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

内蒙古,想到的就是宽阔的草原和手抓羊肉,包头的钢铁鄂尔多斯的煤,不过呼市许多废弃的老厂却是工人阶级记忆中的痛。老牌国企大部分都是元老级工人以白手起家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然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步褪去。破产、倒闭、重组、下岗、分流一度成为某个阶段工人阶级避不开的坎,国资重组心理还好受,但国资被资本套走让工人阶级的努力付之东流,实在可惜。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1)

位于呼市车站西街与果园西路交汇处有一家是始建于60年代的老厂,听人家说叫电子设备厂。内蒙古解放之前的工业基础薄弱,即便是解放后也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唯有“一五期间”建设起来跟民用工厂,不过当时的建设重心在包头。“二五”期间,苏联交恶和三年灾害的原因大部分项目被砍不断,内蒙古的工业仍旧保持原样。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2)

三年灾害过后国库开始有起色,国家开始实施 “三五”计划,很多计划项目有序进行,但此时三线建设卷席全国,落户内蒙的工业项目逐渐增多。1965年的三线建设,不仅有通字辈三兄弟,还有很多不是三线企业但跟三线企业息息相关的项目,就好比如本文写的呼市电子设备厂。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3)

呼市设备厂是 1965年期间建设起来的,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三线建设,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三线厂。呼市电子设备厂主要生产的是描绘仪,90年代后进入数字时代后也数字描绘仪。60年代的电子工业要属南京和上海最发达,各省的电子产业都跟上海和南京有关。网上极少有相关资料,对这家工厂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某些信息也只能个人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4)

电子设备厂是内蒙古电子工业的起步,规模虽然不大,根据1979年发布的培训报告显示,共培训学员23期,总计参与人数是1205人。按每期50年培训计算,每天参与培训的职工大致占总职工的15%,电子设备厂的总人口大致在800人左右,以这样的职工人数在全国不算大企业,但是在内蒙古来说就是个大企业。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5)

70年代仍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好坏都不愁销路,工厂不会有亏损的说法,更不会有拖欠工资的现象。70年代的工人阶级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底层工人的月薪都有可能抵得上农民一年的收入。大伯是县里砖瓦厂的职工,每到回家过节,给奶奶10来块钱都觉得好有钱。我父亲是农村干活的,过年的时候就看见父亲拿着5元大面值。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6)

从小立下决心将来要当工人,本世纪初看到工厂倒闭后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当工人已不再是个人的最高追求。90年代有人花大钱农转非,农转非没有工作,最后还是在农村干活。用钱农转非的这部分人现在快50岁,不知道他们非农业户口60岁后会怎么样,是领退休工资还是也像农村老头一样,领着200来元的养老金生活。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7)

90年代后电子设备厂竞争不过同行,不得不转产,曾生产过“迎春”牌缝纫机和“迎春”牌洗衣机。这让在濒临倒闭的电子设备厂又迎来一次专机,如果坚持生产主业,工厂早就在80年代破产。不过好景不长,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老四件逐步退出市场,电子设备厂仍旧没能躲过破产的命运。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8)

国企最大的好处就是破产还可以重组,特别是电子工业,国家相当的重视,不可能让私人和资本参与。电子工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电子工业的部分核心都是以军工为主,电子工业被资本控制,对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不过南方某些不痛不痒的电子产品,比如收音机、手表等还是有私企来生产。

赤峰电子制造厂(内蒙古呼市电子设备厂)(9)

60年代之前的电子设备厂位置还算有点偏,但随着城镇不断扩张,当初还算市郊的电子设备厂现在几乎是市中心,周围有众多的楼盘。电子设备厂还留有厂房和宿舍楼,假如有开发商开的价格可以,恐怕这些红砖楼房会永远地消失。不过电子设备厂底子这么厚,开发商开出什么样的价格可能都不会动心,毕竟现在的电子设备厂所处的是核心地带,价格无量啊。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