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水门桥观后感(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长津湖水门桥观后感(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长津湖水门桥观后感(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报告,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这是周末观看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让我瞬间泪目的战后集合重整点名时,七连唯一的幸存者——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的报告。而当宋世轮将军问他有什么愿望时,他恳请恢复七连编制,军人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战斗中如果一个连队的伤亡过大,有可能会被取消番号或者加入其他连队。接受战争洗礼的伍万里,目睹战争的残酷、战友的离世,稚嫩的心态迅速得到成长,使命和担当召唤着他,鲜血和忠诚淬炼着他。他归队后的唯一心愿是恢复七连的建制。番号不灭,部队永续。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中国军人的传承。

战争片是我儿时的最爱,提起《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智取威虎山》等那个年代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生活的战争题材影片,那密集的枪声、荷枪实弹的肉搏、那穿越在枪林弹雨里的英雄人物是我最理想的崇拜者,对我那时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初一时看过的《血战台儿庄》,影片中那堆积如山的尸体成了我很多个夜晚的梦魇,也使我从小就知道,军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是保家卫国,军人肩上扛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我依然对战争题材的电视电影情有独钟,但已没有当年的狂热。而且对电视剧的欣赏也逐渐从单纯欣赏影片本身的内容过渡到对编剧的写作水平、导演的执导能力、演员的演技、人物的塑造、剧情的扣人心弦、伏笔的运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再后来,工作的繁忙,对儿子的以身作则让我关闭了家里的电视机网线,除了每4年一次的奥运会,我们家几乎不再看电视,电影院更是几十年都没有去过了。偶尔听说哪部电视、哪部电影很经典,值得欣赏,我便从网上下载了看。应该是从儿子五六岁时候起吧,近20年的时间里,我看过的电视、电影屈指可数。我的兴趣也逐渐转移到户外运动,和对书本文字的痴迷。

上周,电影院的经理送我们学校一些票,让我们班主任提醒家长本周六和周日抽空带孩子去看一下《长津湖之水门桥》。经理是一个很有爱心,也很有远见的人。他认为,现在的孩子该多接受一些红色文化教育,该多了解那一段风雨如晦、荡气回肠的历史,而学校也应该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虽然我一直都知道这部电影演员阵容强大,对它的系列姊妹篇《长津湖之战》也耳熟能详。那可是去年暑假学生档最受欢迎的电影,票房纪录居高不下。有一次我都购了票,可临时有事,最终没有看成。我曾专门上网查了这部电影的剧情介绍、演员阵容等,虽没有亲眼目睹,却已心中有数。我对《长津湖之水门桥》亦是期待已久,可成天瞎忙的我,是怎样都挤不出时间,所以对是否去看这部电影不置可否。周末,同事兼闺蜜再次约我去看,可我答应当晚帮两个朋友编他们的个人公众号,实在抽不开身。同事看我面有难色,提醒我带儿子去看,说肯定对儿子启发很大。我心念一动,这部电影于我、于儿子都机会难得,公众号可以看完电影再编,错过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可是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去年错过了观看《长津湖之战》,我还曾惋惜遗憾了好久,今晚我真的不该再错过,便答应了。

坐在宽敞的电影院里,再次重温少年时期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我的脑海中不期然地浮现出初中时,停电的晚上,男孩子性格的我,偷偷地和几个调皮的男生逃学翻墙跑到电影院看电影的记忆。具体逃学翻过学校的后墙有几次,看了些什么电影,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我牢牢记住了的,却是当年翻墙时那种做贼似的胆战心惊,明明害怕被老师发现,却控制不住心情快要飞起来感觉。

我知道《长津湖》系列片中导演和演员都是原班人马,我还知道导演是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可当屏幕上再次打出三位导演的名字时,我依然激动不已,他们的名气和执导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我十分佩服。

《长津湖》系列片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70年前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津湖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硬碰硬地打出了新中国大国地位的一场著名战役,水门桥战役则是其中最悲壮惨烈的一个部分。

1950年12月24日,圣诞夜,原本是美军总指挥的麦克阿瑟叫嚣着要结束战争,让美军回家过平安夜的日子,结果却成了他们仓皇逃离水门桥的死亡地狱。影片截取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奉命炸毁水门桥,在零下40多度的恶劣环境里,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七连将士爬冰卧雪、负重前行,克服了衣着单薄、后勤保障不足、粮弹缺乏、冻伤冻死减员严重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打退了美国王牌部队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三炸水门桥,扭转了战场态势,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影片由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等主演。电影里的几个主要人物,有七连连长伍千里、七连指导员梅生、七连新兵伍万里、七连火力排排长余从戎、七连炮排排长雷公、七连神枪手平河等,他们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是他们以生命为祭,用自己的侠骨柔情、满腔热血诠释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水门桥是美军撤离的一个重要通道,它不仅是座桥,也是一座废弃的水电站发电机房下方泄洪道的坝顶,并不容易炸毁。为了截断敌人的撤退路线,志愿军小分队先后三次炸毁水门桥,都被美军士兵及时修复了。尤其是第三次炸桥后,美军从日本定制并空运了8套钢制组件,用降落伞空投,美陆战一师由此逃出生天。也正是第三次炸桥,穿插七连全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后只剩下伍万里一个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艺术化再现了作战过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胆有识。影片中感人的地方很多,吴京主演的七连连长伍千里“只要桥在,我们的任务就在,敌人修一次,我们就炸一次。”的铿锵誓言。余从戎为了引开轰炸机,被炮弹追击轰炸,化为灰烬。梅生几近失明,嘴叼着女儿的照片,驾驶着燃烧的美军遗留的装甲车,把自己当靶子,冲向万丈深渊,炸毁了美军的阵地,也摧毁了敌人的意志。平河为拦截敌军前进,被卷入坦克底部,示意战友开枪引燃炸药包。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伍家三兄弟用红色基因的传承诉说了那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身经百战、九死不悔的战争生涯。新兵伍万里,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下,从最初的一腔热血、冲动懵懂到成熟睿智,勇敢灵光,在激烈的战斗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他们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缩影,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为了在雪地中埋伏,战士们将棉衣反穿,因为内部白色的布料能提供更好的隐蔽性。为了解渴,更是直接用手挖雪吃。前一秒因伤病还在行走艰难,只能传出无力而笨重的喘息声,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生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后一秒接到战斗命令,便又生龙活虎,健步如飞,在战场上左冲右突,以一当十,令敌人闻风丧胆。电影中最后出现的“冰雕连”紧紧地揪着我的心,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连夜在雪地里匍匐防守的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持枪俯卧的姿势,被活生生冻死在山顶上。他们用生命铸就了志愿军的不朽丰碑,用生命告诉世界,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影片长时间呈现的是战争的残酷,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把一枚枚炸弹投射在我们的血肉之躯上。因为领空权的丧失,我军的后备补给十分艰难。无论是咬一口就会蹦掉牙的冻土豆,还是战场上被炸得血肉横飞的残肢断臂,亦或者在冰雪中纹丝不动地匍匐,为了掩护战友们活活被冻成冰雕的英雄,无一不体现了这场战斗的艰难和惨烈。能把美国王牌之师“北极熊团”打得节节败退,不难想象,我军付出的惨痛代价,除了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士们还需要有机智的战术和高度的默契,当然,强健的身体素质更是必不可少。

听说影片删减了其中九分钟的血腥场面,就是为了考虑观众们的观感,担心观众情绪失控。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去想,当时的战场比起电影呈现出来的惨烈,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寸河山一寸血。”三个小时的影片很快结束了,我依然意难平。我的脑海里,总是回旋着敌人使用烈性燃烧弹袭击潜伏在冰天雪地里的战士们时的残忍,回旋着战士们在冰火两重天中煎熬的身影,回旋着伍千里第三次炸桥时壮烈牺牲的悲壮场面。不只是我,儿子也心潮难平。他说,妈妈,这部影片真的太感人了,也太有教育意义了。早已远离战争年代,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青少年们该多看看这类红色影片的。

翌日,我狂翻百度,看视频、看剧情说明,重看《长津湖之战》。无意中竟然刷到了一首歌,歌名叫什么我并不知道,里面的歌词却再次让我泪目,让我难过得强迫自己放下手机,到床上睡了很长时间才爬起来继续完成昨天的这篇文章。因为这首歌中有几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妈妈,百里回来了,千里回来了,万里回来了,自古忠孝难两全,梦中再相见……”我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查歌名叫什么,谁唱的?这首歌上线了没有?是名人名家演唱的,还是普通人情之所至唱了发在网上的?我是否记全了?我只知道,听到这几句歌词,我的脑海中又浮现电影里那一幕幕惨烈的画面,我似乎又回到了那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争年代。

冰雕巍巍铸就钢铁长城,英魂硕硕浩存天地之间,历史丰碑见证千年不朽。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轮回了苦乐年华。今天,身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人,可曾记得那段历史?记得,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不能忘记!英雄,怎敢忘记。英雄,从未忘记!探寻时代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我们义不容辞。我相信,70年后,700年后,7000年后,千千万万年后,我们都将永远记得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