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三年级语文上的古诗词有朗读

继续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前两首诗《所见》和《山行》的记忆方法请点击链接部编三年级语文上的古诗词有朗读、注解、译文及快速记忆方法1

三年级上册第三首诗《赠刘景文》

三年级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三年级语文上的古诗词有朗读(1)

《赠刘景文》课本正文第14页

注释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残败了。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须记:一定要记住。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

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了连向上托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花残败了仍然有那不怕霜冻寒冷的花枝。

您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

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记忆方法:

  1. 跟读诗词,读准音,多读几遍培养朗诵的能力;
  2. 看注解和译文了解诗词的意思;
  3. 想象出每一句诗词的图画和场景;
  4. 找关键词:荷尽——菊残——好景——橙黄;
  5. 根据关键词进行串联联想记忆;
  6. 背会之后默写一遍,再一次加深印象和把字写对。

这首诗主要是用关键词进行串联联想记忆。首先用串联的方法记住四个关键词:荷尽、菊残、好景、橙黄(荷花凋谢了落在残败的菊花上,菊花开了是美好的景色,美好的景色里的橙子是黄色的)。然后由每个关键词联想到每句诗;再由刘景文联想到荷花(刘景文手上拿着荷花)。那么这首诗就很快地的记住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越丰富,记忆力越好!多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再也不要死记硬背了!

三年级上册第四首诗《夜书所见》

三年级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三年级语文上的古诗词有朗读(2)

注释

萧萧:风吹的声音。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指诗人在外地的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夜深:深夜了。

篱落:篱笆。

灯明:灯光。

译文

萧萧声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吹来起了思念家乡之情。

料想是有孩子们在挑捉蟋蟀,

因为夜深了篱笆下的一点灯光。

记忆方法:

  1. 跟读诗词,读准音,多读几遍培养朗诵的能力;
  2. 看注解和译文了解诗词的意思;
  3. 想象出每一句诗词的图画和场景;
  4. 找关键词:梧叶——江上——儿童——灯明;
  5. 根据关键词进行画图联想记忆;
  6. 背会之后默写一遍,再一次加深印象和把字写对。

这首诗主要是用关键词进行画图联想记忆。首先画题目,画一个弯弯的月亮和一本书;第一句画一个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叶像手掌);第二句画一条江,江边上有一个客人;第三句画一个儿童在挑逗蟋蟀;第四句画一个篱笆旁边有一点灯光。当学生把图画完之后再对照诗联想一遍。把整个画面印在脑海中,再根据画的图画回想诗句。这样这首诗很快能记住。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把要背诵的诗词转换成画画,记得快又有趣又好玩!

三年级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三年级语文上的古诗词有朗读(3)

梧桐树叶像手掌

快速记忆第五首诗《望天门山》、第六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快速记忆第七首诗《望洞庭》、第八首诗《采莲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