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酸碱度和总碱度关系(养殖水体四个指标及其调合方法)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人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特别在高温季节时最容易引发水质恶化,此时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关键问题。
(水质优良)
每个地方的养殖方式、养殖密度、养殖阶段都有不同的水质变化规律。养殖方式决定了养殖问题,不同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有不同的水质变化规律,水质标准需要依据池塘生态系统运作规律来制定。养殖方式、养殖品种、养殖密度不同,养殖阶段不同,其生态系统运作规律就不同,水质标准和水质管理方法就需要依据情况而改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水质评判指标,各有说法,不一而论。因此,下列本文所述的各项指标范围和调合措施仅供参考。
一、养殖水体的四个常用指标
1、氨氮指标(NH4 -NH3)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 )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残饵、鱼类排泄物造成的,水体易富营养化,水面经常出现挥之不散的泡沫,水色易老化,严重时(高温、PH值>9.0)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养殖代谢产物的不完全硝化作用使氨氮升高,养殖水体氨氮过高会损害养殖动物的肝胰组织,降低其获氧能力,引起应激。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0.2毫克/升,大于0.2毫克/升时即为超标。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应控制在小于或等于0.5毫克/升即可。氨氮含量超过2毫克/升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严重中毒症状。
氨氮浓度中的非离子氨要尽量小于或等于0.02毫克/升。计算方法是依据测定的氨氮、pH和水体温度,对应下列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有毒的分子氨浓度:例如:如果氨氮检测值为1.20毫克/升,当测得pH为8.5,水温为25℃后,可以从下列《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的比重》表中查得对应值为15%,则有毒氨分子为1.20×15%=0.18毫克/升。
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的比重 | |||||
温度Ph |
15℃ |
20℃ |
25℃ |
30℃ | |
6.0 |
0 |
0 |
0 |
0 | |
6.5 |
0 |
0.1 |
0.2 |
0.3 | |
7.0 |
0.3 |
0.4 |
0.6 |
0.8 | |
7.5 |
0.9 |
1.2 |
1.8 |
2.5 | |
8.0 |
2.7 |
3.8 |
5.5 |
7.5 | |
8.5 |
8.0 |
11.0 |
15.0 |
20.0 | |
9.0 |
21.0 |
28.0 |
36.0 |
45.0 | |
9.5 |
46.0 |
56.0 |
64.0 |
72.0 | |
10.0 |
73.0 |
80.0 |
85.0 |
89.0 |
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铵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时,总铵几乎都是以离子铵形式存在。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氨氮的中毒症状: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2、硫化氢指标(H₂S)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硫化物浓度应不超过0.2毫克/升(以硫计)。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大于0.1毫克/升时就可能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0.3毫克/升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应在0.25毫克/升以下即可。
硫化氢由含硫物质在氧气不足条件下分解产生,可造成养殖动物组织、细胞严重缺氧,低浓度影响养殖动物生长,高浓度将导致死亡。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硫有机物经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对鱼具有较强毒性。
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₂S。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它能溶于水,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
当养殖水体硫化氢浓度过高时,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硫化氢可通过渗透于吸收进入鱼虾的组织与血液,是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分子的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硫化氢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当水中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紧闭、胸鳍张开、血液呈巧克力色、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表层。
3、亚硝酸盐指标(NO2-)
养殖代谢产物的不完全硝化作用引起养殖池塘亚硝酸盐过高,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下时,水生动物可以正常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应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即可。
但不同的养殖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亚硝酸盐的忍耐力有所不同。据说对虾在高盐度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氮达到2毫克/升对虾仍然可以正常生长。但很多水生动物在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毫克/升后,将产生危害。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一般称为“褐血病”,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
4、酸碱度指标(pH值)
水的酸碱度决定着水体中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过程。水中PH值的高低,是由被污染物的含量、理化性状、水中二氧化碳(CO2)与重碳酸盐的比值决定的。无论PH值的偏低或偏高,对鱼类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引发暴发性鱼病的关键因素。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淡水6.5~8.5,海水7.0~8.5,也就是说,等于或小于6.0等于或大于9.0即为超标。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 ,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 ,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水体的酸碱度(PH值)应尽量在5.5-9.5的范围内即可。
水体PH值过低(等于或小于6.0)的酸性水体中,可造成养殖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类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在酸性水中,养殖鱼类不爱活动,摄食量少,消化率低。PH值过高(等于或大于9.0)的碱性水体中,则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诱发鱼类烂鳃病。
pH值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水体中胶体物质的带电状态,影响水中氨与氨离子的平衡,从而导致这些胶体对水中的特定离子产生吸附和释放作用,影响池塘使用肥料的效果和鱼虾对腐殖质的利用。一般淡水养殖水体最适合中性或微碱性为好。过酸的水质会抑制水中的硝化过程,造成有机物分解缓慢,光和作用弱,养殖对象的代谢缓慢、摄食和消化能力减弱,不爱活动、生长速度受到影响。
二、养殖水体指标异常的调合方法
对于任何指标的异常,我们都应先搞清楚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调合水质:
1.加水换水。通常来说,几乎任何水质问题都可以通过换水加水的方式来缓解水质继续变坏。有水源条件的池塘,定期换注新水。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或者"底排污"),然后加注好水,加大换水量,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2.开机增氧。利用增氧机的曝气(有毒气体散出水体)、搅水、增氧的特有功能,维持水体高溶解氧水平,以利有机物分解,对水质调节的作用非常之大。加开增氧机,迅速增加水中溶解氧,对于降解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三高"等有良好作用。因此,常开增氧机不失为最佳措施,使用增氧药剂也有改善作用。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可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合理控制投饵量。在日常的饵料投喂中,要密切关注鱼虾的密度高低和规格大小,并根据当日当时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合理调整(降低)投料量,减少池中有机物负载。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水生动物摄食,没有被摄食的部分就会转变为残饵,这部分大概占到投喂量的1%-5%,而就算被水生动物摄食的饲料,一般只有70%-80%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不能消化的部分则以粪便的形式排放到水体当中。在没有恰当的套养滤食性鱼类(比如白鲢)和底栖性鱼类(比如鲤鱼)的情况下,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产生主要就源于这些过多的残饵和粪便。
4.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需要重点调控好水体pH值,使用生石灰可以适当提高池塘水体的硬度和总碱度。pH值偏低的水体,通常可以通过施用生石灰(20-50斤/亩/米)等碱性物质来提高水体的pH值,但是要特别注意,如果鱼塘氨氮高的时候施用碱性物质,氨的毒性会随碱性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慎用。对于pH值偏高的水体,通常是水体过肥,藻类过度生长,表面看来水体很有活力,实则暗藏危险。此时千万不能使用生石灰,可以使用酸性物质(比如有机酸)来调低pH值。
5.鱼类混养。恰当的套养滤食性鱼类(比如白鲢)和底栖性鱼类(比如鲤鱼),在池塘中混养这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的鱼类,可降低有机物的积累,减少不良物质的产生,对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三高"有很好的防控作用。
6.益生菌。在养殖水环境中使用生物制剂很重要,具有很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定期给水体泼洒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以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但是,从生产实际来看,作为预防水质恶化的手段效果好些,如果水质已经恶化再使用,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作用。另外,利用益生菌发挥作用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并非人们所想象得那样简单和美好。即首先要保证水中溶氧充足,其次是水体要有一定的肥源。否则,用了白用。
7.吸附。使用活性碳、沸石、麦饭石等具有缝隙且吸收水份的吸附物质,洒入水用以吸收水中不良物质,这是一种最原始最老套的物理方法。可以施用沸石粉400~600斤/亩/1.5米水深,利用其具有的离子交换和吸收有毒代谢物的能力降低水中的氨含量。
8.分解。用化学水处理剂可以分解水中不良物质,比如:硫代硫酸钠、聚合氯化铝、腐植酸钠等。
(1)硫代硫酸钠具有杀菌、解毒、澄清水质的作用。使用硫代硫酸钠全池泼洒每1立方米水体用1.5克,即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2斤,可以迅速降解蓝藻和缓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三高"和药物中毒的毒性。硫代硫酸钠属于还原剂,在溶化过程中有吸热功能,起到水体降温、降低底热的作用。
(2)聚合氯化铝能解决水体中有机物过多的问题,它能起到净化水处理,同时还有除菌、除臭和降解蓝藻的作用。按2斤/亩使用或者以3克/立方米(4斤/亩)的水体浓度全池泼洒。
9.氧化。使用氧化剂直接消除氨氮和有机物质。氨氮超高时,可选用氧化剂泼洒,比如: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漂白粉等氧化剂。二氧化氯制剂可使亚硝酸盐氧化,减低毒性。
10.降碱。施用明矾,每亩可用1~2斤加以控制。也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另外,柠檬酸、果酸等多元有机酸以及乳酸菌也有很大的降低酸碱度的作用。
11.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具有絮凝、沉淀、脱粘的功能,水质处理上主要用作絮凝剂。除了絮凝效果良好和很好的脱色能力外,还具有去除重金属离子、去油、除磷、杀菌等功能。硫酸亚铁属于强酸性化学剂,投加过量会使水中的酸性提高,对于需要降低PH值的水体可以使用。用硫酸亚铁 5-10斤/亩全池泼洒,当硫酸亚铁进入水体后易和硫化氢产生硫化亚铁沉淀,降低其毒性,并且亚铁离子进入水体后可形成3价铁胶体,对水体有害物质具有吸附作用,形成絮凝团沉淀下来。
12.食盐。使用氯化钠可以防止养殖动物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以每亩施用16~20斤氯化钠和少量的硫酸亚铁和碳酸钙,对降解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有作用。
13.施用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三高"专用药物。
至于目前所用的水质标准测试有仪器和试纸等相关可用设备,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有些厂家粗制滥造,其精确度存疑。二是试纸开封使用后,极易受潮变质,精确度有时更无从谈起。有些人在测试后见有问题,便大惊小怪,有时是虚惊一场,枉费心机。另外,当临时没有任何可行措施实施外,可以加开多开增氧机即可解燃眉之急,增氧曝气本身也是一个可行有效的解化"三高"问题的良好办法。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本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质##水##水质调节##水产养殖##鱼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