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辈磕头可以换成什么(从过节给长辈磕头来说)

刘悦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当中,有一个节日名叫“人日节”,也称人胜节、人庆节共三天,分别为农历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俗称“人日子”,被广泛传承了二千多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对长辈磕头可以换成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对长辈磕头可以换成什么(从过节给长辈磕头来说)

对长辈磕头可以换成什么

刘悦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当中,有一个节日名叫“人日节”,也称人胜节、人庆节。共三天,分别为农历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俗称“人日子”,被广泛传承了二千多年。

每年的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是人日节,也就是人类的生日。正月初七是栓小孩腿,十七栓成人腿,二十七栓老人腿,吃一碗长寿面是必不可少的,面条中可以加一个荷包蛋,预示着和和美美。里面还可以放一点肉丝,白菜丝,海菜丝,都是预示着顺顺利利,无病无灾。仍然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种愿望。还有一个礼节就是磕头。

磕头,是小辈对年高长辈的恭敬,而行的大礼。

通常,下跪还是表达对一个人、一些事的歉意。

在矮型家具时代与高型家具时代,跪所包含的意味是不一样的。矮型家具时代,大家都是跪坐,跪并无卑贱之意。到了高坐时代,跪便出现了屈辱的色彩。在高坐时代,平民见官下跪的习惯,是从元代开始的,明清时期则盛行之。

高型坐具的普及,触发了改变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传统的社交礼仪也被改写。在只有矮型家具的先秦,人们在社交场合都是席地而坐,正式的坐姿叫做“跽坐”,即双膝弯屈接地,臀部贴坐于足跟,标准姿势就如西安出土的秦代跽坐俑。

动物基本上都会使用特定的姿势,向同类表示友好或屈服,人作为一种动物,自然也会这个。

人表达屈服的动作,就是跪。观察其他灵长类动物,也能发现,猴子猩猩什么的,也会用和下跪相似的动作,来表达屈服的意思。

下跪能够让人变的矮小,低微和对被跪人的崇敬。可以说,远在人还不是人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下跪这种姿势。有了文明发展出礼仪后,自然会把这些本能动作融入进礼仪当中,也就能了跪礼。

这可不是中国独有的,全世界人类都有跪礼,虽然细节上可能有一些区别,但大体的姿势和表达的意思,基本都是一样的。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

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

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王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

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秦汉时上级会向下级“赐座”,地位较平等,到了唐宋时下级就要站立,开始出现不平等,但是到元朝,汉族的地位大大的下降,元朝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除了拜“天地君师亲”,宋朝人基本上都不用跪礼,社交礼仪通常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南宋时,楼钥随舅出使金国,发现被金人统治的汴京人,在接待客人时兼用跪礼与揖礼,“或跪或喏”。楼钥说:“跪者胡礼,喏者犹是中原礼数。”

“诺”即揖礼,可见依宋人礼仪,日常待人接物是不用跪礼的。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蒙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只是“长揖”,通事命他跪,文天祥说:“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礼毕,可赘跪乎?”

到了晚清,跪拜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谭嗣同猛烈抨击清王朝:“繁拜跪之仪以挫其气节,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书之禁以缄其口说,而文字之祸烈矣。

跪拜礼的变迁,绝不仅仅是礼仪流变,背后其实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一位清代人已意识到:“夫拜跪,细事耳,而所关甚巨。自古宗社之巩固,由士大夫之有气节;气节之能植,由士大夫之识廉耻。”

1912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宣布民国通用礼节为,男子礼节脱帽鞠躬,大礼三鞠躬,常礼一鞠躬,寻常相对,只用脱帽礼。女子大礼大致相同,惟不脱帽,专行鞠躬礼。

跪长辈必须。但,人在江湖,没有直立的脊骨和囊气,就会成为跪着爬行的人,没有做人的尊严,更别说生活的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