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十年经典语句:我们的四十年满屏都是回忆杀
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契机,最近出现很多应景的影视剧,从各行各业不同的角度展现这些年来的风雨兼程和热血不息,正在江苏卫视热播的《我们的四十年》是其中比较好看,并且接得上地气的一部,从一开场胡同里的人家都在院子里看电视,质朴诙谐又充满生活味道的情景,满屏都是回忆杀,瞬间掀起了观众的记忆和共鸣。
在那个物质匮乏但气氛融洽的70年代,邻里关系并不像现在一样各自关门,左右邻居见面还能点下头,出了楼就互相不认识了,那时候的每个晚上,胡同里的生活都像在聚会,缺针缺线互相拿,吃饺子借个醋,东家长西家短,说的都是柴米油盐的琐事,年龄相仿的孩子们总是凑在一起淘气,你追我赶,调皮捣蛋,玩扮演游戏,演了洪常青就兴高采烈,演了南霸天就感觉受了天大的屈,这些情景和画面,已经被岁月封存,一去不复返了。
有时候我们回头去看那一段日子,可能会很奇怪,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更没有网购和网银,在那么闭塞的环境里,我们是怎样过来的,一步一步适应,一步一步改变,成为今天这样老练、精明又虚荣的自己。
《我们这四十年》的最大功能就是带我们审视过去的自己,通过详实的剧情,讲述了我们在浪潮中的改变,非常的透彻,不是流水帐,也不是发奖状,而是一点一滴的凝聚、还原。故事围绕冯都、肖战、黑子这个胡同boys三人组,还有西城、伊春、冯青组成的少女团,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出发,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都是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同步成长,所以无论是有共同经历的大龄观众,还是对此一无所知的小观众,都可以零距离进入剧情,接受起来毫无压力。
金世佳饰演的冯都,成长路上每一件事都与电视机息息相关,从一个帮哥们拦路收五分钱"电视费"的小收费员,到誓要自己组装出一台电视机的学生工程师,再到把老爸费尽周折才拿到手的电视票卖了,拿钱给西城妈妈治病,凭着会讲电视剧情的特长激发了肖叔叔办杂志专栏的灵感,这些鲜活的情节,在《红色娘子红》《渡江侦察记》《霍元甲》、83春晚的陪伴下,有了清晰的时代脉络。
柴碧云饰演的西城,是剧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女孩,与现在都市剧里的玛丽苏和整容脸、嗲里嗲气的公主病完全不一样,西城跟着知青妈妈一起返城,相当是第一代的城市移民,如果说在冯都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条70后的必由之路,那么在西城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外来者的生存智慧和坚韧品格。
西城就是一个精灵式的两面体,她有刚的一面,超出年龄和性别的风风火火,为了给妈妈治病,她拼命赚钱,偷电视,摆棋摊,厉害起来大人们都不是她的对手,还拜门子征服六爷,学起了"切汇"这样的买卖,同时,她也有柔的一面,少女的诗意情怀,面对心上人的冯都,她柔情无限,面对优秀的肖战,她也充满友爱和善意。
柴碧云的表演也因此成为影片中的一个亮点,像这种具有年代感的少女形象,现在的花旦和小花们是很难驾驭的,首先是外形上需要自然通透,不能有太多雕琢,然后是性格的塑造,必须落落大方,有驾驭生活的力度,否则就是变得娇气做作。柴碧云很好的诠释了西城的所有特质,善良、坚强、霸气、不服赢,都跃然纸上,就是那一声"不要脸的"就想不出换别人来演,怎么会有这样的自然纯澈的效果,还有与借宿冯都家中,一对年轻的孤男寡女掏心倒肺的对话,还有在冯都、肖战之间左右难的情感戏,都被柴碧云拿捏得轻松自若。
一部好剧,不仅要有好的立意和故事,更是需要出色的表演,《我们的四十年》做得就非常好,没有什么大牌的流量明星,让金世佳、柴碧云、李茂、徐小飒这一众年轻演员的挑大梁,谢芳、钱波、刘亚津、王伟华、苏国涛等一众戏骨的保架护航,有了超级带感的北京胡同群像,而随着剧情的展开,后面还有更多看点,冯都和西城的创业之路,胡同boys之间的爱恨情仇,都将继续上演,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才刚刚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