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

■按:美容仪安全隐忧有哪些?

比医美更便宜,比面膜精华更有科技感,家用美容仪正在成为强需求。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美容仪年销售额和年销售量实现了双突破。其中,美容仪需求量从2014年的131.9万台,增长至2019年的655.2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37.79%;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59%的20-49岁中国女性城市消费者表示 曾经至少使用过一种家用美容仪。  

经过不断更新换代,美容仪已经从过去一统天下的洗脸仪进化到了原理复杂的“黑科技”。在广告中,一只小小的美容仪,涵盖了射频、光疗、微电流等多种技术,既能够深层清洁,还能够紧致提拉,将功能进一步细化,针对下颌线、苹果机、双下巴,“一台仪器≈6大院线级美容护理项目”。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

在品牌方面,国外知名品牌的美容仪产品早于2015年涌入中国市场,当时的美容仪市场还属于小众行业,消费者还只能通过代购或者海淘的方式购买。除飞利浦、松下、日立等国际家电知名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之外,日本的nanoTime Beauty(娜蜜丝)、YA-MAN(雅萌)、Dr.Arrivo宙斯等品牌也享有较高知名度,欧美则有Tripollar、Foreo(斐珞尔)、Clarisonic(科莱丽)等品牌。

随着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国内品牌也加入到美容仪器的竞争行列当中,如金稻、木薯、丹龙、娇源等新兴品牌。中国家电网数据显示,目前与美容仪器相关的企业超10万家,其中,80%以上的企业都是在近5年内注册成立的。比如,mesmooth、BIOLAB听研、氧芬创立于2019年,而飞莫、inFace则成立于2017年。

在市场价格方面分化显著,呈现出两个极端,产品价格差异明显。记者发现在3月18日天猫上热销榜前十名中大部分美容仪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位居榜首的美容仪价格超过五千元,但其中有两款国产美容仪分别位居榜单第三以及第十,价格均位于五百以下。

从整体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高端市场主要被来自日本、欧美等外资品牌割据,市场价格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集中在分布在5000-7000元之间。国内品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产品的功能和设计上主要通过模仿国外品牌,品牌影响力难以得到彰显,多以高性价比切入市场,产品售价集中在500元以下的范围区间。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2)

▲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7月-2020年6月)

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2020年线上女性抗老美容仪商品中,单价3000元以上的抗老美容仪的消费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美容仪中高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3)

来源:CBNData《2021女性抗老投资洞察报告》

然而火爆的市场背后,争议也开始沸腾。在一些热销美容仪的评论区,反映实际使用效果与商家宣传不符的声音开始浮现:有的消费者评论“没有一丝效果”,有的表示“花四千元交了智商税”。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4)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5)

如果你在搜索框输入“美容仪”,自动联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美容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紧随其后的疑问是“美容仪有用吗?”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6)

另一面是相关消费纠纷也不断增长,虚假宣传问题频发,一些美容仪产品质量也存疑,譬如低温烫伤、镍超标等问题频现,这让消费者对美容仪市场的质疑不断加重。

南都发布的美容仪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时,71.71%会担心美容仪的安全性和材质是否有害。有超四成受访者称遇到过漏电等安全问题。其中,分别有16.12%、15.28%、12.45%的受访者,曾遇到过重金属超标,漏电、接触不良,和皮肤烫伤问题,其中“重金属超标”问题遇到过最多,其次为“漏电、接触不良。”。

一、产品宣称2周皮肤“胶原密度 30.5%”,数据来源受测者“自我评估”

目前美容仪按技术大致分为射频、微电流、光疗和激光四类。其中,频射美容仪成为主流,大多以抗衰老和紧致皮肤作为卖点,微电流美容仪声称具备提拉紧致效果,光疗美容仪中红光有一定修护作用,蓝光有一定消炎杀菌的作用,激光美容仪可以祛皱和改善毛孔粗大,达到嫩肤的效果。

光是“堪比医美”的功效就足够有吸引力了,与价格动辄上万的医美相比,几千元一支的美容仪还要经济实惠,再加上商家广告中“科普”,女明星安利所带来的名人效应,还有社交平台上五花八门的种草推荐、对比效果明显的测评文章以及视频,美容仪的热销也就不难理解。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7)

但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种,产品“详情”中超声波、频射、微电流、“光学疗效”、“磁热理疗”、“纳米精华雾化电极”这些商家源源不断抛出的概念,还有浅肌层浅层筋膜表皮层真皮层,他们之间的关系、原理等问题,消费者想要搞明白并不容易。

但问题在于宣称功效的商家也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考量检测结果。记者在某电商购物平台上搜索“美容仪”,随机点开一款美容仪,该产品依据功能不同,价格在998-1298元之间。对于这款产品,商家宣称该产品“注氧润肤”“抚平皱纹”“塑颜提拉”“脉冲导入,充足胶原”等“12大专业功能集合其中”。详情页中“2周测试者多项检测”的结果显示,“提拉紧致 47%”,“胶原密度 30.5%”,“法令纹-37%”,“鱼尾纹-37%”。

而在这份对仪器使用效果“精准定量”的文案下面,记者注意到,在图片底部,商家用一行小字注明了该数据结果是出自该品牌同名实验室。对于测试人群,不同肤质以及当时的皮肤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试结果,但文案也仅模糊地给出了“18-35岁女性”的说法。更重要的是,样本量仅有20个,且数据来自于测试人群“在使用该产品后,对受试脸部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的结果。并且,最底部声明中商家再次强调所有宣传文案中声称的功效描述“均来源于参与本产品使用调研的20名被测试者的实际使用效果及其主观评价,不代表对所有消费者的功效承诺。”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8)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9)

为了吸引消费者下单,还有部分商家直接使用虚假的广告文案。宁波市场监管微信号发布的2021年查办的“部分违法广告典型案件”通报显示,宁波菲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飞莫”)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推文,宣传“HIMESO水光美容仪”产品,包含“……皮肤科医生临床结论:使用21天后,33位受试者皮肤色度L*值(祛黄)力提升83%,肤色提亮65%,细纹减少32%,色斑减少38%……”等内容。在某电商平台店铺飞莫美容仪产品宣传页面,含有“标杆媒体 推荐认证…… ”等内容。

通报称,该企业无法提供以上内容的有效证明材料,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2021年9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国家高新区分局做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1.28万元。

随着直播带货成为美容仪销售的重要渠道,因带货的美容仪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而翻车的事件,也多次上演。“全脸激活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提拉淡纹,效果巨明显……坚持用了一个月,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热玛吉,效果真的很可怕很神奇。”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行政处罚书显示2020年11月10日,某公司安排旗下主播在淘宝推广“初普stop vx美容仪”的直播过程中,使用了前文所述话语,因“初普stop vx 美容仪”与“热玛吉”两者从定价、产品使用性能、功能、持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上述公司在无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将两者进行对比,容易引发受众不恰当的联想,足以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存在忽悠并误导消费者,违法行为类型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因此,对该公司处以30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0)

同年12月,初普美容仪再次因宣称其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被质疑涉嫌虚假宣传。随后初普官方回应“FDA技术认证”系翻译失误造成而非虚假宣传,并删除了产品中“FDA技术认证”相关描述字眼,京东初普旗舰店下架该款产品。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由于美容护理器具特殊的使用性能,针对其具体的技术与功能,国内目前仍无统一标准,各种美容效果也无法考量检测。因此,面对某些商家宣称的但又无法考量检测的“离子技术”“瞬间紧致”“嫩肤”等效果,消费者还应保持理性消费态度,切勿盲目跟风,避免被过分夸大的宣传效果所迷惑。

二、烫伤案例层出不穷

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功效性失去信任度,“美容仪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开始盖过产品本身,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美容仪安全问题频发的乱象。美容仪作为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设备,如果使用了有安全隐患设备的话,轻则没有美容效果,重则甚至可能导致烧伤、毁容。

此前,央视曝光了市面上热销的10多款家用美容仪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深圳消费者委员会评测了5款微电流型(没有发热功能)家用美容仪,涉及品牌有NuFACE、娜蜜丝、康堡仕、金稻和Refa。另外5款电离子型(带发热功能)家用美容仪样品,涉及品牌包括SKG、松下、MKE、Notime和雅萌,基本涵盖了家用美容仪的畅销品牌和类型。

结果显示,参与试验的10款家用美容仪中,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超标,据统计,约有20%的人对镍过敏。但随即雅萌和ReFa附上多项产品的质检报告力证清白。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1)

图片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2020年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报告》

测试中还有2款产品在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的风险。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数据,2019年-2020年,在全省19家哨点医院共采集到23例因美容仪器而导致的伤害,八成以上是烧伤、烫伤。

另外,有5款产品的清洁功能卸妆不干净,5款产品的温热导入效果与宣传不符。但涉事品牌中雅萌和ReFa随即附上多项产品的质检报告力证清白。

不仅如此,被列入天猫双十一预售首日破亿榜单,却多次深陷虚假宣传的Tripollar也同样陷入“烫伤”质疑。有媒体曾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9款热门家用美容仪产品进行了安全性的检测。

据了解,试验器具工作10分钟以内器具表面温升不应高于23k,46以上就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而其中,TriPollar的Stop EYE美容仪的工作表面温升实测值为49.1K,超过标准限值,且不会自动关机。持续工作下的表面温度最高可达74.1℃。此外,该品牌官配凝胶被《北京日报》报道在国内无备案,导致用户额头和脸颊相继冒痘。但TriPollar拒不承认产品有质量问题,并对相应温升检测样品、方法和结果表示质疑。

在小红书上搜索“美容仪烫伤”,下拉菜单显示相关帖子数量超过1500条。无论是notime、初普还是雅萌美容仪,都不断有消费者反馈自己使用美容仪后遭遇过敏或是烫伤甚至面部凹陷的遭遇。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2)

其中,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第一次使用Notime美容仪,仪器刚碰到脸部,皮肤就被烫红,并明显感受到了刺烫感。另一位消费者表示在使用Stop美容仪之后面部出现凹陷以及留下了类似被烫伤的疤痕。并且在每个相关帖子评论区出,都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有过类似或者更严重的经历。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3)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4)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相似遭遇的消费者表示,当他们向客服或者品牌方提出烫伤问题时,客服以及品牌方往往是强调这是个人使用手法导致的问题而并非是仪器的问题。

据新华网报道,不少消费者购买美容仪不到一年时间,美容仪接触面部操作时经常漏电,平台及商家均以过了退货期为由不予退款或换货。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美容仪的投诉近千条,最常见的是“严重漏电”“产品有瑕疵”“商家敷衍处理”等问题。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5)

美容仪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美容仪变毁容仪)(16)

美容仪不断爆出安全隐忧,但品牌拒不承认,消费者维权无门的事情屡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标准的缺失有关。

据了解,目前国内家用美容仪相关的标准主要还是按照常规小家电对待,主要涉及《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T36419-2018年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GB4706.1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等。其中专门针对家用美容仪制定的《GB/T36419-2018年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但小家电的安全标准较宽泛,而针对美容仪的很多技术参数尚无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并且不具备强制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