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奇形怪状物种的书(追怀生命勒石为记)

“制度、观念和重大事件是还原历史的最基本条件,但只有当我们聚焦个体人物的遭遇和故事时,历史才变得鲜活起来。”

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月第一次出版,发行的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追怀生命》的开篇前言。这本不到三百页的精致古朴册子,采用的是繁体字简介与古文原文,我这个外行人,花费了一天一夜时间才努力读完。

这本精品古籍著作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字里行间,我清晰地看到了二世纪至十九世纪的王公贵族、将军、士大夫、儒商、家庭妇女、僧尼道士,携带他们的生平志向,正从历史的幕后姗姗走来,向世人展现他们的感情世界,他们的骄傲与遗憾。

记载奇形怪状物种的书(追怀生命勒石为记)(1)

一 高贵的夫人与王女

《马姜墓志》成文于106年,1929年出土于洛阳,很可能是至今己发现的入土墓志中年代最早的一篇。志文开头写道:惟永平七年七月廿一日,汉左将军特进胶东候第五子贾武仲卒,时年廿九。

夫人马姜是忠成候马援之女,明德皇后之姐,年仅二十三岁,就开始守节明志了。他们生育有四女,女儿长大后,其中有两个也嫁给了王候。马姜以母仪之德,为宗族之覆。享年七十三岁,死后皇帝哀悼,两宫赐赠礼物,风光下葬。

“马姜墓记”刻石,质为红沙石,现藏辽宁博物馆。《贾武仲妻马姜墓记》,成为我国志铭刻石中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有“中华第一志"之名。

墓志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富贵人家有墓志序与铭,贵重的随葬品,向阴曹地府通报墓主生前的地位和特权;普通人家只有砖瓦文字简报名字、户籍、出生与死亡时间而已。

在《追怀生命》里,还详细记录了两度守寡的北魏王女元纯陀,一生未嫁的唐朝高官之女支新娘子,先入佛门再入道门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 为外族服务的汉族将军与小吏

1979年元月,在河南省孟州市发现的北魏司马悦墓志铭,为我们探索司马懿家族在南北朝时代的去向,提供了机会。在这个政治分裂的时代,鲜卑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大融合。

建康时期,将军刘裕称帝,司马家族的许多成员被害了,司马悦祖父司马楚之逃往北方。为了对抗刘宋朝皇帝刘裕,他与北魏皇帝结盟,后娶河内公主,成为北魏官员。他的儿子司马金龙更是融入了鲜卑精英阶级,与陇西王女儿结婚,司马悦是他的第三子。

这个时期正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他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旨在缩小鲜卑人与中原汉人之间的文化鸿沟。司马悦的墓志铭说,他对北魏政权的坚定忠诚,只是延续他祖父与父亲所倡导的忠实服务传统。

司马悦参与了保护淮水以南北魏郡县的战役,为了表扬他协助击退梁朝的军队,司马悦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结果被下属谋杀了。他的头被割下,交给了梁武帝。两年半后,北魏的将军再度夺回领地,以谈判交换的方式,才得换回头颅下葬。

仔细阅读司马悦的墓志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转变政治忠诚的动机,精英声望的脆弱,种族认同的复杂性,以及那些与草原有着深厚文化汉族人民与那些拥有华夏文明传统价值观的人民彼此相遇的结果。

在《追怀生命》里,类似这种不同文化的相遇的墓志铭,还有蒙古统治下的小史苏志道,身为汉族的旗人清代治水专家靳辅

三 士大夫精英层的政治联姻与幻灭

在《追怀生命》里三十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墓志铭里,让我最为感叹的是高官权德兴的痛哭与欣慰。

记载奇形怪状物种的书(追怀生命勒石为记)(2)

权德兴是唐朝宰相、文学家。他来自名门望族甘肃天水权氏,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有文章数百篇。官途顺畅,婚姻理想,是个人生赢家。他写了两篇铭文,一篇是悼念出嫁的女儿独孤氏,另一篇是悼念小孙子。

大家不妨猜一猜,他在为谁痛哭?谁为欣慰?

女儿嫁给望族孤独及的儿子,孤独及对权德兴有知遇之恩。在亡女铭文中,也可以看到,权德兴在任命宰相时,其家族的女性成员得以召唤入宫。

在这篇铭文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唐代精英的出身,策略性婚姻,以及政治上位。权德兴为爱女早逝,中断了两大家族姻亲关系而痛哭;对于早夭的小孙子,则是欣慰他的懂事与品行。

四 儒商的倔起

自汉代以来,儒家正统便将士大夫列为四民之首,商人则为社会最底层。但是到了明末,这两个阶层的接触却日渐增多,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了。

士人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加深,新兴富裕阶层(商人)的出现,并力图和旧有的精英价层(士人)分享社会地位,体面,影响等资源。

与西欧社会不同的是,在中国,潜在的竞争最终变成了“士商合流“。商人在经商之前,大多是业儒,失意后才经商;在明清时代,并没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世袭贵族,人们都要经过科举进入社会精英层,这让科举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

很多家族为了最大可能确保,其已有的或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采取了比较稳妥的办法,让兄弟子侄中一人或数人走科举道路,其余走包括经商的“治生”之路,所以明末以来,许多士人与商人同出一门。在当时,对于一个商人的最高评价是:他的行事举止更像个儒者。因此儒商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儒商仍然是世人衡量商人的最高标杆。

在《追怀生命》里,就收录了明末文坛领袖王世贞为一个“布衣”徽商程惟清撰写的墓志铭

五 存世稀少的女性之声

在《追怀生命》中,我欣喜地看到的是存世稀少的,由女性给亡夫撰写的墓志铭。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还是许多上层家庭培养女孩读书写字,也有不少女性成为出色的作家和诗人。在这些存世稀少由女性执笔的墓志铭中,我们有机会窥测她们对传统文学和哲学的理解程度,她们的婚姻观,社会性别角色观,社会等级观念,以及她们对生死的思考。

这里收录了现存最早的由女性撰写的墓志。分别是唐代的《曹大墓志》与《何简墓志》。曹因出生世家,但三次科举均未登第,以一介平民终其身。何简却是家族中第一个以科举进仕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曹因一生屡受挫折,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妻子周氏却而为这些常人视为命运不济而干扰,她坦然道:“肖形天地间,范围阴阳内,死生聚散,特世态耳,何忧喜之有哉?”文字之间反应了,道家修真养性和回归自然的理念,可以让她对生活一切泰然处之

何简的妻子辛氏则嫁给了一个新晋统治阶层的进士。她在墓志铭中把丈夫描写成一个真正的君子,其一生所做所为无不体现了儒家的美德伦理,并用“柏舟之誓”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坚贞不二的信念。

这两份风格迵异的墓志铭,生动表达了儒家提倡通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奋斗赋于短暂的人生与道家则是通过与大化同流同在,人与自然合一,人生于自然又其死于自然的大道。

周氏和辛氏谙熟传统文化哲学精髄,并将之融会贯通在生活之中,不禁让今天的我们发自内心肺腑的佩服。

看多了男性作者的一板一眼的正统铭文,冷不丁看到由女子撰写的铭文,觉得她们既有不输于士大夫男子深刻的思想,又有民间女子款款的深情。

记载奇形怪状物种的书(追怀生命勒石为记)(3)

清同治年间女诗人左锡嘉给浴血奋战太平军,最后病亡的丈夫曾咏墓志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深情致敬。

曾是吉安知府的曾咏1862年安庆前线病故,在他死后第二年,爱妻左锡嘉一介文弱女子,为了将丈夫的灵枢运回靠近成都的四川老家,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沿长江逆流而上,开始了一段艰苦的旅程。1880年,曾咏病故十八年后,终于家乡华阳下葬,左锡嘉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长篇墓志铭。

呜呼!此我夫子之墓也。君殁后,家室转徒十有八年,今始得一亩地,葬君故乡。欲为状,乞当代大人先生彰君行事。然握笔追思,零泪如雨,状久不可成。嘉今年益衰病,恐遂奄忽。使君坚志苦心不垂于家乘,嘉之罪也。……君讳咏,字永言,号吟村…君生而聪明,长而孝友……君长身玉立,鬚鬑鬑然……

阅读至此,我早已泪目盈眶

我万万没想到,这个不到三百页的小册子,居然涵盖了这么多的人间百态。这本《追忆生而》的思想之深遂,内容之丰富,牵扯历史事件之多,社会层次之广,远远超出了我的心理价值预期。这里还收集了黄庭坚,欧阳修等历史文化名人撰写的铭文,大家想不想知其中又涉及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与思想呢?

不妨购买这本以一抵十的小册子,一睹为快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