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

来源:新浪娱乐 娱理 作者肉英

3月份官宣,4~5月份陆续开始拍摄,预计10月份播出,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正在创造着电视剧的另一种可能。

张黎、沈严、刘江、汪俊、滕华涛等国内一线电视剧导演拍摄,加上徐速、秦文、高璇、任宝茹、冯骥等国内一线编剧创作剧本,雷佳音、杨洋、靳东、黄景瑜、倪妮、蒋欣、张静初等演员出演,“神仙阵容”之下,观众期待的是电视剧产业的内容创作“第一梯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内容?

10个单元故事,每个故事2集内容,一共组合成为20集的电视剧《在一起》,内容涉及到这次“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和故事,还原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平凡善意的举动。

时间紧,任务重。《在一起》的10个内容团队要如何去把握和创作这些“抗疫”众生相?导演和演员们在接下这部剧的任务时,有哪些担心和忧虑?以及这种单元剧的创作方式与以往的电视剧创作有何不同?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

《在一起》上海探班照,剧中的方舱内部图。摄影:宫德辉

以下自述内容根据沈严、刘江、汪俊、滕华涛导演的专访实录整理。

《在一起》之《摆渡人》导演沈严:

“尊重事实,拒绝‘由丧变喜’”

大概2月底到3月初的时候,耀客传媒CEO吕超给我打电话,介绍了一下《在一起》这个项目的情况,当时除项目概况之外,还什么都不知道。

我怕拍那种太过于违背事实或者太过于歌功颂德的东西,因为疫情到现在也还没有结束。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说?说些什么?到底是赞扬谁?还是否定谁?都会有顾虑,没敢特别快就答应。

当时这个项目的编剧老师去湖北采访,光这一件事就招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赞的,也有弹的,我们都会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发声;作为一个创作人,在这件事情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表达?

后来,我和吕总沟通了我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尊重事实,绝对不能撒谎;第二个就是不能把“丧事”当“喜事”办。他同意了我这两个原则,我也就没有再多疑虑了。

又过了几天,大概3月上旬到3月中左右,我看到了《摆渡人》的大纲,那份大纲很详细,除没有台词之外,其他的细节都基本完善了,这是吕总给我看的第一个故事,我当时是有被感动的。

《摆渡人》的剧情并不复杂,讲述了“跑腿”小哥在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送单,并组织志愿者团队接送医务人员的故事。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2)

《在一起》上海探班照。摄影:宫德辉

但是因为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武汉,我当时犹豫的点在于,如果真的去武汉拍摄,整个组差不多百十来号人的安全怎么办?回来之后还需要再隔离14天,那我接下来《流金岁月》的拍摄就会受到影响。

后来又看了另一个故事,那个故事可能不需要去武汉,但是说实话,我还是更喜欢《摆渡人》,我们合计着要么就在上海拍摄,去找一些没有城市特点的地方,吕总也同意了。

我自己确定了会执导之后,就打电话给雷佳音,想让他来演这位“跑腿”小哥,他当时刚从东北回来上海,我和他大概讲了一下这个事情,他说:“那就来呗。”

因为要拍的内容其实就是发生在1~2月,是冬天的戏,我们也害怕后面天气越来越热了,就不好拍摄了,所以就赶紧开机了。前期筹备,大概就只有10天左右,拍摄一共拍了9天,《摆渡人》是《在一起》的10个单元剧中,第一个杀青的。

时间确实太赶了,雷佳音来试妆,马上准备开机了,剧本才创作完成一半,所以现场拍摄也会更慢一些,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我们现场打磨、一起讨论的,比拍一般的电视剧更需要时间。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3)

《在一起》探班照。导演沈严,演员雷佳音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确实有点准备不足,有些东西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我自己心里清楚,但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我们也特别怕不被人理解,那么多人要去医院、社区拍摄,怕别人说你在捣乱、胡来,不理解的群众觉得你在瞎搞,那种压力也挺大的。

雷佳音的最后一场戏特别让我感动,是他和一个快递小哥的小弟,两个人一起在封了城、空无一人的大马路上,看到了救援武汉的其他城市的车开了进来。疫情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了不起,也看到了普通人的善良和可爱。

《在一起》之《搜索》导演刘江:

“要拍抗疫版的《谍影重重》”

现在想想,我真有点后怕。原本3月份,我是有一部剧要开机的,已经都定好了,演员也都凑齐了,结果因为疫情的关系,那个项目就解散了。解散之后,我就开始准备我的下一部打算七一开机的戏——《光荣与梦想》。

真的开始筹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部剧要准备的东西这么多,如果不是疫情让上一部剧解散,《光荣与梦想》也不会有半年多的时间去充分准备。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4)

《在一起》北京探班照,导演刘江。摄影:宫德辉

当时总局开过一个重大题材电视剧的视频会议,我是因为《光荣与梦想》参加,吕超是因为《在一起》。那时候,他们还没来找我,但是我已经听说这个项目了,当吕超和王磊卿来找我的时候,我其实是一口回绝的,想着“如果看着剧本没劲,就不拍了。”

结果一看剧本,可看性很强,动作性也很强,用我的话说,就是“抗疫版的《谍影重重》”,而且感人的地方还给我看哭了。

我对疫情这个事情还是有所感触的,也确实是有所想表达,应该出一份力,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黄景瑜饰演的陆朝阳让我感动,他在疫控中心工作,是一个有情障的人,他感受不到对方的情绪,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的性格成因来自于他小时候受过刺激,也就是非典期间,双亲的突然离世,那时候他才6岁。

所以他从此拒绝跟外界有情感交流,这是一个小朋友受刺激之后的本能,但是另一方面,他思维敏捷,对于找到病毒源头的工作,立下了最大的功劳。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5)

《在一起》北京探班照。摄影:宫德辉

情障要怎么表现是我和黄景瑜讨论比较多的问题,他说,“可能就是话少一些,相对会木讷一点点。”有了这点共识之后,我们又再次和编剧沟通,希望在人物特定的个性和台词上再加强一些,能不说的就不说,减少台词的量。

在拍戏的时候,有一场戏是一个领导摔了一跤,其他的同事都很关心地过去看,问问怎么样,结果黄景瑜就表演出了比所有人都慢半拍的状态,这点让我有惊喜,因为我都没这么想过,但是他这么演了。

除了人物之外,《搜索》这个单元的逻辑性也特别强,你可能稍微错了一点点,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丝丝入扣。这就要求我的画面必须得按照他描述的那样去完成,这样下一个环节才不会出错。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6)

《在一起》北京探班照。摄影:宫德辉

5月18号上午,拍摄的就是陆朝阳发现了一个看上去不相干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可能是被传染了,我们要通过镜头表明他们俩去了同一个地方,但这是推理出来的,画面上又不能看出来,只能通过一个通道去表示,让两个人建立联系。

就这样一个监控画面,差一点意思,可能就不成立了,它得保持远距离,又要有暗示性,其实这和拍一部刑侦剧差不多。

在动作戏方面,我们这次全程都用手持机器,这点和其他的故事可能就不一样,电影的机器都很重,用手持拍摄就是为了有运动镜头的呼吸感,充满紧张度,但是《搜索》最终还是要以情动人的。

《在一起》之《方舱》导演汪俊:

“把医生作为普通人来写”

大概三月末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正好聊到这个项目,他们和我说,“这个项目肯定有你参与。”我说,“没有,还没人找我。”结果大概过了1~2天吧,我就接到了吕总的电话。

其实我后来给过他一个故事,是我助理在网上看到的,就是大连的小伙儿,阴差阳错滞留在了武汉火车站,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看到了500块一天在医院里打工的活儿,最开始是为了挣钱,后来发现疫情严重之后,想跑又跑不掉,慢慢地被大家感化,勇敢冲向一线。

但是后来说这个故事已经被别的导演选中在操作了,我就在当时给我的两个剧本中选择了《方舱》。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7)

《在一起》上海探班照,剧中的方舱内部图。摄影:宫德辉

和其他单元的“小人物”不同,《方舱》比较正面地表现了在方舱里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之间的相处和治疗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对病人的那种忘我精神。

这里面有很多的情绪转变,一开始的时候,医生、护士们可能会想:我还能不能回去,我们会不会死;住进方舱的轻症病人,也是不信任,对于方舱的恐惧;再到后来,医生、护士、病人,都适应了方舱的生活,逐渐开始心态平稳,且带着乐观的情绪。

在方舱里,我们有做操的、跳广场舞的、下棋的,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8)

《在一起》上海探班照,剧中的方舱内部图。摄影:宫德辉

剧中胡庆生是有社会原型的,这位院长很有意思、鲜活、生动,没有所谓的官腔,在前期采访时,他告诉了我们他的心理压力,他对于妻子、孩子的担心,正常人有的情感,在他身上都有。

胡庆生是党员、是领导、有责任性、肩负着使命感,这些东西是他的底色,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一瞬间的恐惧、一瞬间的不知所措,毕竟这么大的疫情,谁都没经历过,我觉得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加了一场他在出征之前,把自己的头发用推子推掉的戏,用这种小小的仪式感让这个人更有一种决绝的感受,更能找到临危受命的状态。

在情人节的那场戏里,胡庆生很细心地给每个护士的房间里都放了一朵玫瑰花,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疏导一下大家的心理,这是他内心很温情的东西,这个人物是既坚强也温暖的。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9)

《在一起》上海探班照,演员靳东。摄影:宫德辉

我们现在搭出来的方舱和武汉真实的方舱是1:1还原的,基本上就是一模一样,包括场馆的大小,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现在置景的体育场座椅是红色的,而那边儿的座椅是蓝色的。

我们把整个羽毛球场租下来,铺床铺、搭架子,差不多5天的时间,我们就开拍了,剧组的置景工人都是24小时赶工。

演员们都穿着防护服演戏,99%的戏份都是带着口罩的。有一场戏,那个演员哭了,我隔着监视器问,“你哭了吗?”演员确实流眼泪了,但是带着口罩,隔着护目镜,我是真的看不见。穿着这样的服装,演员的表现力是有减分的,我们只能尽量想办法把护目镜擦得透一些,让观众能感受到。

我想要尽量拍好这些医护工作者,他们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的奉献精神要让全国观众更好的领略到、感受到,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责任。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0)

《在一起》上海探班照,剧中的方舱内部图。摄影:宫德辉

《在一起》之《同行》导演滕华涛:

“我们不需要刻意煽情”

疫情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报道,那时候关注的还是真正在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这次新冠肺炎感觉好像比2003年的非典还要严重,而且现在自己也有小孩了,会比较担心家人的健康情况。

吕总在还只有一个关于这个项目的设想时,就找到了我。十位导演、十位编剧、十组人物,十个故事,他问我有没有时间,想不想来参与,我当时赶快表态,“非常荣幸,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1)

《在一起》无锡探班照,导演滕华涛。摄影:宫德辉

《同行》这个单元讲述了武汉封城后,身在外地的呼吸科医生乐彬和检验科医生荣意结伴逆行,历经坎坷,最终回到武汉贡献力量的故事,所以剧中需要大量在医院拍摄的场景,还要有公路的部分,拍摄难度也不小。

大概4月初的时候,我们拿到了剧本,后面大家一起开会讨论了大概有3次,修改了一些具体场景的问题,以及一些路线和交通工具的调整问题,其他部分都没有太大的改动。

3次讨论之后,就开始迅速在各地周边看景,立刻进入筹备期,时间实在是紧张,主要因为天气越来越热,演员的造型、衣服、妆发都要冬天的感觉,必须抓紧了。

在开机之前,剧本已经全部确认好了,没有那些故意煽情的段落,更多的就是两个普通医生重新回到一线的故事。在疫情期间,那些一线医护工作人员有太多感人的故事点了,我们在这样的题材下面,不需要再去做过多的煽情。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2)

《在一起》探班照,演员杨洋

杨洋饰演的医生乐彬有一个自己的网名,叫有备无患,他是一个习惯性有充分准备的人,不会走一步看一走,而是要准备好几步,所以他是有计划性的想要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武汉的。

另一个诊所的年轻小医生情况比较不一样,她是冲动型的,她不会考虑太多怎么回去的计划,反正就是一门心思要回去,两个性格完全不同,但信念和目的相同的人在路上相遇了。

因为涉及到从上海一路返回武汉的戏份,现在这个时候,去拍公路戏难度确实相对来讲大一些,毕竟现在交通已经恢复了,但是我们需要的画面是没有车没有人的公路。所以每天拍摄都需要工作人员去配合着拦车拦人。

演员们也是穿着厚毛衣、雪地靴、厚裤子,在室外接近30度的高温下拍摄,还要演出那种冬天很冷的感觉,脸上还要带着微微的冻伤的感觉。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3)

《在一起》无锡探班照。摄影:宫德辉

这次我们还是想要比较真实地去呈现医生该有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医生带妆的非常少,所以剧中除了个别女医生会画淡妆,其他情况下,演员都是没有机会化妆的,包括只来我们这里客串一两场戏的演员,全部都是不带妆的。

不同的导演,不同的编剧,不同的演员,同样的题材,《在一起》播出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有比较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做了一些事情,而且我们觉得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为这些一线抗疫英雄们做的。

结语

娱理工作室在此次电视剧《在一起》的探班活动中,分别在4个剧组对话了4位单元剧的负责导演。在他们的阐述中,我们听到了《在一起》这个项目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也窥见了《在一起》这部诞生在特殊时期电视剧的创作艰辛。

在剧组探班时,现场所有工作人员都带着口罩,每一个剧组中都能看到消毒液、口罩;进出拍摄现场,都需要测量体温,查看当地的健康码。在医院拍摄的场景更加谨慎,手套、护目镜、鞋套,一应俱全。

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这次“抗疫剧”的拍摄,除了影视行业想要为医护工作者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在释放行业在逐渐复苏的信号。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4)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5)

抗疫剧在一起10个片段(探班抗疫剧在一起)(16)

《在一起》无锡、上海、北京探班照。摄影:宫德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