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持什么观点(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

孟子持什么观点(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1)

那些认为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的论者,提出的另一个主要依据是他的“国人皆曰”一段话:“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 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後察之; 见可杀焉,然後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徐复观先生认为,这表明孟子已经有民治的原则。这一段话“是说用人、去人、杀人之权,不应当由人君来决定,而应当由人民来决定。”(徐复观: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与法治问题,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版,第113页)

在我看来,这段话只是谈用人的原则,并非在论政体的原则。孟子向齐宣王提出用人的问题,并说在进贤时,不得已要用新人,需要将原先地位较为卑贱的人提拔到地位尊贵者之上,将血缘关系较为疏远的人提拔到血缘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是必须慎重对待的事情。

孟子持什么观点(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2)

然后有“国人皆曰”一段话:一个人是否贤,是否不好,是否该杀,国君应该不仅听左右亲信怎么说,还应该听诸大夫怎么说,最后应该听国人怎么说,(在他们意见一致的情况下)然后国君自己进行考察,发现这个人果真是贤人,用他;发现他果真不好,就罢免他;发现他果真该杀,就杀掉他。

这里最后作出决定,并具有这种用人的权力的,仍然是国君本人,而不是国人,即使国君可以打着“国人杀之”的旗号。这里并没有什么民主或民权,我能看到的仍然是君权,不过这个国君愿意考虑国人的看法而已。

孟子这里没有说国君在亲自考察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判断与左右、诸大夫、国人的意见不一致怎么办。也许孟子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如果出现了,最后有权力做出的决定仍然只会是国君。

请注意孟子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当家作主的只能是父母,而不会是子女。人民是国君的子女,从根本上说,他们是应该服从国君的,就像子女服从父母一样。当然,孟子是在这一前提之下,希望国君在用人时也听听国人的声音,不要只听左右和诸大夫的。

在对于这一段话的看法上,我觉得梁启超的评价要更为中肯一些。他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儒家之意以为,政治家之眼光,当常注视舆论,又当常自出其理性以判断而慎采之。‘善钧从众’,盖彼宗之最大信条也。夫采纳民意,尚须以‘必察’为条件,则纯粹民意之直接统治,不为彼宗所敢妄赞,有断然矣。”(梁启超:梁启超学术论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

孟子持什么观点(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3)

也就是说,他不认为这段话表达了一种民主或民权思想,顶多只是重视舆论,听取民意而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搞清楚,国人是否就是人民。按照徐复观的看法,是把国人等同于人民或民。实际上两者不是一回事,国人并不等于民。

“国人”究竟属于贵族还是平民,或它之中是否包括贵族,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使将国人确定在平民这个范围内,相对于庶人(或野人)而言,国人也是一等国民。(参看杨师群:东周秦汉社会转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8-29页)

即以徐复观自己的考证而言,春秋时期,“当时的所谓‘国人’,乃住在都邑之内,及都邑近郊的人。……国人可以直接批评政治。……国人与统治贵族之间,可能保有由氏族社会下来的疏远血统;也可能有一部分是由没落的宗法贵族而来。……国人是当时军事力量的基础。但并非专以战争为业的人。……总括言之,国人是由士、自由农民及工商业者三部分构成的,有似于古希腊时代城邦的自由民。”(徐复观:西周政治社会的结构性格问题,两汉思想史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21、23、24页)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崩坏,国人中的工、商、士,尤其是商与士,得到了特别的发展。国人中的农民,因受剥削最重,自然会向工、商、士,及作为野人的农民分化。”(徐复观: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建立,两汉思想史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孟子持什么观点(孟子具有民主民权思想吗)(4)

由此可知,国人并非指全国人民,那些不在都邑及近郊的广大农民,是庶人,是野人,没有政治权力,不在国人之列。国人是具有政治权力的民,与贵族有这样那样的血缘关系,是国君统治力量的基础。孟子提出,国君在用人之时,要考虑他们的意见,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也说不上什么民主或民权思想。何况孟子并没有说应该由这些国人来作最后决定;作最后决定的仍然是国君本人。退一步说,即使实行了国人决定的政体,那也只能说是某种形式的贵族制,准贵族制或半贵族制,而不能说是民主制。

实际上,孟子还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 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孟子·离娄上》)

这里巨室是指国内那些有影响的卿大夫。孟子认为,国君只要不得罪他们,同他们把关系搞好,从事政治就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里的意思同前面的“国人皆曰”一段是不矛盾的,两者合起来就是,国君应该依靠国内中上层的力量,这样就能稳固自己的统治。至于下层,是不在国君的考虑之列的。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民主或民权思想。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思想研究》(黄忠晶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