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乡村振兴案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以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为试点,立足当地实际、突出特色,挖掘区域资源各方优势,探索全域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转换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济宁乡村振兴案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济宁乡村振兴案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济宁乡村振兴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以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为试点,立足当地实际、突出特色,挖掘区域资源各方优势,探索全域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转换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明路径、定方略,高标准规划顶层设计

泗水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导向思维,以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生态绿色产品价值转换路径为主线,围绕破解制约示范区乡村振兴的人、地、钱以及农村产权制度等瓶颈问题,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三性”统一,坚持发展引领、创新驱动、三产融合、生态优先,加快构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高标准编制《泗水县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探索形成“1311”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泗水模式”。即:1个试点方案、3个集成创新机制(探索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保障新机制、创新乡村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完善助力乡村振兴的财政保障和金融支持服务体系)、1个制度保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条多元化全域绿色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强协调、建机制,构建高效联动运行体系

组建泗水县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专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一是建立专家顾问制度。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成都村政学院等院校的知名专家指导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工作。二是优化政策制定机制。广泛听取各市场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意见,激发群众首创精神、市场主体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在人才、财政、金融、土地、生态等方面,制定出台18个配套政策、操作指南。三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实行联络人制度、联动会商制度、调度例会制度,建立有效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研讨会等方式,及时研究、破解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四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落实情况及取得成效,纳入对各部门乡村振兴考核,加快推进试点改革进度。重特色、抓关键,加快推动政策集成创新。

注重特色,因地制宜,推动形成一批典型试点成果

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健全人力资源激励与保障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创新乡村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使用机制,推动各方面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基层。截至目前,全县已招募各类合伙人达238人,合作项目92个,投入资金3. 6亿元,带动就业2400人;已建成返乡创业项目2246个,返乡创业人数达到4369人,外出经商成功人士人才库入库7246人。建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吸引清华大学103名师生多次来示范区开展社会实践,全面参与乡村规划、文创设计、直播宣传等活动。

创新土地保障机制

坚持规划引领,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常态化开展土地政策教育培训,多渠道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闲散废弃镇村企业等农业建设用地。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成5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面积65. 08亩,有效保障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归属,通过出租、入股、合作、有偿退出等方式,建成等闲谷艺术粮仓、悦湖尚儒文创街、姥姥家民宿等一批独具特色文旅研学项目。

创新财政金融保障机制

探索构建乡村振兴资金“筹集、增长、使用、管理”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更加积极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激发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积极性。2022年以来,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 7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9. 8%;设置500万元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机构涉农贷款发生的风险损失给予补偿,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涉内不贷款信贷投放,全县涉农贷款余额98. 02亿元,较年初增加8. 5亿元,增长9. 5%;创新实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白名单”制度,全县新增鲁担惠农贷担保客户294个,新增1. 5亿元。(通讯员 张贺 杜正义)

(稿件原载于2022年7月21日《济宁日报》4版)

来源:济宁日报

责任编辑:牟文慧 李斐 时迎艾 隋丽君 柳宇

转载:郝凤婷

审核:郝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