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最长的几首诗(王勃最豪迈的一首诗)
离别有多苦,《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最有体会。
杨过与妻子小龙女分别十六年,黯然神伤的他创造了一套特殊的掌法:黯然销魂掌。
此掌的威力堪与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匹敌。
可想要修习这套掌法,必须有黯然的心境才可以。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在这世间,离别是最令人黯然销魂的了。
可是,在唐代,有一位天才诗人,他送别友人时,写下一首旷世之作,一扫离别的凄楚,豁达而豪迈,如果你能读懂,面对离别时,就会豁然开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然成为朋友圈临行饯别的金句,被无数人传唱不绝。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初唐四杰”里的最亮眼的那个少年天才——王勃。
王勃其实不止是一个绝世天才,更是一个至情至性重视感情的人。他的天才造就了他不同凡人的气魄,他的至情至性又造就了他率真旷达的格局。而这两者的结合则造就了这首惊世名作。
王勃十几岁在京城任职期间,一位姓杜的好友因故要被调往蜀州(今四川),他启程相送。
那是一个雾霭沉沉的日子,茫茫旷野护卫着长安城。两个少年骑着马从一个城楼脚下走过。这天的马儿似乎走得格外快,不知不觉就已经走到了城外。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没有杨柳依依,没有长亭古道,诗人起笔就描摹出了一幅苍茫壮阔的景象。
王勃与友人杜少府本在京城同朝为官,难得两人志同道合,能彼此惺惺相惜。经常一起喝酒谈天,聊人生聊理想。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如今杜少府被调任蜀州,此一别山高路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而且蜀州地处偏远,举目无亲,各方面条件也肯定远不及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升迁也必然更加困难了。显然这次调任意味着更加艰难的生活及仕途,杜少府一想到这些不免心中惆怅。
王勃理解他,于是劝慰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你将客居蜀州为官,我从山西过来客居长安为官,我们都是为了心中的一份建功立业的抱负才背井离乡啊!
我知道对你这样满腹才华有抱负的人来说当一个区区少府(相当于县长)难酬壮志,我又何尝不是一样感到憋屈呢?其实我们是一样的。”
那时的王勃虽然还没有经历太大的挫折,但是他也因为性格过于傲岸不羁而得罪了不少同僚,时不时会被人使些绊子,满腹才华的他也没能做什么重要的工作。
诗人发出的这句感慨与白居易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不至悲凉,更多的是展现了两人友谊的深厚。
人生在世,知己难得。
回想那些觥筹交错的快乐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再一起痛痛快快喝一顿呢?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倾吐心中的忧愁愤慨呢?
诗人笔锋突转,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横空出世。在他看来,离别让真情更显贵重。
“虽然我们马上就要天各一方了,但是只要我们彼此肝胆相照,心中能时不时想起来在另一个地方有一个知己懂得自己,那么即使我们暂时远隔万水千山,也能够感觉就像是在身边一样。
只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我们也就不用去在意一时的相聚或别离了。”’
当人们都习惯于把“想见不得见,想见而难得见”的遗憾无限放大时,王勃却用简简单单10个字一扫离别的人心中的愁绪,唤醒了双方的积极心态,让人豁然开朗。
这种坦荡豁达不仅是一位初唐少年的格调,也是一个天下初定,前景乐观的时代格调。
这种乐观的力量可以穿越千年,时至今日,仍旧在照亮着我们每一个黯淡悲伤的时辰。
有人说,王勃这句诗“抄袭”了曹植的诗作。
这句诗确实所有传承。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曹植曾在《赠白马王彪》中曾这样写到过: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在语言文字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定的化用,但是王勃的这句语言格调并不相同。
曹植的心理堵塞满了被兄弟猜忌的忧愤,所以,他只用“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也犹如比邻。”表达了一点想奋起的意气,马上又回归到了愁苦基调。
王勃整首诗都是昂扬的,仅仅40个字就唱出了朝气蓬勃的时代之音,其文才之精妙,志向之高远,气韵之旷达,令人叹服。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总是无处不在。
真正的相知,是多年不见,依然热络如常。
真正的知己,不必天天在一起,却懂你的坚持。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感受到温暖,依然能感受到懂得。
所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友们,读懂了这一句,你还怕离别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