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提前退休能提取企业年金吗(延迟退休真的来了)
过年回家,几个做老师的亲戚这几年快要退休了,提到了延迟退休这个事,虽然还没有正式实施,但还是很关心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真的赶上,同时也很担心未来的养老问题。
多年来,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是60岁,女干部是55岁,普通女工是50岁,虽然这一制度延续了多年,但我国的退休人口多年来普遍提前退休,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可以说,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
在2020年底的相关会议上,国家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这也意味着,“延迟退休”越来越近了。
其实“延迟退休”背后折射的是人口增长与养老金不足之间的矛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比达到18.1%,老龄人口多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个是人口抚养比问题,一名老年人大概需要6个劳动年龄人口来负担,但同时,我国这几年的出生人口也持续走低,出生率持续下滑,未来的年轻人养老负担会加重。
另一个就是养老金储备不足的问题,据社科院的研究,我国的养老金储备将在2035年全部耗尽,老年人口的增长,会让我国的养老金储备更加紧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养老压力是在逐渐增大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未来退休的风险就在于退休金不足,如果只靠社保养老金,大家的退休生活可能会很艰难。
如果想要一个体面的晚年生活,趁年轻能赚钱,为将来留下一笔钱就非常重要,因此越早提前规划养老越好,除了社保养老金,还需要考虑一下长期稳定增长不亏损的金融产品。
但是从现在的金融环境来看,能够做到长期稳定增长的产品,还是比较稀缺的。
去年一年,接连出现银行理财爆雷、p2p爆雷等事件,再加上近年来资本收紧、股市颓废、房市低迷、币圈混乱等情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投资理财越来越难了。
而我们在考虑养老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怎么赚大钱”,而是怎么“保证有一笔足够的养老钱”,所以伴随着高风险的高收益理财方式并不合适。
再加上现在是利率下行的时代,近年来几个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普遍处在利率低位,中国的利率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说: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也在侧面证实利率的持续下行。
综上所述,我们找到一个长期稳定收益佳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难,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在我们规划养老时起到作用呢?
首先要安全,最好没有亏损风险;其次增长稳定,每年都能维持一定增长;再次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最好收益还不差,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年金险了,刚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养老年金,是目前养老为数不多的好选择之一。
年金险是一种复利滚存生息的理财产品,前期只需要投入一笔小资金,几十年后就能得到高额的回报。
不过很多人认为它收益不高,也有人觉得它是有钱人才需要的,其实都是误解,保险作为和银行、证券并列的金融工具“三驾马车”之一,作用是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的。
年金险可以实现锁定利率、强制储蓄、潜在养老金准备和现金流转换等功能,是金融界公认的最持续、最稳健、最安全的“长期稳定现金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年金险被称为“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
接下来细看一下年金险的特点,首先年金险比较安全,保险条款都写在合同里,受到法律保护,《保险法》八十九条、九十二条:
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即使保险公司破产,保单也会依法转移到别的保险公司,保单利益不会受损,在这个不是暴雷就是跑路的年代,本金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心。
其次年金险可以锁定利率,疫情影响,没有哪个行业能独善其身,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而年金险都有保底利率,锁定利率,不受“经济周期”影响。
再者还可以复利增值,把平时富余的钱放进去,几十年都不用亲自打理,就能持续得到不输市面上绝大多数理财方式的收益,还可以抵御通货膨胀。
最后就是可以强制储蓄,其实我们平时因为真的很难存下钱,生活中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而年金险的强制储蓄功能,正好可以解决这个人性中的弱点。
所以对于养老,提前储蓄一笔养老年金,在有能力赚钱的时候,每年储蓄一笔资金,到了退休时按年或按月领取,来补充自己养老金的不足,可以做到专款专用、不被挪用、安全可靠、保本增值,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实话,如果延迟退休政策真的落地,将来我们即使疾病缠身,可能还要为了生活继续工作,但如果已经通过年金险准备好了一笔丰厚的退休资金,到时候就不用太担心如何养老了。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累积足够的钱去应对未来的养老问题,真的刻不容缓,提前为自己购买一份养老型年金险,退休以后可以作为社保的补充,也能让我们过上一个体面有尊严的养老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