餐和星巴克,算来是最简朴的;饿了么的张旭豪跟我们的见面安排在上海的香格里拉喝茶,而在此之前,我们刚刚与格瓦拉的刘勇以及他的忘年交某台湾餐饮老板酒毕。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5)

胡喆和原百度副总裁、襄禾资本创始合伙人汤和松

同是工作餐,雷军雷老板总是盒饭,猎豹的傅盛则是私房菜;王小川的饭局总也离不开清华东门500米的距离;IDG的楼军和我的聚会总在被称为“IDG的食堂”的淮扬府,这里见证了无数经典的投资密谈;陈大年和顾晓斌在新加坡请我们吃了最地道的上海菜,在这里我们偶遇了朱海发以及王欣,听老板娘说李学凌也常来。在厦门,熊俊带着我们穿过整个厦门岛,通过海底隧道达到岛外的一个很厦门本土风情的小村子,就着沙虫冻喝着鲨鱼汤,熊俊给我们讲述起他知道的被福建人支配的中国互联网江湖往事。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6)

林军和搜狗创始人王小川

还有很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则更喜欢聚焦于内容,脱略于形式……所以,我得以和我的老领导俞永福用了一个下午分享他收藏的雪茄;和蔡文胜在他精美的会所楼下的酒吧一条街就着海风畅谈江湖;和郑志昊在某酒店自助餐从下午聊到晚上关门。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7)

林军和360董事长周鸿祎

和王江、袁兢、王佳梁、沈博阳、林宁、王慧文、杨锦方、沈鹏、彭雷、戴雨森、徐易容、陈琪、秦涛、刘峻、陈华、于光东、曾强、汤和松、俞军、边江、毕胜、王梦秋、张磊、吴韧、李东旻、徐鸣、刘新华、陈勇、王嗣恩、王俊煜、杨永智、李志飞、黄伟、陈昊芝、陈湘宇、吴旦、黄一孟、王信文、唐彬森、王海宁、陈书艺、胡冰、刘勇、陈罡、张启科、季昕华、杨浩涌、戴琨、李健、姚军红、李想、何小鹏、林明军、闻伟、李明友、阳陆育、黄河、李金波、张栋、谷文栋、姚欣、郄小虎、崔宝秋、赵斌、周枫、庄莉、栗浩洋、陈少杰、刘琼、徐湘涛、梁昌霖、黄锦峰、刘江峰、芮斌、刘作虎、徐昕泉、谢冠宏、昌敬、王野、邱纯鑫等业界俊杰们,或饮苦茶,或喝咖啡……这个名单只能说挂一漏万,采访过程的展开也会横无际涯,因此只能匆匆打住,在此我们要对每位为我们分享了珍贵历史内容的受访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的写作中还得到一个重要的群体的支持,那就是中国TMT领域的优秀投资人,沈南鹏和徐小平为本书做了推荐,刘芹、麦刚、高翔、胡泽民、李丰、王琼、朱啸虎、李治国、王华东、吴峰、曹毅、曹曦、连盟、方爱之、黄明明、吴世春、朱波、刘维、程浩、姚海波、韩彦、邱淳、刘思齐、熊三木、姚亚平、王翌、潘迪、陈尘、陈悦天、庄明浩、顾三、汪天凡、黄宇、贾珂、黄海等新老两代投资人都给予了他们智慧的分享和相关的采访支持。他们是整个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故事多多,但限于篇幅无法展开,他们其实也就是林军师兄心心念念的《热钱.COM》一书的主角。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8)

从左到右:胡喆、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姚亚平、林军

本书也不可不免得到行业专家和业界智者的点拨和赐教,我们共同的朋友梁宁和邹剑宇是我们书进度的重要督促者,我们尊敬的胡泳老师给本书做了推荐,北航的蔡维德教授和上交大的魏武挥见面不多,但每次三两句点拨都令我们茅塞顿开。我们的前媒体同行葛甲、陈中、曾航、王晶、于翔、于晨超也给予我们足够多的帮助和支持。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9)

胡喆和中关村才女梁宁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我们不得不专门提及的是我们共同的媒体生涯启蒙导师、电脑报创始人、科学作家、本书序言的作者陈宗周先生,他是本书写作全程的第一读者、是随时提供真知灼见的第一顾问,他在写作三年中无数次给我们加油打气的,而我们在本书的写作中与陈老师见面次数也可能是最多的,基本每次都在他的重庆家中,他会亲手备好清茶(并讲述茶叶的来历),然后准备好水果和点心,每当茶余他便与我们相偕在社区的院落里久久的踱步漫谈,之后共享一份清淡的四菜一汤的家中便饭,他每次必亲自送到小区大门口看我们打车离去。无论本书的写作如何的艰难,想到背后有这样一双历经风霜仍坚定却又慈祥的双眼在关注,我俩便充满了力量。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10)

胡喆和陈宗周先生

《沸腾十五年》和《沸腾新十年》是姊妹篇,但问世的时间却相差了十二年,这其中的时移世易也让我们的工作形态有了很多的变化。如果说《沸腾十五年》基本是林军师兄独立采访和聚合诸多受访者提供的独立信源而成的话,那《沸腾新十年》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通过微信找到了大量的新朋旧友,而且新的自媒体生态的发展,使得独立信源和史料的提供者从个体变成了群体,在写作中我们自然不免参考和引用了诸如晚点、乱翻书、李志刚、朱思码记、吴晓波频道、商业与生活等大量优秀同行的报道,参阅了《腾讯传》《九败一胜》《人心红利》《培训行业这五年》等优秀的作品,这些由优秀的媒体人和历史写作者贡献的内容融入了《沸腾新十年》的写作中,有时仅仅是一个观点、一个细节就使我们茅塞顿开;我们也发现,很多历史的见证者自己拿起了笔,如微信早期员工陆树燊对于微信开创阶段的独家写作,让我们得以找到他,还原第一手的历史。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11)

林军和连尚科技创始人 陈大年

另一个需要感谢的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他是本书的出版人,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的作品是我们学习和对标的经典,他对我们提出的大量珍贵意见,使我们收益良多。特别还要感谢的是吴晓波先生旗下蓝狮子工作室的李珊珊、叶雯菁两位女士,她们负责本书和出版社的对接协调,承担了大量具体的工作,使得本书得以高效的面世,而我们亦有在夏花烂漫的六月相约江南共享美食的美好约定。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12)

胡喆和真知资本(Verity Ventures)创始人、董事长、百度公司首席顾问 任旭阳

历史的步伐飞速向前,在本书定稿和写作的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基本完成主体写作、而进入精编精校阶段的时候,魔幻般的2020年-2021年开始了,在这一年中,历史完全变了个模样,线上经济爆发、全球关系震荡、中美竞争加剧,全球旅行阻断……特别是大国博弈下的新基建成为顶层设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被提升到顶层设计中,都使得我们笔下如大江东去的科技史奔流到了一个历史的入海口,有太多新的事情发生,有太多旧的规则被颠覆,有太多被奉为金科玉律或视为既定事实的认知被打破,我们只得承认,历史写作者永远追不上历史的步伐,但我们会继续坚持科技史的写作,在历史的大变局的到来中,会有我们始终坚定的观察和记录。

在写作中,我们还要感谢雷锋网总经理麦广炜在组织和资源上给予我们的大力帮助;雷锋网内容合伙人笨狸作为重要的顾问,参与了大量的推敲和讨论,贡献了许多真知灼见;雷锋网和左林右狸频道团队为我们的写作,进行了重要的信息搜集工作和部分模块搭建……更要感谢的是许多IT和互联网领域的老兵,他们为我们穿针引线,实现了大量难度极高的访问。这本书完成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人参与、分享、奉献的结果,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向前,继续记录历史,不负这个大变局的时代,是我们的承诺。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13)

什么是真正持续而免费的私域2.0?

2021-06-03

SLG手游江湖:COK和率土之滨及他们的门徒

2021-05-28

罹患霍金没有战胜的疾病,他带着5000人开始长征

2021-05-20

爆炒虾仁文案(吃出来的沸腾新十年)(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