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矫枉有关的成语(今日成语典故矫枉过正)

跟矫枉有关的成语(今日成语典故矫枉过正)(1)

跟矫枉有关的成语(今日成语典故矫枉过正)(2)

“矫枉过正”这句成语,较早地见于《越绝书》,作 “矫枉过直”,《汉书•外戚传》也有“矫枉者过直”的说法;《盐铁论》作“挠枉者过直”。《汉书•诸侯王表》前面的序言中说: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唐朝的学者颜师古注道:“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于强盛,有失中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仲长统的论著《昌言•理乱篇》中,也出现过这句成语。仲长统,字公理,汉献帝时曾 任“尚书郎”等官职,为人倜傥,直言无忌;他对当时衰乱 的局势,颇有不满,常常说古论今,表示愤慨。他的《昌言》,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写成的,共三十四篇、十余万言。《理乱篇》有这样几句:夫乱世长而化世短,乱世则小人贵宠,君子困贱。……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后汉书》的编撰者范晔【yè】(南朝宋人),在《仲长统传》中发表评论,说:“……若乃偏情矫用,则枉直必过。”在这一句下面,有注道:

孟子曰:“矫枉过直。”矫,正也!枉,曲也;言“正曲者过于直”,以喩为政者惩奢则太俭,患宽则伤猛,不能折衷也。

可见,早在战国时代的孟轲,就早已经说过“矫枉过直”这样的话了。

《后汉书》在评论马武等所谓“中兴二十八将”的功绩 和汉光帝纠正前汉封赏功臣过重的缺点时又说:“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这一句下面,又备注道,矫,正也;违,失也;枉,曲也。孟子曰:“矫枉者过其正。”

跟矫枉有关的成语(今日成语典故矫枉过正)(3)

可是,《后汉书》武英殿本(清朝乾隆年间的校印本) 却在这个原注之下,加注道,“今本《孟子》无此语” ,大概,早先的《孟子》中是有“矫枉过直”和“矫枉者过其正”等语的,而后来以至现存的《孟子》,则已失传了有关 的章句。

因此,孟子最初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可考了,而后来的 人们都把它用作“过火”、“过分”,比喻纠正某种缺点或偏差而做得过了头的意思。

跟矫枉有关的成语(今日成语典故矫枉过正)(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