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晚年生活照(阎锡山的7条遗嘱和3首挽联)

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到了台湾,下场普遍都不咋地。其中落差最大的,应该是阎锡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照(阎锡山的7条遗嘱和3首挽联)(1)

1960年5月23日病逝,终年77岁。在他去世前,曾给家人立下遗嘱,总共是7条。

第一,丧事宜俭不宜奢。第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第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第四,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第五,不要过于悲痛而放声大哭。第六,碑墓刻上他的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第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补心录》一遍。《补心录》是阎锡山的爷爷,摘抄圣人名言做的合集,用来教育阎锡山的。

其中有一句话,我是特别的喜欢,在此分享给大家。

入世不陷,出世不脱,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阎锡山晚年生活照(阎锡山的7条遗嘱和3首挽联)(2)

除了遗嘱之外,阎锡山去世前还给自己写了3首挽联。告诉家人,在指定位置贴上。

第一首贴在灵前。

避避避,断断断,化化化,是三步工夫。

勉勉勉,续续续,通通通,为一等事功。

横幕为:朽去化欲。

第二首贴在檐柱。

摆脱开,摆脱开,粘染上洗干净很不易。

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来甚为难。

横幕为:努力摆持。

第三首贴院中。

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

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横幕为:公道爱人。

阎锡山晚年生活照(阎锡山的7条遗嘱和3首挽联)(3)

关于挽联和挽幛,这是出自他的第二道遗嘱,告诉家人,只能收挽联,不能收挽幛。挽联都是书写在纸上的,挽幛相对来讲,规格更高。字里行间虽然和挽联差不多,但是挽幛是用布料制作的。阎锡山又是民国大员,客人送挽幛,所用布料自然不会差。但是,他禁止家人收挽幛。

关于无花之花木,出自他的第三道遗嘱,不能供奉已经开花的植物,代表他的夙愿未达成。

关于日记,其实很多民国风云人物都喜欢写日记,在阎锡山的遗嘱中,特意强调,碑墓刻上他的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这个内容比较多,就不多说了。网上都能查到,不行就买本书,《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晚年生活照(阎锡山的7条遗嘱和3首挽联)(4)

至于他提前给自己写的3首挽联,洁身自好之外,更多的都是壮志未酬。这也与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自从离开太原,他便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虽然也被委以重任,但更多都是为了同李宗仁制衡。李宗仁去了美国后,阎锡山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地位一落千丈。

为什么阎锡山不去国外呢?想去,但是去不成。以白崇禧为例,小诸葛曾受到约旦国王邀请。当时白崇禧是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准备出访中东。但被蒋介石知道后,直接示意伊斯兰教协会改选。你的会长也别当了,也不用出去了。

阎锡山晚年生活照(阎锡山的7条遗嘱和3首挽联)(5)

被“冷藏”后的阎锡山,在台北阳明山找了块地方就住下了。因为那里的景色,非常像他的老家山西五台山。1950年搬进阳明山,1960年去世。十年间,蒋介石和陈诚出于礼仪,各自看望过他一次。其余所有大员,没人看过他。搬进阳明山时,阎锡山的侍从有40多人,而去世前,10人不到。

晚年的阎锡山,其实是相对淡定从容的,但内心也充满了不甘。7道遗嘱和3首挽联,也尽显低调。我们也能推测出,他应该是不想给家人带来大麻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