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

感谢阅读,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您的支持与鼓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1959年8月,毛主席亲自主持长女李敏的婚礼,洋溢着喜悦的笑脸下,是对女儿的怜惜和不舍。

看着这个12岁才回到自己身边的“小棉袄”,从当初那个害怕一个人坐火车的小姑娘,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闺女,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这些年,李敏一直是自己的“开心果”,是自己疼爱有加的“洋宝贝”,是自己和贺子珍同志革命感情的最佳见证,如今就要嫁做人妇,他心中是深深的不舍和怜爱。

毛主席当然知道自己的女儿也到了适婚的年龄,女婿孔令华也是一位品行兼优的人才,两人的结合必将是一桩幸事。

为了送上这对新人的祝福,毛主席还在婚礼上破例喝了酒。

李敏自然也能看出父亲掩藏在笑脸下的复杂情绪,这些年与父亲分离和相处的点点滴滴与泪水一同涌出……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

毛泽东与李敏

他乡异国,颠沛流离

李敏的幼年时光令人唏嘘,四岁前与母亲分离寄养在老家,之后又被送往苏联与母亲团圆,一去就是七年。

在那个民族存亡,百姓流离的日子里,普通人的生活十分艰辛,而作为革命者的家属更是难上加难。

李敏的母亲贺子珍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战友,两人同生死,共进退,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

而李敏,就降生于这场伟大长征的尾声,出生在陕北的一个破旧窑洞里。

投身于革命的父母还来不及给襁褓之中的小人儿起一个大名,还是前去看望的邓颖超同志,看到如此娇小瘦弱,惹人怜爱的小娃娃,起了一个“娇娇”的小名。

只不过,娇娇并没有像她的名字一样被娇生惯养。在她出生不久,贺子珍由于工作及个人的原因,前往苏联,年幼的娇娇就被留在了延安。

1941年初,时局动荡,为了安全起见,毛主席安排连同李敏在内的几个领导人子女前往苏联。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2)

贺子珍与毛泽东

离开祖国的李敏,年仅4岁。面对异国他乡陌生的环境,面对从小便不在身边的母亲,她一时茫然,任凭眼前这个看起来及陌生又熟悉的女人激动地抱着自己。

良久,她才奶声奶气地问道:“你,就是我的妈妈吗?”

贺子珍紧紧抓着李敏的双臂,又担心自己会弄疼女儿,立即松开,转而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小脑袋,努力平复自己的声音:“乖宝,我就是你的妈妈。”

贺子珍又带着年幼的李敏,见到了她的两个哥哥,毛岸青和毛岸英。

这两兄弟幼年丧母,从小生长于革命家庭的他们也是和父亲聚少离多,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兄弟俩在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到达了苏联。同在苏联的贺子珍对兄弟二人也是照顾有加,视若己出。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3)

贺子珍(右一)

如今李敏的到来,让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的温馨与欢乐,生活的艰苦并不能影响他们精神的富足,一家四口就这样简单而快乐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凛冬。

然而好景不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乱,贺子珍带着李敏来到伊万诺沃城,把李敏寄宿在相对安全的儿童院。

可由于交通堵塞,物资匮乏,李敏在饥寒交迫下不幸患上了肺炎,这让贺子珍不由得心头一紧。

她的小儿子,当年就是因为患上肺炎夭折的,贺子珍太害怕曾经的一幕在女儿身上重演。

贺子珍心里七上八下,连夜赶到儿童院,得知李敏被安置在太平间旁边的屋子,险些跌倒在地。

待缓过神来,贺子珍悲凉地将女儿从这个绝望的房间里抱出来带回家,但她并没放弃。

她变卖了家里最后一点值钱的衣物,换来白糖、牛奶和药物等,喂养病重的女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贺子珍日夜不离的悉心照料下,李敏的病情逐渐得到了好转,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本以为本以为母女二人可以恢复往日的安稳,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她们……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4)

贺子珍与李敏在苏联

当贺子珍将李敏送回儿童院时,和院方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最后贺子珍被冷漠的院长诬陷为精神失常,送进了精神病院,而可怜的李敏被迫离开了母亲。

直到1947年贺子珍出院,母女二人才得以团聚,考虑到苏联当时的环境和对故土的怀念,贺子珍决定带着李敏回到哈尔滨。

这些年一直没有见过父亲的李敏,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哥哥毛岸青告诉她的真相——他们的父亲,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李敏有些期待,也有些担心,她写了一封笔迹稚嫩的询问信寄给毛主席。不过,在信里,她不敢贸然地叫一声“爸爸”,而是以主席相称。

毛主席收到信后,得知与自己分开多年的娇娇终于回国,欣喜万分。思绪万千:当初那个瘦小的娇娇如今什么模样?她和母亲这些年过得怎么样?这些年学业又是如何呢?

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毛主席的心中,不过当务之急是把女儿接到身边来。他立马回信,并安排人员发了加急电报,告诉李敏,“爸爸即将派人接你回家。”

1949年,12岁的李敏终于见到了她的父亲——毛泽东。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5)

贺子珍与李敏在上海

敏行独立,严于律己

“我设想过很多与父亲重逢时的场景,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他,我也有很多很多的经历想告诉他。”

即便是多年以后,李敏回忆自己回国后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的情景,心中也仍然感到些许的紧张。

然而,当李敏真正见到父亲,听着父亲用饱含思念与疼惜的声音叫她“娇娃”,她所有的设想和准备的言语,都化作了一声声“爸爸”。多年未见的陌生感,也逐渐在父女二人紧紧地拥抱中,慢慢消散。

等到李敏上学时,毛主席取了他最喜欢的曾化名“李得胜”的李姓,又从《论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摘“敏”字,他希望女儿少说多做。

从名字就能看出,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充满着最美好、最真切的厚望。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6)

毛泽东与孩子们

回到父亲身边的李敏,没有因为主席父亲的疼爱而骄纵;与心爱女儿分隔多年的毛主席,也并没有因为情感补偿而对李敏过分溺爱。

李敏随同父亲住在中南海,读书期间都是自己骑车上下学,并且她时刻牢记着父亲的叮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即便是学校要求填个人信息,表格中父亲那一栏,一直是写的警卫员的名字,职业也都是“一般干部”。

1958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敏,第一次真正离开了家。她充满向往与期待地住进了学校宿舍,和同学们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开始了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活。

同时,李敏依然谨记父亲的嘱咐,也对自己父亲的身份避而不谈。

但,平时对她照顾有加的警卫员却有些担心,毕竟学校离家有些远,女孩子晚上回家不安全,所以开学的第一周周末,警卫员便偷偷开车去接李敏回家。

正准备坐公交车回家的李敏,见到警卫员也很是惊讶,听到警卫员说车停在学校外一处路边时,她才稍稍放下心来。

环顾四周,看到没有引来熟悉的同学注意,李敏这才跟着警卫员一同走出了校门。

然而这件小事,还是没能瞒过毛主席。他亲自把警卫员叫到身边,严肃地批评了他。并且也措辞严厉地告诫李敏,上了大学更是要融入同学中去,千万不能有“特权”观念。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7)

毛泽东与李敏

李敏也并没有因为父亲严苛的教育而难过,相反,她对于自己普通人的身份很是认同。也正是毛主席这种不过度的疼爱,让李敏养成了善于思考,独立敏行的品质。

毛主席对于子女的教育历来是严格的,绝不允许自己的子女享有任何的特权,有任何的优越感,把平等观念植入子女的内心。

国家存亡之际,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与千万平民子弟共同抛头颅,洒热血。

李敏参加工作时,毛主席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她:

“告诉人家你是解放军干部,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连小女儿李讷生病住院,毛主席也坚持不许用真名,更不许提她的身份。

革命者便是如此,投身革命,就意味着选择民族大义,舍弃小家小我。

虽然陪伴子女的时间有限,但毛主席还是尽可能地对子女关爱而不溺爱,言传身教,将家风家教与革命精神紧紧相连。

正如李敏回忆:

“他不希望我们做什么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要求我们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他说,你们只要做到这一点我就很满足了”。

也正是这样,在那段艰难岁月,李敏毅然选择离开中南海,做一个普通人。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8)

毛泽东与李敏

普通人生,乐在其中

在子女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毛主席的观点甚至比现在的一些父母要开明很多,他首先就提出要摒弃“门当户对”和“以貌取人”的偏见,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能有共同理想。

正是在毛主席这种理念的支持与引导下,情窦初开的李敏与孔令华坠入爱河,她把这个喜讯分享给了自己的父亲,毛主席当然也替她感到开心,经常邀请孔令华到家里做客。

但是毛主席也时刻叮嘱二人,不要因为个人感情,耽误学业和事业。

1959年8月,李孔二人的婚礼在中南海举行,毛主席亲自为女儿主持了婚礼。虽然满怀不舍,但是看着曾经娇小的女儿,如今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女性,毛主席的心中也满是自豪与欣赏。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9)

李敏夫妇

看着李敏与孔令华,也想到了当年的自己与贺子珍,一时不禁感慨万分,这些复杂的思绪加上女儿出嫁的喜悦,让滴酒不沾的毛主席破例喝了一瓶葡萄酒。

举起酒杯的毛主席,认真地对着这对新婚的夫妻,说出了自己的祝福与嘱托:

“你们都是有思想,能独立的现代青年,祝愿你们能为了共同的家庭,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而奋斗,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互相扶持。”

毛主席紧紧握住李敏的手,然后交到了孔令华的手上。婚后,孔令华也随李敏一同住进了中南海,直到李敏第一个孩子出生。

好景不长,后来因为江青的缘故,李敏决定搬出去独立生活。毛主席对此感到左右为难,不过向来尊重子女的他,选择相信李敏。

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北京东城一条胡同的民居所,开始了普通的生活。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0)

毛泽东与李敏夫妇

虽然在中南海生活的时候,没有享受什么特权,但是也比住在胡同民居更为方便。比如有相关人员安排饮食,不用亲力亲为。

而搬到民居之后,凡事都要靠自己,这一日三餐就成了李敏和孔令华的一大难题。

不过一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夫妻俩毫不气馁。在一次次的人间烟火中,二人品尝到平凡的快乐。

李敏夫妇的生活一直非常朴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极简生活”的典范。

精打细算的李敏,吃穿用度能省则省。家里每一餐的伙食费都是定额的,每天早餐不过就是馒头咸菜,午餐和晚餐也都是些粗茶淡饭,吃饱就好;一件衣服丈夫穿着小了,便缝补后给儿子穿,儿子穿着小了,再给小女儿穿。

面对清苦的生活,李敏却乐在其中,并没有因为艰苦而有丝毫的抱怨,更并没有因为自己做一个普通人而觉得有所缺失。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1)

李敏、孔令华一家

一次,李敏路过江西,想顺路去参观江西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因为在小的时候,她就经常听妈妈讲革命的故事,也十分羡慕父母亲的革命感情,所以她对革命历史博物馆很是向往。

不料抵达博物馆的时候已经临近闭馆,一向节俭的李敏又不想为了参观博物馆多住上一天。

司机建议她直接告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她是主席的女儿,肯定给她开绿灯。

李敏一听,斩钉截铁地拒绝:“绝对不行,我们绝对不能滥用特权,我去和人家商量一下。”

她走到了管理处,耐心和工作人员解释着自己的行程,并且承诺在闭馆前肯定出来。工作人员被李敏恳切的态度所打动,和上级领导沟通后,破例让他们进去参观。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2)

李敏与毛泽东

然而低调的她,还是因为和父亲相似的面容被人认出来了。

“那个女孩长得好像毛主席”,讲解员的小声嘀咕还是惊动了身边人,还引来了博物馆馆长。

李敏只是客气的和他们打了招呼,礼貌回应馆长对父亲的问候,然后她拉着讲解员的手小声说道:“不要因为我打扰了别人,你讲得很好,谢谢你,请你继续吧。”然后安静地回到聆听讲解的队伍里。

在讲解员耐心的陪同下,也在博物馆最后的规定时间内,李敏参观完了博物馆,再次道谢后,便悄悄离开。

无论何时何地,李敏一直坚持着父亲的严训,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地说出自己的身份,任何情况都不会滥用自己的特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负父亲给她的名字。

不曾想,父女俩的默契情感,却被一道红墙所阻拦。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3)

毛主席在看报

父亲辞世,家风长存

在毛主席病重的日子里,李敏未能经常陪伴在父亲身边,想见也很难见到。

后来,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写道:

爸爸走了,他走的时候,身边竟没有一个子女……1976年,也就是我的爸爸从病危到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我只见过爸爸三次。

我总在惦记着病重的爸爸。我想爸爸。不,我不能坐在家里等着消息,我要去,我要去守在爸爸的身旁。我起身就想走,再一想,我没有给中央办公厅打招呼,我怎么能进中南海呢?我的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我曾几次到中南海的门口,我向警卫诉说着我要见爸爸;我恳切地求他们让我进去……没有用,我费尽了口舌,还是没有让我跨进中南海的大门一步,还是没有越过这道红墙。

李敏是自责的,身为女儿,却不能在父亲病榻前尽孝;

李敏是遗憾的,父亲病重,只匆匆见过三面,甚至父亲临终时自己都不在他身边;

李敏是怀念的,那个给自己讲解诗词的父亲,那个以身作则的父亲,那个病重在床仍记得自己出生年月的父亲,他走了。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4)

李敏在毛泽东葬礼上

再见父亲,他已面无血色地静静躺在床上。李敏只觉得那一瞬间,时光塌缩。

现今这个悲伤的李敏,与那年14岁的女孩身影重叠,激动地扑在毛主席的怀里,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一遍遍地喊着“爸爸”。

只不过,李敏再也听不到父亲唤自己一声“娇娇”了。

父亲的离去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刚走的那段时间,李敏几乎日夜以泪洗面,变得异常沉默寡言。

她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父亲的谆谆教诲:告诫她读书应当有所侧重;叮嘱她要善于思考,敏行慎言;鼓励她去社会实践中历练……

毛主席纪念馆开放后,李敏一连几天前来看望自己的父亲,她就站在排队吊唁的人群中间,默默流泪。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5)

李敏老年

时光荏苒,曾经那个写信给毛主席问他“你是我爸爸吗”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体态龙钟的老妇人。

现在的年轻人鲜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和经历,甚至连“李敏”这个名字,都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名字。

她也终于从“毛泽东的长女”,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充实的。毛主席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同时也将最宝贵的“遗产”——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内心。

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伴随了李敏的一生,也将毛家的家风,传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李敏夫妇育有一双儿女,作为毛主席的外孙和外孙女,他们并没有因为身份恃宠而骄,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踏实做事,低调做人。

儿子孔继宁现任东方昆仑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女儿孔东梅则在留学归国之后,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之女李敏)(16)

李敏与女儿孔东梅

做一个普通人,似乎很容易;做一个普通人,其实也很难。

李敏始终记得,毛主席一直让她“做一个普通百姓、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站在子女的角度去看父亲,需要多大的勇气去理解主席“舍小家为大家”的气魄和担当,李敏不仅理解父亲,既没有因为儿时的遭遇抱怨或者寻求补偿,也没有身为主席的长女而高调,反而恪守家训,继承父辈的优秀革命精神,并且予以传承。

在人们都追逐特权和优待的今天,这种追求平权、追求普通反而成为了一条艰难的路。在资本逐利的当下,这种简单而又普通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乐在其中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