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非常有意思。

有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超市买钉子,他对着柜员用手比划,左手按在柜台上作持钉状,右手对着左手作捶打状。柜员见状,感觉立马明白到TA的意思,于是拿来了一把锤子。

TA摇头,同时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左手,柜员这次终于明白了,拿出一些钉子递给TA,聋哑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紧接着又来了一位盲人,他是来买剪刀。

问题来了,这位盲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柜员准确地明白他要买的东西是剪刀呢?

当时,我看到这里,在心里想:这还不简单,直接伸出剪刀手,打横放,两根手指一开一合展示剪东西的模样。

此念头刚消失,我突然回过神来:不对,盲人是可以说话的。

不知在看文章的你,是否也像我一样陷入到这个思维里,然后立马发觉不对劲。

这个故事有趣在,它令我陷入了惯性的思维定势,非常简单粗暴地把聋哑人的行为模式,惯性地套用在盲人身上。

可能我们在小时候,早已掉入过这个思维陷阱里。大部分小孩都会玩过一些思维游戏,比如你把“老鼠”快速念三遍,在把“鼠老”念三遍后,最后问你:猫最怕什么? 

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老鼠。

这思维就像一台车开在下坡的路上,你不用踩油门,车子都会有惯性,往前冲。

头脑简单的想问题,正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1)

一、什么是思维定势?

想了解思维定势,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

可以说,思维是大脑的武器。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会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去解决。

生动点说,你之前拿了一样武器对付一个敌人,下次看到身形差不多的敌人,你同样还是拿起了之前那一把武器。

在心理学上,这称为“定势思维效应”,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就是人一旦习惯了用已有的经验对待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直使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来观察、思考事物,用仅此一招走天下。

这种思维定势的模式,对于人长远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劣势。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2)

二、思维定势的坏处

大量事例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就像晚清的一些知识分子,到了近代民国时期,不屑白话文,依然以八股文为傲。

在职场上,我们看过不少这样的人;公司的元老,或有一定工龄的前辈,他们喜欢按照自己老一套的办法,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和新人格格不入,自然也不会了解到当今时代的发展,更别说能涌出新思维。

具体坏处有三点:

第一,它习惯性地运用就方法处理新问题,经验因此变成了一种针对思维的“枷锁”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蜜蜂就是因为习惯性地以为光亮处就是出口的方位,然而这种经验成为了它逃出玻璃瓶的枷锁。

第二,它对思维创造性形成了强大的阻碍,对经验的依赖容易使人失去创新的动力。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这道题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聋哑人与盲人的故事,当阿西莫夫被问到盲人想买一把剪刀,应该怎么做时,阿西莫夫顺口答道说:“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连智商160的阿西莫夫也同样迅速地掉进过思维定势的陷阱里。

这种思维对人类探索创新的动力,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第三,它在解决常规问题时对人的思维产生了许多教条式的束缚,让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你能想到答案吗?

答案就是:“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这道简单的题目,很多大人却猜不出来。

正是因为定势效应从中作祟,按照大部分人的经验,第一感觉就是认为公安局长应该是男,那从这个角度(心理定势)继续推想下去,自然想破头也找不到答案。

思维定势的劣势缘由,就是人们容易在“封闭的盒子”里思考,了解到思维定势的坏处,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从“封闭的盒子”跳出来。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3)

三、如何反思维定势

1. 反常识,重塑思维认知

第一步:克服鸟笼逻辑想问题,想问题前先想一下为什么?

前文说过,思维定势又叫习惯性思维,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鸟笼逻辑”。

如果你去到朋友家作客,看见阳台挂着一个空的鸟笼,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去问:“这里面怎么没鸟?鸟去哪里了?鸟是飞走了吗?”

大部分人都会有着固定印象,认为鸟笼里必须是养鸟的。

为什么这个鸟笼不可以当装饰品?为什么这个鸟笼就不可以空着?

英国的科学天才贝尔纳说:“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我们需要突破常识和以往的经验,苏联改进破冰船就是一次成功的重塑思维认知。

传统的破冰方式是利用船本身的重要,加上船的动力,以撞击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就是加强船头的强度,并且不断加强船的动力,以此达到强有力的冲撞,去维持船的破冰力。但是,用这种方法,当遇到一定厚度的冰时,破冰船也无能无力。

苏联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创新,他们打破原有的思维,抛开之前的经验,进行反向思考,把破冰的方式由原来的下压撞击改为下潜上浮,就是把船头潜入水中,利用水的浮力由下网上破冰,浮力加上船的重要,破冰的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在你对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下判断之前,先想一下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思考的盲点,反向思考去创新。

第二步:“慢一步”和“跨一步”

作决定前让思维的惯性停下来,清空头脑中的思维,全方位考虑各种因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再重新起步;向前跨一步,跳出由经验和常识组成的固有思维,跳出思维的框架。

你跑步,距离目的地还有3分之一路程,这时你跑累了,把速度慢慢降下来,停步休息调整之后,再继续往前跑,你要想象这是一场马拉松,跑到终点的才是胜利者。跳出你认为要冲刺终点的经验,因为还没到终点,你可能就已经倒下了。

为什么停下来,就是克服你的惯性;为什么又跨一步,就是超越我们过去的经验。

向前一步,你会发现更广阔的领域,从思维上认识到,不要顽固守着过去的经验,你的大脑需要交给未知的领域,重塑你的思维认知。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4)

2. 切勿轻易下定论:躺下思考

在当今时代,不再像以前,只有传媒,如报纸、电视台这些才有发言权,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在微博、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上发表你的言论。

面对如此多的信息,有些人也会故意炒作,隐瞒部分真相,引导观众视线,来引发社会舆论。

有些人由于有着思维定势与普通人难免逃过的情绪化判断,经常会陷入到自以为是当中。

很多东西,我们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相。

律政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曾播出过一个案例:上海闵兴区的一个溜冰场,有一个12岁的男孩,多次触碰吴女士的臀部,吴女士要求男孩道歉,男孩非但没有道歉,还对吴女士做出做鬼脸,吐口水等行为;吴女士的丈夫在一旁看不过眼,在溜冰场对小孩进行了一个拖曳的动作,吴女士也踢了男孩一脚。

男孩的父母李某和王某知道这件事后,找到吴女士的单位大吵大闹,要求单位领导把吴女士开除。

在这之后,男孩的父母去溜冰场拿到当时的监控视频,但只截取了吴女士踢打小孩的动作,把视频发到社交网站上,被一个网络十万大V给转发,一个小时内就达到了百万 的观看,在网络上引起重大的舆论。其中一位网友“哆啦咪”对吴女士进行了人肉搜索,把她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私人信息全部发布到网上,吴女士引起遭到大量的网络暴力;过了几日,吴女士因无法忍受网络上的舆论压力以及周边人的非议和冷落,最后割腕自杀。

不明真相的大V和网友们,自以为看到视频就是看到了真相,谁知这不是全部,只是片面。于是看到这个视频,自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对吴女士行为进行转发扩散、人肉搜索、攻击唾骂;实际上是被男孩的父母引导到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当你看见一些具有舆论,往一个方向偏的事情,不要轻易下定论,要具备推理思维和因果思维,不要靠主观臆断下定论。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5)

平常如何培养这种思维呢?——躺下思考

曾担任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的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写下了《思考的技术》一书,他认为思路决定人的出路:“人们缺乏的不是做事的技能,而是缺少揭发事物本质的动力和好奇心,缺少怀疑一切的心态和对固有模式的怠惰”

研究人员发现,最聪明的思考方式不是让自己处于高度紧张的临场状态,而是躺在床上或缩在沙发上。这会让我们有一种隔离感,清空右脑中那些先入为主、极端、盲目乐观、偏执等情绪化的因素,降低思考的压力,集中注意力。

就像上面事件,大部分网友们看到这种视频会觉得愤怒,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变得高度紧张恨不得立马下战场,手撕对方。

这种时候,就需要冷静下来,先躺在床上或缩在沙发里,让自己放松下来,清空觉得视频的人怎么这么嚣张去欺负一个小孩的先入为主的印象,降低思考压力,集中注意力;你可能会发现一家之言,未必就是正确;一个视频片段未必就是正确;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奇怪之处,视频的人为什么无缘无故去欺负一个小孩呢?当中是不是全部的真相?

躺下来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有推理的去想一件事情,找到当中的因果关系。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6)

3. 反惯性思维,换位思考法

换位思考法是指与对方互换位置,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促使矛盾解决的方法。

《反惯性》书中提到:学会换位思考是打破惯性思考的捷径,它能够帮助我们跳出自身狭窄立场的维度,了解到不同人的利益需求。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家顾颉刚有口吃,有一年,他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陪同他一起坐火车,送他回故乡苏州。

在火车车厢里,大家都不说话,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默,看到邻座有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主动向对方说话:“你好,你也也也是是是去苏州的吗?”

年轻人转过头来,看向顾颉刚,但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点了点头。

“出出去去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聊天。

年轻人仍然沉默微笑着点点头。

车厢又再一次沉默起来,并伴着尴尬的气氛。

“你什什么么么时候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气馁,继续说。

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

年轻人没有理他,还是继续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

之后,在年轻人下车时,他给顾颉刚留下了一张字条。

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顾颉刚的室友主观认为冯友兰不说话就是没礼貌,然后生气地责问对方。

他没有站在对方角度里想,自然找不到矛盾的地方:为什么向年轻人问话这么多次,他都一言不发,却一直微笑着。

室友因为在自身狭窄立场的维度,没有发现到这个矛盾点,如果对方真的是不礼貌的人,也没必要向你微笑,或许就是因为有苦衷,不方便。

而事实证明也是这样。

当我们评判某些人、某些事时,我们要避免一贯的认知,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对方,我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样才可以跳出你自身的思维,了解到对方的利益诉求。

常见的十种思维定势(别让思维定势害了你)(7)

结语:

我们经常会困于思维定势而不自知,这样的思维会让我们变得僵化死板,通过学习3大招,我们要跳出现有的常识和经验,大胆向前跨一步,躺下冷静思考,不轻易下结论;不主观评判别人,多换位思考;抛开思维定势,走向未知的领域,很多妙不可言的奥秘等待着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