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词中的翻唱:化用、借用

在传统诗词中,用典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很多诗人、词人写作,多有用典。所谓用典,就包括直接引用前人的语句(借用)和化用前人的语句(化用)

A、直接引用前人的语句很简单,就是照原样或者稍加改动的使用。比如晏几道的《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直接引用了翁宏《春残》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字未改。再如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为辛弃疾借用,在他的词《南乡子》中写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只是因为押韵的关系改动了一个字而已。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

B、化用前人的语句,是将前人的语句消化之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比如杜甫《羌村三首》中第一首“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被晏几道点化,写成“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将战乱中的夫妻相逢,改为表现女子情思,风格则由沉郁转为婉转。

韩偓《懒起》与李清照《如梦令》之对比

懒起

韩偓

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 枕痕霞黯澹,泪粉玉阑珊。 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 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

晚唐诗人韩偓的《懒起》诗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后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的意思大体是从韩偓诗中化出。基本的情境都是昨夜有风雨,第二天早上通过卷帘这个动作透漏出对海棠花的关心之情。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韩李二人的作品,除了诗、词形式上的不同之外,李清照词在表述上更加的生活化,有情节的点染(宿酒未消),有人物的对话(卷帘人),是一个生活的片段,真切自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时间是早上,但她先交代了昨天晚上喝酒了,而且喝的不少。

睡了一晚上酒劲也没消,因为不胜酒力,她朦朦胧胧,睡的并不安稳。在睡梦中知道昨天晚上下雨了,雨虽然不大,但风却不小。

在传统诗词的意象中,风雨是有破坏力量的。所以,很多时候风雨的出现是对环境恶化的一种加强,同时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彷徨和不安。相比之下,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需要用“潜”“细”二字特别减少风雨的破坏力量。

既然风雨损物,身为词人的李清照心中当然是明白的,而她所担心的就是院中的海棠花。

所以她早上就问,院子里海棠花怎么样了啊。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卷帘的侍女向她回答,还是那样啊,老样子,没有变化。李清照对于这个答案当然是不相信的。看她怎么回答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知不知道,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

风雨过后,绿叶长的更加茂盛了,红花却凋谢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

“绿肥红瘦”四个字的妙处

“绿肥红瘦”这四个字,真堪一篇大文章。

要知道,写诗填词讲究写真切。不要泛泛而谈,不要胡乱概括。要刻画得栩栩如生,再去求神韵。但是,凡事都有例外。绿肥红瘦就是一个例外。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绿肥红瘦”这四个字并不真切,要是真切的表达的话,应该是与“绿肥红瘦”相反的方向,比如描写海棠的具体形态,花朵什么样,叶子什么样,或者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

比如,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比作形象的流动的春水。

“绿肥红瘦”正好相反,它是一种概括,将形象化的海棠,抽象成绿色很肥很多,红色很少很瘦。

为什么说这四个字好呢?因为这是词人的敏感被无限放大。诗人词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哀乐过于人。他们对于花朵是有一种怜惜之情的。花的凋谢、甚至是减少都是引起他们触动他们的神经。引申一下,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主观怜惜,也是对短暂而美好的人生的一种主观怜惜。

同时,为了突出这个细节,李清照在词中还做了一个对比: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小丫鬟(不是词人)没有这样的视角,觉得还是昨天那个样子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敏感的李清照那里,风那么大,海棠花怎么会不受影响。受到影响,吹落了,或者是被吹破了,总而言之,红花少了。将红花与绿叶做对比,更显出惜花的本意。

另外,瘦字是拟人,有女性憔悴的样子。

这样看来,绿肥红瘦的抽象表述反倒成为比具象还要真切的、深刻的主观感受,将人们视而不见的景象放大无数倍,刺痛读者的眼睛,这也是这首词结尾留给人的一个定格。

结尾

正是因为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节的设定上的生活化,在语言上的创新和独到,因此这首词虽然没有像她渡江后的词作那样深沉厚重,但依然可喜可爱。它以一种细腻和柔美而让人过目不忘,这种从日常琐事中洞察出来的情趣,很清新有趣。这是一种自然散发出来生活的、无矫饰的活力。反观韩偓的“传唱”,的确逊色不少。

(本集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