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弥勒寺重建(吉林市望云山下的公园广场上)

在今天吉林市北极街望云山公园的临街广场上,曾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屠宰场。

所谓北极街,是由清代吉林城北侧的北极门而得名。史载清同治六年(1867年)吉林城扩建,原吉林城大北门沿北大街,向北延至桃源路附近,因地处城区最北,故称北极门。北极门外的街道(可看作北大街的延伸)随之叫作北极街,《吉林市地名志》记载,这条道路“路甚宽,可抵玄天岭”。

当年北极门外区域被吉林百姓泛称老北关,北极门外虽不比朝阳门、迎恩门、德胜门外繁华,倒也是一处人烟稠集的热闹所在。从清代开始,老北关就是吉林市重要的回族聚居地,这里的地域文化、市井商情也多与回族同胞联系密切,当然也包括屠宰业。

据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吉林城商人马云峰获当局批准,在今新地号和北极门外开设东关、北关两处屠宰场,专营屠宰业务。其中东关屠宰场专门杀猪,北关屠宰场专门宰牛。在此场地屠宰牲畜,按头数收取屠宰费(北关屠宰场每日宰牛数量三十余头)。

九一八事变前,吉林城的屠宰业被地方政府收归官营,由警察局负责管理(伪满初期由省会警察厅经营)。1936年伪市政当局拨款对北关屠宰场进行重建,更名为“吉林市立屠宰场”,此时不再单一宰牛,而改为综合屠宰各类牲畜。

光复后,北极街上的市立屠宰场一度停业,1946年7月才重新营业。吉林市解放后,市立屠宰场由市人民政府接收,先后由市税务局、市农林局、国营吉林市土产公司、国营吉林市食品公司等单位经营管理。

1958年,吉林市屠宰场更名为吉林市肉类蛋禽联合加工厂,俗称“肉联厂”。1969年,工厂迁往在黄旗屯新建厂区,北极街原址改由吉林市清真屠宰厂和清真冷库使用,直至几年前,因修建公园广场,这个具有一百多年的屠宰企业才被彻底拆除。

吉林市弥勒寺重建(吉林市望云山下的公园广场上)(1)

望云小区1号楼北侧的公园广场

吉林市弥勒寺重建(吉林市望云山下的公园广场上)(2)

望云小区1号楼北侧的市清真屠宰厂

吉林市弥勒寺重建(吉林市望云山下的公园广场上)(3)

1941年时的照片

吉林市弥勒寺重建(吉林市望云山下的公园广场上)(4)

1941年时的地图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