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江校长出生哪一年(鲁江校长应该成为点燃火把的人)
很多年轻人还会回忆起那个秋日夜晚。所有高三学生还在上自习,一个男生——大家已经忘记了他的姓名,却记得他从外面跑回教室时,一脸惊恐,用极其夸张的语调,宣告一个足以让大家坐立不安的消息:一所市属高中姓鲁的校长,要来执掌明德了!
忐忑不安的情绪
弥漫在这个30人的班里
这些在老师们眼中活泼、善辩的孩子
都曾被一句叫做
“明德正心,自由人格”
的校训所吸引
少年人心中,自由是最重要的。高一下学期,一位姓陈的同学跑到办公室与老师激辩,“自由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是可以选择不做什么”。高三之前,每周三下午,学生们称为“自由课”,学校没有安排任何课程,大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些喜欢冒险的学生,会溜出香蜜湖的校园,到深圳繁华的CBD吃炸鸡。一位来自公立高中的“校长”,怎么会懂甜蜜的、亮闪闪的自由呢?学生们检索这位鲁姓校长的简历,他做过大学老师,在教育局当过处长。
这位懂考试的校长,怎么会懂自由呢?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明德”)2019届的高三学生们还记得,即便他们现在已经被大学课业、实习压得喘不过气时,都还记得。三年前,他们在不安中等待了一周,直到2018年9月10日,新校长终于登场,一个国字脸,异常严肃,有一双山鹰般锐利双眼的中年男人。
01
有生命力的学校
2018年,50岁的鲁江拥有光鲜的履历。有人曾认为,起码在仕途上,鲁江能走得一帆风顺。但构成这个男人内核的,却是一种关于教育的浪漫理想。1980年代末,当摇滚乐席卷中国大地时,还在北京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他,写了一篇论文《摇滚乐浪潮与现代青年人格》发表在《中国青年研究》杂志。文中写到了麦当娜、崔健以及摇滚乐,并就摇滚乐对现代青年人格中叛逆、自由、独立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进行了深入刨析。他困惑于,在“读书无用”和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青年人该往何方去。而摇滚,则成为一种“青年与社会的平衡机制”。担任明德校长后不久,鲁江便加入学生的乐团,在音乐会上演奏起黑管。
不过,对于2018年的鲁江而言,音乐或仕途上的上升,似乎已经不是一个中年人应该追求的东西了。2018年春日的一天,在收到明德的邀请后,鲁江拨通了鲍旭亮的电话,两人曾在市第二高级中学是同事,后者已在明德工作了一年。现任明德校长助理的鲍旭亮记得电话里的鲁江,想了解“明德到底具备怎样的可能性”。
2013年,福田区政府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共同创办明德实验学校。创设之初,明德采用“公立学校、委托管理”的办学模式,由政企双方联合成立教育基金会作为学校的委托管理方,办学资金由政府全额拨款,基金会每年向学校定向捐赠。学校不设行政级别,校长由董事会提名,教育局聘任;教师去编制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企业的契约管理,利用政府拨付的经费和自筹资金,实行自主绩效工资福利体系和薪酬标准;管理去中心化,董事会由政府、腾讯、社会、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共同组成。这种体制极有深圳特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明德模式”都是深圳探索中小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最具标志意义的改革项目。
鲁江认为,明德模式,或许能让一些东西变得柔软。“在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们要办的学校就注定不是某些国内传统名校的翻版,也不是某种完全西式的学校,而是兼顾中西,有生命力的学校。”
02
不做第一,只做唯一
明德和此前鲁江执掌过的学校不太一样。鲁江觉得,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自主招聘让学校留住了一些特别的老师。高中部物理教师林毅,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但他执拗地不教授本专业化学,只想上物理课,曾长期担任某培训机构的物理金牌讲师。利用教师去编制化管理后带来的招聘自主权,学校组成教师招聘委员会,突破了在编教师专业目录的限制,广开校门。于是,明德的教师队伍中有了这样一张“另类”名单: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经理吴承云、中国移动4G网络工程师陈梦源、南方航空公司空姐范玉琴、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科学老师陈银洁、深圳市外事办公务员陈雪霏、香港足球队元洋……他们怀抱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在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后纷纷加入明德。
鲁江到任后,充分利用明德独特的用人体制,逐步建立岗位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职称评审制、阶梯培养制,去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优秀企业能留住人,是塑造了一个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于是,鲁江设计的薪酬计划中,给休产假的女老师发放全校平均水平的考核奖,针对寒暑假没有课时费的问题,基金会设立教师寒暑假教育教研津贴,对教师家访、辅导、备课及防疫等工作给以补贴。同时,鲁江把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引入学校,将老师的课时量、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社团指导、承担的导师工作等列入考核内容,有效破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极大激发了教师活力。
现在的明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们,源源不断涌入。学校一系列制度支持,给老师们带来了安全感、归属感和职业尊严,工作状态也特别好,上课和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很高——超过一半的老师每周课时量达到二三十节,全校老师开发的拓展课程达到400多门,录制微课7000多节,这一数量居全国领先水平。有时,校领导们不得不开会研究老师课时量标准,限制老师们每周的最长课时。
此时,鲁江提出,做第一不应成为一个人的全部追求,但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唯一,“校长应该成为一个点火者,要让每一个火把都熊熊燃烧起来。”高中英语老师王慧珍曾经历过一场冲突。周末下午学生返校时,学校要求必须把手机交老师统一保管,但遭到一位男生的拒绝,这个男生怎么也不愿交手机,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摔门而去。王慧珍追了上去,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和他坐在球场边静静的交谈。交谈中,王慧珍得知最近男孩父母之间发生较大矛盾,让他非常苦闷,经常在手机里寻找乐趣,逃避家庭矛盾。王老师耐心细致的开导他,鼓励他,并循循善诱的和他分析学校关于手机管理的原因,男孩非常羞愧。从那之后,男生再也没反对过王慧珍。几乎所有老师都记得,那是一个早晨,一位常年让任课老师苦恼的调皮学生,在床上不起来了。王丙申听说后,来到宿舍,问孩子哪里不舒服。学生说,就是不舒服。王丙申又问,能不能上课,学生回答,除非你背我去。身形瘦小的王丙申,真的把学生背进了教室。在明德,很多老师的教育方式,都曾被学生视为某种非自由的象征而“百试不爽”。包括王丙申在内的老师们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尊重和影响。
“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和学生并非对立关系,只有陪伴,细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基本是老师们的集体共识,但教育学的发展说明,能让这个想法落地的,是小班制和导师制。在明德,差不多每十个学生,就有一位导师。
03
把世界当教材
有老师评价鲁江,是一个目的导向的领导。他的构想是,允许老师们探索一些新的东西,“但这个探索不是漫无目的的,必须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鲁江喜欢的是,基础之上的拓展,知识之上的创新,规则之上的自由。
刚来明德时,鲁江与语文老师探讨学校课程体系优化,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几位老师引述了很多教育学理论。鲁江追问道,“你就说说看,什么样的人,一碰上,你就会认为对方语文一定好?”“写一首好文章,有一个好口才,能写一手好字。”“好,那咱们的拓展课就开写作课、演讲课、辩论课、朗诵课、书法课和阅读课。”用同样的逻辑,鲁江重新梳理了拓展课程,让每一门课都与国家基础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相连。深圳的家长会担心孩子被应试弄得浑浑噩噩。听到这样的疑问,鲁江总是笑而不语,他会把家长带到学校四季大厅的课程墙,从对学校1 N课程结构的介绍中,与家长交流自己的课程理念。“1”是国家的基础学科课程,“N”是学校开发的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优化,增加了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同时也作了一些减法,把与学科核心素养偏离度较大的一些课程取消了,这样,既确保了学校课程是丰富、多元的、高选择性的,同时又是聚焦的,靶向学科核心素养。
鲁江说,“一个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考试。上高中要考试,读大学要考试,报研究生、博士生要考试,做公务员要考试,作律师、会计师、医生、教师要考试,去企事业单位工作,都要考试。考试本身没有错,错在有人把考试当作教育的唯一目标。”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鲁江认为,考试制度已经从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能力本位转型。换言之,没有开阔的视野、清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动手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养,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是不容易的。传统的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要求了。“教育应该平衡好综合素养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什么不能是同一条道路呢?”鲁江坚定认为,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挖掘孩子的潜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喜欢学习和探索,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自动、自发、自主地学习。孩子们在面对真实的世界时,会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于是,鲁江提出,“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应该把世界当作学生的全部教材”。在腾讯的帮助下,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学者到校园演讲。同时,学校有组织地带着学生们去深圳本地的创新企业、高校及海外研学基地学习。在一次前往波顿香料厂参观学习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几百种香精的生产过程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和企业工作人员一起试验,很多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回校后的课程选择中毫不犹豫的选学生物、化学。作为政企合作举办的一所创新型学校,近年来,明德一直致力于引入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园中全方位的运用,同时引入许多深圳头部企业,共建了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生物基因、海绵城市等8个创新实验室。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家长中招募客座教师,鲁江称其为“无校籍老师”。例如,企业家会来讲企业战略或市场营销,公务员来讲城市治理,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来讲投资理财,法官、检察官或律师来讲法学概论或律师实务,医生来讲医学常识或紧急救护,游戏工程师来讲游戏编程……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分享自己的成长之路、人生感悟。家长们的加盟,把世界带进了校园,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也是一门生动的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和开放,是明德的底色。依照“生活即教育”的指引,鲁江进一步提出“打开边界,融通未来”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自由开放的未来学校,培养引领时代的创新人才。
陈嘉茵就这样被深深地改变了。这个曾经极度自卑的女孩,心里涌出一种想去看世界的冲动。在接下来的高三,每个清晨五点半,她独自一人跑到自习室外,在深圳潮湿的空气中,用朗诵的音量,唱着北京大学校歌,试图击退睡意。在2019年参加腾讯组织的一次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训练营时,她在“一群优秀的人”中,被推选为组长,那时,“仿佛世界上所有的光都打在了她身上”。
04
“唤醒”另一种可能
从明德毕业、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后,陈嘉茵最怀念的,是过去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去腾讯上拓展课的日子。在学校与腾讯联合创立的未来书院里,有智能制造、创意编程、产品经理、学科竞赛等特需课程,很多课程是到腾讯总部去上课,这个班级里很多人,都与腾讯员工建立了长久而深厚的联系。陈嘉茵高考结束后,就向多位腾讯的好友咨询专业报考和职业规划,得到了让她满意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一种面对未来的能力。如今的陈嘉茵忙于实习,她精细地规划着今天每一天的时间,她现在对创业兴趣十足,但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路演、计划书,获取投资。有太多新的东西需要学习了。”
未来书院成为明德培养在数理、科技等方面具有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除此之外,学校还成立了荟文书院、博雅书院、奥体书院、四海书院,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书院课程。对于有志多元发展的孩子来说,创新课程无意中“唤醒”他们另一条人生之路。2019届高三四班班主任郭晓萍记得,班里有一位学习十分刻苦,但成绩始终倒数第一的孩子,通过腾讯提供的编导课,走上艺考之路,并最终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录取。时刻感受到变化的,则是学校的众多老师。明德创新中心副主任陶冶,博士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他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明德也是腾讯技术革新的一块试验田,“企业微信在学校管理信息整合的应用,就诞生于明德。”
2019年底,明德建成了虚拟学校“海豚学院”和“明德B站”,并花了两年时间组织全校老师录制了7000多节微课,顺利应对了疫情下的教学挑战。明德全体在籍学生4000多人,但两个虚拟学校课程的全国访问量已超过150万人。这正是鲁江所倡导的“无围墙学校、无边界课程、无时限学习”。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着极其灵敏的创新思维。最近,陶冶发现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任务众包网站里,接了很多视频剪辑的活儿。在一次全校升旗仪式后,鲁江决定和同学分享自己关于自由的思考。
“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束缚,因而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但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不等于放任。”鲁江希望学生明白,自由是有边界的,是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不应只是服从于低级的欲望,“当个人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自由时,大家就都会失去自由,这样的自由实质上是自私。因此,应把自由人格理解为:生活自主,行为自律,人格自强”。一直以来,鲁江在面对众多挑战时,都在明确地拒绝某种二元对立,在他的观念里,黑白之间永远存在一个可供探索的灰色地带。陶冶曾揣测,鲁江并没有哪一位特别崇敬的教育家,“因为历史上任何一位教育家,都不会像今天的校长一样,面对一系列现代的、属于复杂系统内部的问题。”
每天早上7点,鲁江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里,在几栋教学楼里逐层巡查:墙体是否脱落、空调有没有关,学生有无异常,或者教室的窗帘,是不是自然下垂,而非被捆成一个球。任何细节上的问题,他都要拍照,发到管理群里。很多时候,鲁江扮演着一个中枢系统的角色,在注意到一些需要记忆的学科,学生学业成绩有较大波动时,他提醒学部调整每天早上的自习安排,把语文和英语的自习,匀出几节给其他学科。最为重要的是,他希望老师和家长,不仅要看重孩子现在的三年、六年,还要看孩子未来的三十年、六十年。他不愿意教育成为一个短期的的行业,他力图让教育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
到底又该怎样形容明德呢?
吴芷珺记得,有一天上语文课,压力太大,她忽然流起了眼泪。她摸了摸自己的脸,头也不回地跑进了厕所。她的举动让师生们都很诧异,有位女老师跑到厕所门口对她说:“吴芷珺,你怎么啦,快和老师说一说啊!”吴芷珺出来后,还是决定请假外出,她把假条交给王慧珍老师,上面写着“请假出去看电影。”王慧珍签了假条,告诉她:“好好看。”那个夜晚,吴芷珺没有看上电影,她吃完炸鸡就快九点了。但她感觉十分幸福。
-END-
第一教育内容团队 转载
内容来源 深圳教育 南方周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