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

1411年,是明成祖朱棣登基的第9个年头,在刚结束的北伐鞑靼战役中,明军大获全胜,朱棣在偏殿宴请群臣。

在宴会上,朱棣对众位大臣说,“高皇帝培养的贤臣留给了我,如果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请看这两位”,朱棣说完便指向夏原吉和蹇义。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在《廿二史札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原吉二人也”,也就是说,在历朝历代的大臣中,善于理财的人只有两个,分别是汉朝桑弘羊和明朝夏原吉。

今天,我们结合史料还原明初朝廷重臣夏元吉的一生,感受为什么称他是“公务员标杆”

夏原吉的父亲名叫夏时敏,原本是江西德兴人,由于元朝末期动乱,逃到湖南湘阴定居,依靠教书赚取微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2)

厄运专挑苦命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夏原吉的父亲年轻去世,留下妻子带着3个儿子讨生活。夏原吉作为长子,很早明白肩上的责任和重担,子承父业继续做私塾先生,艰难养活母亲以及年幼的弟弟们。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

在1390年,即洪武23年,夏原吉成功考中举人,后来因为学功扎实,通过“乡荐”的方式由湖广乡进入太学,被选拔进禁中书省制诰。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刚好路过国子监,看到学生都在高谈阔论,只有一个人旁若无人地低头写字。

朱元璋非常欣赏他,询问人名得知他叫夏原吉,明太祖朱元璋极为高兴,将他提拔为户部主事。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3)

虽然户部的工作很琐碎繁忙,但是夏原吉处置得当,凡事井井有条。当时有人妒忌夏原吉的才干,上书诬陷夏原吉,明太祖朱元璋明察决断、弄清原委,将诬告者处死、暴尸街头。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承皇位,夏原吉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次年,南京发生地震,建文帝认为有地方官为非作歹惹怒上天,于是选派24位“采访使”到全国各地巡视,而夏原吉就负责巡视福建地区。

也正是这次“外派”任命,在整个建文年间,夏原吉都在福建,没有过多卷入靖难之役。直到建文4年的春天,夏原吉才受命回到南京户部,短短几个月后,朱棣便率军攻破南京、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3位皇帝。

在朱棣大军进入南京城的时候,朝中官员以及勋贵家族都惶恐不安,不知道朱棣将如何处置他们这些建文帝旧臣,有的主动到宫殿门口跪迎燕王,比如谢缙、杨荣、胡广等。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4)

然而,在庄重肃穆的户部衙门,夏原吉眼里只有凌乱的账册和档案,他没有去逢迎朱棣,而是独自一人在整理核对钱粮账目。朱棣为了“精准管理”建文帝旧臣,很快列出一份清算名单,夏原吉的名字赫然在列,所有人都被带到朱棣面前。

面对死亡,夏原吉对朱棣说,“能不能再给我三天时间?”,朱棣感到很惊讶,询问原因,夏原吉回答说“由于战争影响,户部的钱粮账目混乱不清,我用3天时间就可以整理清楚,那时候便于交接。”

朱棣听后倍感震惊,看着眼前这位瘦弱的年轻人,朱棣亲自取笔划掉“清算名单”上夏原吉的名字。明成祖朱棣有意留下夏原吉,但他还不知道,夏原吉将还给他明朝两个盛世。

明成祖朱棣率领大军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但是朱棣的随行人员当中并没有治理国家的文官,此时的朱棣更需要建文帝时期的朝堂班底,夏原吉的表现让朱棣认定他就是自己需要的人,任命夏原吉为户部左侍郎。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5)

就在这时,朱棣身边的亲信提醒夏原吉是建文帝旧臣,不能直接任命重要岗位,朱棣则说“夏原吉是太祖的臣子,他忠于太祖,因此忠于建文帝,又岂会不忠于我呢?”。一个月后,朱棣提拔夏原吉为户部尚书,成为明成祖朱棣的“财务总管”

《忠靖集》记载,“夏某太祖之臣也,彼忠于太祖,故忠于建文,又岂不忠于联哉。”

夏原吉迅速进入角色,连续的战争对百姓生活破坏极大,夏原吉上奏请求减免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的赋税,随奏章交给朱棣的还有详细的减税方案。朱棣仔细阅读后很满意,立即表示同意批准执行。

半个月后,夏原吉再次上奏,他认为户部现存的部分制度过于僵化,提出30余条改革建议,朱棣看后认为这些改革措施都简单方便,并且容易遵守,所以都被朱棣一一采纳。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偕义等详定赋役诸制。建白三十余事,皆简便易遵守。”

经过这两件事,夏原吉对明成祖朱棣更为坚定,也决心燃烧生命来汇报君主知遇之恩。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6)

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的第1年,浙江地区就发生洪水灾害,由于地方官员治理不善,导致百姓大范围受灾,怨言此起彼伏。就在朱棣忧心如焚的时候,夏原吉毛遂自荐请求前往浙江负责河道治理。

夏原吉连夜赶到浙江,没有去官府衙门,而是穿着便服直接步行前往洪灾区。夏原吉日夜操劳,在炎热的暑伏天气,随从为夏原吉撑伞,他说“百姓衣不蔽体还在暴晒,我怎么忍心撑伞纳凉?

经过一年的疏通治理,夏原吉终于解决了浙江经常发洪水的难题,《明史》用“于是水泄,农田大利”来赞扬夏原吉的功绩。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7)

1404年的春天,夏原吉回到南京,但是等到夏天的时候,浙西发生严重饥荒,朱棣再次派夏原吉主持赈灾事宜,发放赈灾粮食30万石。按照往常的经验,赈灾粮食经过各级官员的“刮皮”,到达灾民手中的往往只有三分之一。

夏原吉深知其中“猫腻”,以赈灾钦差兼户部尚书的身份,要求赈灾粮不准有任何减少,为此还逮捕了数名贪官污吏。最后,朝廷的赈灾粮如数运送到浙西灾区,帮助当地百姓渡过难关。

为了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夏原吉向朱棣申请种子、农具、耕牛等,全部发放给穷困潦倒的百姓,浙西的农业生产很快就恢复了。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8)

在明成祖朱棣身边有位谋士,名叫姚广孝,当时他刚好路过浙西,碰到瘦骨嶙峋的夏原吉在抚慰百姓,回到京城后,姚广孝对朱棣说,“如果朝廷的六部尚书都像夏原吉这样,陛下的盛世很快就会到来了。

夏原吉结束赈灾事宜,回到京城主管户部,对全国各地的粮食价格、土地人口都了如指掌,有一天,明成祖朱棣在朝堂上突然询问钱粮数目,夏原吉回答得非常细致准确,令朝堂上的官员钦佩不已。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要对参加靖难之役的功臣进行封赏,还有出兵攻打安南,不久之后,朱棣又提出修建北平的宫殿、修建死后陵墓长陵,还要编撰《永乐大典》、打造船只下西洋,这些都是耗费巨资的事情,都需要夏原吉的户部给予钱财支持。

如果按照朝臣的意见,朝廷需要钱粮就向百姓追加税赋,方法简单便捷,然而夏原吉明白底层百姓对税赋的恐惧程度,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既不愿意抽取百姓血汗救命钱,又不能让国家银库空空。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9)

经过几天的思考,夏原吉给朱棣写了一封奏折,主要是提出4方面的建议,一是裁撤多余人员,减少财政支出,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二是严格控制官营盐业和钱币铸造,朝廷掌握好税收来源;三是清理仓库和货场,大力推广边军的屯田种植,实现自给自足,减轻百姓的税赋负担;四是鼓励商人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朝廷税收。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首请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

从夏原吉的措施可以发现,既帮助朝廷扩大财政收入,又不伤害百姓生活,实现百姓生活安稳、朝廷府库充盈、社会经济发展的三赢局面。

可以说,如果没有夏原吉的高超理财手段,明成祖想要完成南征安南、北伐蒙古、南下西洋、迁都北京、修建皇陵、盛世修典这些“资费巨万”的大工程,可能要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没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朱棣就不可能实现“永乐盛世”的目标。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0)

1410年,即永乐8年,朱棣率军北伐,命夏原吉辅助朱瞻基镇守北平城,负责统管北平的九卿事务,此时的夏原吉真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各部门的官员前来汇报,夏原吉一边低头批阅,一边回答问题解决难题,稳坐如钟,朝廷官员对夏元吉敬佩不已,明成祖朱棣回师后也赏赐钱钞、鞍马和牛酒,请记住这些物品。

明朝初期皇帝有安排后代“品尝民间疾苦”的习惯,朱元璋曾经让朱棣等人到老家凤阳体验百姓疾苦,朱棣登基后则安排皇太孙朱瞻基“下基层”,夏原吉受命陪同。

有一次,朱瞻基和夏原吉来到农户家中,当时农夫正在吃已经发霉的碎米,夏原吉抓起来让朱瞻基吃。朱瞻基听后感到很吃惊,但是看到夏原吉并非玩笑话,正在犹豫之际,夏原吉说“只有吃下这些发霉的米粒,才知道穷苦百姓生活的本来面貌”,朱瞻基听后便将霉米吃了下去。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

很多年之后,朱瞻基坐在皇帝宝座上,仍然时常说到这件事,细述夏原吉对他的思想触动之深。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1)

1420年,北平的宫殿终于完工,朱棣极为高兴,夏原吉抓住机会说“经过多年的精心建造,宫殿终于竣工了,这时候应该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免除他们所欠的税赋,让百姓得到休养生产。”

明成祖朱棣听后欣然同意,立即发布诏令推行实施。

夏原吉的官职是户部尚书,但是朱棣在商讨重要事项时,总是喜欢叫夏原吉参加讨论。每当夏原吉来的时候,朱棣都会走到便殿的门口来迎接他,两人谈起来常常忘记时间。

有一次,明成祖朱棣派军平定交趾,朱棣问夏原吉“升官和赏赐,哪种形式更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是一次性费用,是有限度的,而升官后的费用是无限的”,朱棣听后深感认同,采用赏赐为主的办法彰显皇帝恩遇。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2)

1421年,即永乐19年,北京新建成的宫殿着火,夏原吉花费重金才修缮完成,不曾想,明成祖朱棣又准备再次大军远征漠北,这让户部尚书夏原吉感到为难。

于是,夏原吉当面奏明朱棣户部目前的财政情况,并且劝谏朱棣休养龙体,试图让明成祖朱棣放弃北伐计划,遭到朱棣的拒绝。随后,夏原吉联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联名劝阻朱棣,结果彻底惹怒了朱棣,下令将夏原吉关进大牢,查抄家产。

让朱棣没想到的是,堂堂大明王朝的户部尚书,掌管朝廷的钱袋子,夏原吉的家中除了赏赐的钱钞之外,剩下的全是破罐瓦砾,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遂并籍原吉家,自赐钞外,惟布衣瓦器。”

清朝时期,人们用“宰相合肥天下瘦”来形容李鸿章,他是肥了自己、瘦了国家,而明朝的夏原吉却是瘦了自己、肥了国家,对比抄家的结果,夏原吉让多少名臣汗颜。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3)

夏原吉在监牢中被关押了3年时间,不管是谁来求情,朱棣始终都没有释放他,也没有治罪于他,也许,朱棣是要向夏原吉证明,没有夏原吉,朱棣同样可以实现盛世梦想。

1422年,在夏原吉入狱的第二年,明成祖朱棣率军北伐,最后因为粮草用尽被迫返回。在夏原吉担任户部尚书期间,朱棣领军北伐从来没有断过粮草。

此后,经过连续数年的出塞北伐,朱棣始终没有遇到敌人,从经济角度来看,都是白白消耗钱粮。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4)

1424年,即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在大军返回途中,病逝在榆木川。在朱棣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夏原吉爱我”,说完就驾崩了。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明年北征,以粮尽引还。已,复连岁出塞,皆不见敌。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

从朱棣最后的遗言可以想象,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发现夏原吉是正确的,而自己执意北伐只是心中执念,并不符合国情,因此才发出一句“夏原吉爱我”的终极感慨。

朱棣驾崩的消息传来,太子朱高炽迅速跑到监牢,边哭边呼喊着告诉夏原吉,夏原吉痛哭晕倒在地。朱高炽真挚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夏原吉又给出2条建议,一是赈济灾民,减轻百姓税赋,二是叫停下西洋行动,不再从云南交趾地区采办金银。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5)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夏原吉官复原职,由于他入狱期间母亲去世,夏原吉请求回家守孝,明仁宗却说“您是老臣,应该与我一起共克时艰,您家里有丧事,难道我就没有吗?

《明史·夏原吉传》记载,“仁宗即位,复其官。方原吉在狱,有母丧,至是乞归终制。帝曰:卿老臣,当与朕共济艰难。卿有丧,朕独无丧乎?”

明仁宗给夏元吉家人很多赏赐,命令夏原吉的兄弟送母回归故里,并且命令官府驿站全程护送,指定官员负责夏原吉母亲的丧葬事宜。看到明仁宗如此贴心的安排,夏原吉也不再坚持回乡守孝,帮助明仁宗治理国家。

后来,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称帝,仍然对夏元吉礼遇有加,常常虚心聆听教诲。

夏原吉怎么评价朱棣(夏原吉公务员标杆)(16)

1430年,即宣德5年,明宣宗赏赐夏元吉金币、鞍马,第二天,夏原吉入宫谢恩,回到府邸后便去世了,享年65岁。明宣宗朱瞻基追封夏元吉为太师,谥号“忠靖”,诏令免除夏元吉家全部赋税徭役,世代不再征收。

夏原吉出生在元朝末年,从小尝遍底层百姓的穷苦生活,这让他不管官职多高,都始终不忘百姓苦难,抓住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贫穷百姓的日子好过点、税赋负担小一点。

更为难得的是,夏原吉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拒绝贪污纳贿,可以说是明朝官吏楷模,是“公务员的天花板”。

从1403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开始,夏原吉在永乐年间担任户部尚书19年,在仁宣时期又官吏户部长达6年之久,前后共做了25年明朝“财务总监”。

1402年,夏原吉曾经请求朱棣给他3天时间,明成祖朱棣给了夏元吉25年的时间,最终,在夏原吉“善治善谋”的辅佐下,明朝相继出现“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