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有毒不能吃(有毒千万别吃)

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什么有毒不能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什么有毒不能吃(有毒千万别吃)

什么有毒不能吃

夏季来临,

气温逐渐升高,

织纹螺、河豚到了毒素最强的时节,

各类野生菌也进入生长旺季,

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

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问题

也进入高发期、多发期,

食品安全风险增大。

河豚

河豚又称“气泡鱼”、“吹肚鱼”、“气鼓鱼”、“乖鱼”、“鸡抱”、“龟鱼”、“街鱼、”“蜡头”、“艇鲅鱼”等。河豚毒素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且毒性稳定,经100摄氏度、8小时炒煮以及盐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河豚毒素中毒后,人体会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河豚毒素不只存在于河豚体内,在某些海洋生物中,比如云斑栉虾虎鱼、织纹螺等也可能含有这种毒素,尤其是织纹螺(俗称“海丝螺”、“麦螺”等)。目前为止,尚没有针对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通常只能采取催吐、洗胃等去毒措施和对症治疗处理方式,但救治成功率不高。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泉州市沿海县(市、区)均有分布。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会在短时间内侵蚀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5分钟,最长4个小时。特别是赤潮期间,织纹螺因吞食河豚卵或摄食“赤潮”中的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毒性更强。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野生蘑菇

大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菇长得极为相似,很难凭肉眼准确分辨。对于公园里、山林间的野生蘑菇,请不要采摘,更不要买卖和食用。一旦食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有毒蘑菇共200余种,其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毒蘑菇为致命鹅膏(又名“白毒伞”),是一种肝损害型剧毒蘑菇,正常人食用50克便可致命。这种蘑菇通体白色,很容易被市民认为是无毒蘑菇而误食。

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误食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泉州市食安办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一)不捕捞、不购买、不食用河豚鱼、织纹螺等水产品;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外出就餐时谨慎选择鱼类贝类菌类等食品,消除侥幸心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劝导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食用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改变不良饮食嗜好和风俗习惯。

(二)误食后,如发生口唇、手指麻木、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不得延误。

(三)一旦发现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加工经营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蘑菇,请及时拨打12315举报电话进行举报。对从事生产经营河豚鱼、织纹螺和野生毒蘑菇的单位和个人,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予以处罚。

综合:泉州市场监管、泉州市食安办

来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