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主要原因(什么是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孕妇与胎儿血型不符,母体的抗体与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反应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溶血性疾病。 

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例如:上海1959~1977年18年内共检测835例生儿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1例(0.1%)。 

新生儿溶血主要原因(什么是新生儿溶血)(1)

新生儿溶血病具体的发生过程为:

胎儿红细胞具有从父亲遗传而来的一些抗原,但其母亲红细胞缺乏这些抗原;

此种红细胞血型抗原在胎儿时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

这种IgG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最终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类型为:

Rh血型不符新生儿溶血病,

因孕妇和胎儿的Rh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

若孕妇为Rh-,胎儿为Rh (有D抗原),当孕妇第一胎分娩胎盘剥离时,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会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IgG)。

抗D抗体在母体怀第二胎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引起胎儿发生溶血病。 

ABO血型不符新生儿溶血病:

因孕妇与胎儿ABO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多见于O型孕妇,尤其多见于O型孕妇和A型胎儿。

母亲为O型者比A型或B型人更容易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IgG抗体则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发生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症状为:

ABO溶血除引起黄疸外,其他变化不明显。

Rh溶血可引起胎儿重度贫血,甚至心力衰竭。

由于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可导致全身水肿(胎儿水肿)。

贫血时,髓外造血增强,可出现肝、脾肿大。

具体可能有:

1、胎儿水肿:由严重溶血所致,少数可致死胎,存活儿可全身水肿,皮肤苍白,胸腹腔积液,并有心力衰竭表现,如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呼吸困难等,此常发生在严重的Rh溶血病儿,ABO溶血发生较少。

2、黄疸:最常见,多于出生后24小时出现,尤以Rh溶血出现早,多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48小时迅速加重。

3、贫血:轻者不易察觉,重者可因贫血引起心力衰竭,ABO溶血早期少有血红蛋白低于120g/L,而Rh溶血者出生后48小时内常降至120g/L以下,大部分Rh溶血及少数ABO溶血者可在出生后3~6周出现后期贫血。

4、肝脾肿大:发生在较大量溶血时,由髓外造血增生所致,以Rh溶血较常见。

5、全身表现:溶血重者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吃奶少、少哭。

注意:本病因其溶血的严重程度不同差异很大。所以临床上必须区分到底是ABO溶血还是Rh溶血,预后不同。

本文系爱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疑问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的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