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与钱钟书的经历(钱钟书和杨绛都爱读一类书)
钱钟书和杨绛书给人的印象都是非常严肃的大学者,人际关系单纯,一心向学,不谙世事。读的书也都是学术类大部头。
但是在《我们仨》中,读者却认识到了大学者的另一面。原来钱钟书是个“书呆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生活上极其“低能”,杨绛在医院生孩子,他在家把墨水打翻了,门轴搞坏了,最后还是老婆生完孩子回来,再亲自一样一样收拾好。
生活上是如此,那么看的书呢?令人好奇的是,大名鼎鼎的钱钟书,是不是看书只看学术书,长学问的那种?
后来我在陆灏的《东写西读》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钱钟书先生最爱读的是侦探小说。据杨绛回忆,他们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钱钟书每天必读一本侦探小说放松头脑。
他们在上海避难的时期,郑朝宗先生也说他经常帮钱钟书先生跑腿,去图书馆借书,所借最多的莫过于多乐赛·佘尔斯的侦探小说。多乐赛·佘尔斯是英国出名度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家。钱钟书把她的书一本不拉的都看完了。
还有件轶事,据说著名翻译家李文俊有一次读到一本伊恩·佛莱明的007探案小说,夸海口说读过这书的国内不会超过100个,结果钱钟书跟他讲的头头是道,显然比他看过的还多,李文俊一气之下,又反过来问他借了一套《梅格雷探案》。
不仅钱钟书爱读侦探小说,杨绛也爱读。两人刚认识不久就用侦探小说套了回近乎。当时牛津大学有个老教授,家里有一书架侦探小说,他常常跟人说:你们爱读什么,就随便拿去看。杨绛和钱钟书经常借阅并交流侦探小说,一来二去感情越发深了。
婚后,杨绛和钱钟书经常一个演福尔摩斯一个演华生,玩得不亦乐乎。有了孩子以后,干脆也带着圆圆(钱瑗)一起读侦探小说。据说钱瑗读过的侦探小说数量不亚于父母。
钱钟书说:读侦探小说,一是为了好玩、放松。二是为了语言学习。侦探小说用词最是精确,一丝一毫都不能差,差了一点儿,意思错了,谜底就找不到了。
当时钱钟书看的是法文侦探小说,他常常要查过字典,才能“破案”。但是看过侦探小说后,再看其他法语小说,就可以躺看,完全不用查字典了。可见侦探小说对锻炼人的语感也大有好处。
不仅钱钟书、杨绛一家三口爱读侦探小说。前苏联的调查数据表明,70%高学历、高智商的科研人员都从小就爱读侦探小说。很难说是高智商的人群更爱读侦探小说,还是读侦探小说促进智力发育,进而令人智商变高。
历史学者易中天也认为,多读侦探小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因为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讲话、写文章都不注重逻辑和证据,要么讲情绪,要么表姿态,要么站立场,再不然谈感觉。这是因为中国的典籍习惯了通过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要纠正也比较麻烦,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听得逻辑课的。所以最好让孩子多读推理小说,思辨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侦探小说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大有帮助。它又被称为“脑力体操”。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山上定也认为:
“推理锻炼可以使头脑聪明,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及时掌握当代独特的成功利器——信息推理术,并把它和演绎法相结合,就能使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以高超的创造力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推理小说好处既然如此之多,那么引导孩子多读侦探小说就非常重要了。好在推理小说往往自带“引人入胜”属性,很多美国孩子第一本自主阅读读物就是侦探小说。
现在给大家推荐一套适合中国孩子阅读的小说《口袋神探》。这套书是由凯叔出品的,专为中国孩子量身定制的侦探小说。它的文字非常生动有趣,用词精准,能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中文的魅力。哪怕是平时不愿意自主阅读的孩子,也很容易被吸引。
这套书我女儿可以一天看一本,带到学校里也超级受欢迎,同学争着借,成了小朋友的社交硬通货。
比起国外的儿童侦探小说,《口袋神探》有三条优势:
第一,全书没有血腥的犯罪场景,都是孩子熟悉的,极为生活化的场景。案件虽然不如柯南那样重口味,却一样能够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第二,插画精美,线索都在插图上,能够充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粗心的孩子不知不觉变得细心起来。
第三,除了解谜故事,凯叔还跟《环球科学》合作,书中穿插着大量科普知识,在探案的同时,解释了一些诸如光年,热传导之类的专有名词。孩子在读有趣故事的同时还能获得大量专业的科普知识。可以说是一套探案小说 科普小说的结合体。
我家女儿对这套书迷得不行。买一套回去,喜欢侦探小说的孩子一定会高兴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