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1)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2)

编辑 | 杨佳琦

内容总策划 | 郭楠

版式设计 | 一番

“当你看到盘子底下写的东西,这就叫颠覆。

我不认为通过制造一种风格,就可以迎合到你想要迎合的人。

5月9日,由蓝鲸财经、界面新闻、蓝鲸浑水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蓝鲸财经新媒体论坛中国传媒大学分论坛成功落地。

新片场联合创始人陈跃、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张炫、阅后即瞎创意总监王铮、故事硬核负责人林珊珊、辛里有束CEO胡辛束、才华有限青年负责人杨乐多、三感video合伙人徐嗖就“2018内容创业如何破局”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微信公众号每期打开率均在40% ,全平台累计活跃粉丝500W ,每期节目全平台播放量1000w …作为一档网络微综艺节目,“阅后即瞎”在青少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知名度颇高。

(浑水此前对“阅后即瞎”王铮的专访)

“阅后即瞎”的独特风格:开头喊“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然后以浓浓的播音腔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每期都十分执着的卖二维码。

打开B站,观看“阅后即瞎”,数千条弹屏“扑面而来”——缘,妙不可言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3)

点子和创意有什么区别?

作为内容创作者,要怎么处理风格?

什么是颠覆?“颠覆”的黄金法则是什么?

……

以下内容整理自天纳CEO、“阅后即瞎”创意总监王铮的分享实录。

分享主题:“风格”与“颠覆”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4)

天纳CEO、“阅后即瞎”创意总监王铮

今天讲内容创作,我希望大家秉承一个原则:把我说的话当作问题,而不是答案。

为什么?因为创作这件事,最怕的就是标准答案。

无论是作品标准,还是创作方式、流程、手法,都需要寻找不标准答案。

今天分享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颠覆”,一个是“风格”。

01、一个想法≠一个创意

“不要依靠个人喜好判断创意

“颠覆”是一个常用词。

特别是在商业环境中,我们会经常看到“颠覆”。

比如我们可能经常在某些品牌的发布会上,看到这样的说法:XX是一种颠覆性的产品、XX运用了一个颠覆性的技术…

然而,虽然“颠覆”是一个常用词,但它的概念其实很难划清。

举个例子,如果我说“乔布斯用iPhone颠覆了手机”,这种说法大家应该都同意;但如果我说“贾跃亭用乐视颠覆了手机”,这种说法大家可能就不那么认同。

为什么?因为“颠覆”有程度,在这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条隐形的分界线,越过了这条线就是颠覆,没过这条线就不是颠覆。我们不能说,xx有一点颠覆、xx非常颠覆…

但是对我来说,“颠覆”又是个特别敏感的词。

因为我是做广告出身的,以前在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创意总监是一个特别拧巴的工作,它拧巴的地方很多,我想讲其中跟内容创作相关的地方——

每天大家一起开会,一起头脑风暴,在交流过程中提出各式各样的创意。创意总监在其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判断创意。

哪些创意是OK的?哪些创意是不OK的?要凭直觉快速作出反应。

这个事儿就挺拧巴的。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听别人头脑风暴时,最正常、最自然的方式就是依靠个人喜好来对创意作出判断。但是,身为创意总监,就不能这样做,因为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想法,也可能真的有创意。

后来我就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最终形成这种判断。想法A可能是创意,想法B可能不是创意…二者之间泾渭分明。

这个泾渭分明的点在哪里?

无论我们的想法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点子,还是一个有点走下三路的段子,只要越过某条线,它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创意的资格。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一个点子和一个创意之间的区别?

就是颠覆性

02、“颠覆”需要理性思维

“想创意和解数学题异曲同工

“颠覆”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来尝试用一种很有颠覆性的方式,描述一下什么叫颠覆性。

首先,“颠覆”的法则是什么?是一个观念。

长期以来我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从我开始受教育,到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再到如今已身处社会,我时常发现大家的共同认知只是一个约定俗成

比如说,搞文艺创作的人,比较倾向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做工程师的人,更倾向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一个是感性的,一个是理性的,看起来似乎没错,但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

文艺创作明明也是一件需要理性思维的事,它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数学问题。

所以,我想尝试用一道数学题来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有颠覆性的东西,什么叫颠覆性的作业方式,什么叫创意。

大家可以在脑子里默默地演算,这道题非常简单,是小学生的数学题——

“小红和小明两个人相距20公里,小红每小时走两公里,小明每小时走三公里,两人相对而行,多长时间相遇?”

这道题太简单了。我再加一个附加条件——

“有一只苍蝇,每小时飞一公里,在小红和小明之间飞,它碰到小红就往小明那边飞,也就是说这只苍蝇会折返飞。那么,在这两人相遇的时候,苍蝇飞了多少公里?”

我相信大家都会做,即便小学的解题方法已经忘了,还可以用方程式来解。

但后来,我又发现,虽然大家会解这道题,但只记得套路,不记得解题思路。解这道题就需要一个典型的颠覆性思维。

可以这样说,每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都是创意,我们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我们想创意时摸索思路是异曲同工的。

如果我们用感性思维来看,这道题怎么解?

小红和小明两个人对着走,小红每走2公里,小明就走3公里,总路程为20公里。如果我们用划线的方式,把总路程画成一条有固定长短的线段,分别从两端开始切割,2公里一根线、3公里一根线…这是感性思维的解决办法。

但实际上,面对这道题,我们需要完成看待事物时观念上的转变——“我要研究的不是‘两个人相遇’的问题,而是‘两个人共同完成一段路程’的问题。”

这个时候这就不是“小红和小明两个人共同走完20公里”的问题,而是“小红每个小时搬2块砖,小明每个小时搬3块砖,这一摞是20块砖,两个人什么时候把这20块砖全部搬完?”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小学老师可能会给我们这样的一个解题思路:这道题的本质,不是两个人多长时间后会相遇,而是两个人花多长时间来完成总路程。

但其实,板砖也好,路程也好,这往里头放水,这往外头放水…所有数学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

就像想创意的方式:我拿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有我要想的答案,一直以来,我都在盘子正面找东西,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盘子底下写的内容。这就是创意了。

当你看到盘子底下写的东西,这就叫颠覆。

你一直盯着盘子面找的时候,这就不叫颠覆。

…好,我没忘,这道题里还有苍蝇的事儿呢。

苍蝇怎么算?再转换一下思维——

我们要解决的不是“苍蝇在小明和小红之间飞了多少个来回”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用感性的方法来解决就更难了,完全超出形象思维的边界。

要这样想:管它苍蝇飞多少个来回呢?苍蝇每小时飞的速度是一致的,只要知道它飞了多长时间就可以。

所以,求出小明和小红两个人多长时间相遇后(答案是4小时),用这个数字乘以苍蝇飞行的时速。苍蝇不管飞多少个来回,总路程是一定的,即苍蝇飞行的距离。这就叫颠覆性的思维方式。

我不知道我这么讲,是不是比用抽象的语言讲,更清楚一些。

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种思维转换方式,是如何被运用在阅后即瞎这个短视频节目里的。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5)

03、“风格”无法刻意制造

“想创意和解数学题异曲同工

有一个和“风格”相近的中文词,叫做“风味”。

如果我们要做一道菜,菜的风味也不是百分之百由我们自己塑造出来的,因为食材本身有自己的味道。所以,我们需要激发、调和风味,使用各种烹饪方式、添加多种调料把它激发出来或者掩盖掉。

所以风格首先是一个先天的东西。

就像人的风格。我今天站在这儿,就带有我的个人风格,这个风格90%来自于我爸、我妈,也就是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心路历程等等,所以我说,大家要考虑我经历过什么,才在这儿胡说八道的。

风格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作为内容创作者,要怎么处理风格?

以自己为例,我以前是做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广告这个东西有风格吗?几乎没有。因为广告是一个需要隐藏个人风格的行业,大多数的创意总监,不是把广告当作一个创作行为来看待,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制作行为来看待。

风格是不能隐藏的,只要你是创作者,就一定会体现创作风格的痕迹。

所以,我不认为有人能通过制造一种风格,成功迎合他想要迎合的人。

赵本山有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这不是赵本山经过提前预设的。郭德纲也是一样,不是特意要走这样的路线,而是这本身就是他的风格,他在寻找自己与受众之间的公约数。

所以我认为,做商业化的内容产品时,要想塑造自己的风格,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找公约数,而不是迎合别人。也就是说,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更不要强迫自己成为别人。这几乎是做不到的。

如果大家看过阅后即瞎,就会知道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构、重构电影。

其实市面上做这种解说电影类短视频节目的非常多,那么,我们自己的风格是什么?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6)

我们的风格是,看完我们的短视频,你会有一种听故事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是说,我们的段子比别人有意思,我们的梗比别人搞笑,我们的形态比别人高级。坦白讲,四分钟看完电影只能让人了解到,有叫这个名字的电影,讲的是这样的题材,大概提的是某个事件,然后记住了其中一些搞笑的段子或吐槽点。并没有听故事的感觉。

听故事的感觉是什么?

听故事的感觉就是,也许全程十分钟都在笑,但是结尾跟随电影主题升华时,自己的眼眶会湿润一秒。

04、从个人创作到体系化创作

我充分鼓励每一个人把自己的风格放进去

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阅后即瞎最强大的颠覆性,在于我们充分尊重叙事规律和视听规律。

即便是一个解构电影的短视频节目,我们也要把它做成让受众有欣赏完整故事的感觉,这样才有带入感,才能形成用户黏性和活跃度。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后即瞎的风格跟我个人的风格有很大关系。因为我是这个节目的第一个撰稿人,当然现在不止我一个撰稿人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制作人,作为一个创意总监,把持风格是对于我控制力的考验,对于我能力的考验。这种考验不是说我能把一期节目做成什么样,也不是说我能把十期节目做成什么样,而是我怎样保证做节目的时候,能把这个节目做成这个样子。

我充分鼓励每一个人把自己的风格放进去,在这个前提下不停地有新梗、新点、新玩法,但观众并不会感觉这个节目变了味道。这个叫控制力。

从去年十月份左右开始,阅后即瞎就从个人创作变成了集体的体系化创作模式。所以现在,基本上我们每期都是几个撰稿人一起创作视频。

这样的话,所谓的颠覆,所谓的风格就都变成了一个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拥有合理的把控,阅后即瞎这个节目可以一直更新下去,不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在运作。

同时,体系化创作也意味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天纳这个公司,除了阅后即瞎这一档栏目以外,可以不停地产出更优质、更多样的、更有趣的其他内容领域节目。

目前,我们正在做新节目的策划会,可能不久之后大家就会看到由我们推出的一系列新节目,它们都会是既具有颠覆性,又有很强风格感的作品。

— END —

【蓝鲸浑水】独家深访

只报道最有料的新媒体人

深夜发媸姜思达胡辛束

六神磊磊顾爷王左中右

吴晓波李岩范卫锋

秦朔迟宇宙黄章晋

英国报姐鬼脚七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三表黎贝卡杜绍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体人

浑水备酒,与君共话自媒体江湖

联系微信 浑水小二:hunwater2

如何学好数学的逻辑推理(阅后即瞎王铮如何用解数学题的方法)(8)

为方便各位新媒体总监们交流、合作、吐槽、约酒,蓝鲸浑水建立了“新媒体总监群”

入群方式:扫码添加浑水小贰为好友,备注所在公司 职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自媒体江湖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