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

唐代和宋代几乎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高峰,特别是唐诗和宋词几乎成了中华文明里面的文化明珠,闪耀千古。

而对于唐代的诗人和宋代的词人优秀的更是数不胜数,也是我们教科书里面必学的知识,很多人都认识不少出名的诗人,也能随口朗诵一些著名的诗词。

不过在历史上来说,宋代文人的地位比唐朝时期要好一些,宋代的统治者不敢妄杀士大夫知识分子,而且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言论自由权利。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1)

但是放在唐朝时期文化人的地位可就没有那么高了,不过唐代的士大夫文人之间也是互相帮助的,就比如诗圣杜甫大部分时间穷困潦倒,但是很多朋友也给予了他很多资助,诗仙李白也曾经卷入了永王之乱,被打入了大牢。

但是也有很多朋友为其求情,最后李白也幸免于难。不过王昌龄似乎运气没有那么好,而是在战乱中丢掉了性命,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2)

王昌龄虽然不是唐代才华最好的诗人,但是在仕途上他绝对是最为顺利的一个,古代的读书人要进入仕途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那只有科举考试这一条,而科举考试的难度就不用多说了,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人终其一生连个秀才的门槛都没有摸到。

但是王昌龄在科举考场上就如同开了挂一般,几乎是每一场他都能够榜上题名,可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不过就是这样独特的人才,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一直都是担任校书郎、县尉这种品衔比较低的官职。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3)

仕途上没有希望,恰巧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天下陷入一片混乱,这让王昌龄更加的心灰意冷,于是王昌龄直接辞官,准备回到家乡隐居,过完自己的下半生。

但是王昌龄没想到的是这一去,竟然把自己的性命丢了,在王昌龄路过亳州的时候,被当地行政长官刺史闾丘晓杀害,一代大诗人就此落幕。但是为什么闾丘晓要杀王昌龄呢?王昌龄又没有犯下什么大罪,而且两人同为朝廷命官,杀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闾丘晓认为王昌龄弃官回乡,闾丘晓认为是国难期间王昌龄当了逃兵,所以进行问罪。不过这个时候逃走可不只是王昌龄一人,连唐玄宗都跑到四川去了,逃跑的人何止千万,王昌龄这种小官,闾丘晓没有针对他的理由。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4)

而据历史的记载,闾丘晓是因为妒忌王昌龄的才华,所以才下此毒手,否则闾丘晓确实没有杀王昌龄的理由。但是说是妒忌才华这个理由也说不过去,一个位高权重的州级长官怎么会去妒忌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呢?

要说是王昌龄的写诗才华遭受妒忌,那唐朝的诗才不计其数,他闾丘晓又怎么能妒忌过来呢?所以猜测下来闾丘晓根本不是妒忌王昌龄,而是忌惮。至于为什么忌惮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王昌龄性格耿直,说话直言不讳,也许是闾丘晓有什么把柄怕王昌龄泄露出去,所以狠下杀手!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5)

而且闾丘晓觉得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自己一方长官,杀个文人压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甚至不值一提。不过闾丘晓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人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力,王昌龄作为唐朝著名大诗人,作品内涵丰富,虽然 仕途不顺,但是不妨碍有许多欣赏他才华的人,而且这些人遍布各个阶层。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6)

张镐恰巧就是王昌龄的粉丝之一,张镐此人可不简单,安史之乱时被唐肃宗委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掌管河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这个职务换言之就是大唐的宰相,位高权重。当时张镐在河南一带集结军队抵抗叛军,且张镐曾下令让闾丘晓救援被叛军围攻的重镇雎阳,雎阳守将张巡四面受敌,但是依然和叛军拼死一战,但是近在咫尺的闾丘晓不知道是惧怕叛军还是为了在乱世当中保存实力,畏缩不进,导致雎阳被攻破。

为什么说七绝第一王昌龄(大诗人王昌龄为何死于战乱)(7)

事后张镐大怒,本来就数你闾丘晓离得最近,但是你死活不去救援延误战机,张镐自然不会放过闾丘晓,于是立即下令问罪,准备杖杀处置,这下闾丘晓慌了神,慌忙求饶,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希望张镐网开一面饶过自己。

结果张镐一句话彻底让闾丘晓傻了眼,张镐说你上有父母要养,那王昌龄的父母谁来养呢?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了,这是给王昌龄讨公道来了,张镐逮住了这个把柄自然不会放过。王昌龄没过多久还是等来属于自己的正义,自己的粉丝丞相张镐给自己讨回了公道,让人感叹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