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

近日去清河城的富成峪村拍摄观音阁水库风光,在回程时顺便走了一下孟家村,还有上围子村,又顺便看了一下丁家峪水库,收获不小啊。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

丁家峪水库 水库位于清河城镇孟家村小清河支流,属村建小(二)型水库。1969年10月兴建,1975年10月建成。国家投资20.7万元,自筹4.6万元。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长177.5米,高16米,蓄水面积3.2平方公里。总库容32.4万立方米,死库容1.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9.6万立方米,调节水量18.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0公顷。1984年,对溢洪道进行除险加固,在坝右端改建开敞式软基侧槽溢洪道, 1985年10月22日竣工,国家投资5万元,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因左坝端山体发生滑坡,少量蓄水养鱼。

视频;《本溪清河城丁家峪水库风光》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

来到水库坝前,首先给我的印象是这坝前的水田,有一种北国江南的味道。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3)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4)

首先见到的是水库右侧的溢洪道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5)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6)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7)

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水库,好像水库的模型,还好,五脏俱全。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8)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9)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0)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1)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2)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3)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4)

国家投资与自筹资金仅30万元建成的,不抵一辆中等车的价钱,这就不错了。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5)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6)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7)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8)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19)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0)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1)

全景照片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2)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3)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4)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5)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6)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7)

到沟里的丁家峪村走走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8)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29)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30)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31)

丁家峪原来叫“丢甲峪”,是“丢盔卸甲”的意思,后来被叫成丁家峪的。

讲述人;清河城镇赵铁范

关于宋朝有一个姓陈的辽东经略使的故事,我今天简单给你说几句。

我到孟家(孟家堡子)去采访云蒙山的故事,遇到一个老人叫李芳荣,给我讲了这个故事;就是在他们孟家在解放前有一个姓王的叫王国勇,是个雇工扛活的,常年给别人种地,这一年的冬天就病了,又没有什么别的收入,粮食根本不够吃,他当年不算老,29岁,媳妇呢经常上清河城这边要饭找米什么的。他呢就在孟家北面有一个小沟小村落,名叫“丁家峪”。在丁家峪的老岗上有一块大石头,那时候天还不算冷,他就躺在那大石头上,大石头有两米见方,因为身子不好受就躺在石头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见到了一个穿古装的老年男人,这个男人告诉他说;小伙子,你呀,我知道你有病,你还没有钱,但是我告诉你一个好事,这个事儿就是在你睡的这个地方有一块宝贝,你拿着䦆头挖吧,有半间房子大的地方就能挖到了,以后你就会不穷了,不过你今后要多帮助穷人。

他醒了,没有信,于是就接着睡觉。等他又睡着了,又做了同样的一个梦,这回醒来后他就动身了,找来䦆头就在大石头旁边挖,挖了一个䦆头那么远,挖到一个硬东西,黑的,䦆头碰破的地方是黄色的,他又把这东西拿石头上蹭一蹭,也是黄色的,比较方还有字,可是他没有文化不认识字,就拿回家了。

回到家里也是谁也不认识,一个亲戚告诉他,你到小市吧,你有个姑舅连襟姓范,是个教书匠,你找他吧。于是他就拿了这东西去找了这个姑舅连襟教书匠。这个姓范的老师看了,告诉他说,这是梅花篆字,这是一块大金印,三斤八两的金印,上面说的是;大宋辽东经略使,陈什么什么,再往下这个王国勇就不记得了。

在他走期间,因为邻里街坊都看到了,在清河城的日本守备队由井指导官就听说了,就告诉孟家煮饭的老李头说;老李头,你回孟家找那个姓王的,你告诉他,我要这个金印,让我来看一看。这个老李头不敢怠慢,回去了一看,这个王国勇已经上小市了,还没回来,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王国勇的亲戚。等到王国勇回来亲属们告诉他,王国勇得罪不起日本人哪,最后被老李头拿给日本人了。清河城守备队的由井指导官得到了金印非常欣喜,每天把玩,没等日本战败就回国了,这个东西也就被他带回国了。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听说这件事,我就跟当时的县文化局的施局长说了,他说可惜了,这个证据找不到了,如果能找到,就证明清河城就驻过朝廷派来的高官,清河城的位置级别很高哇!

相传这个姓陈的辽东经略使是在当时东北的少数民族来围攻时,战败从清河城的地道中,带着亲兵家眷逃跑出来的。那么地道在哪呢?其实就在清河城的西北角,朝西的那一面儿。地道的深度大概两米到三米左右,一米多宽,一直通到清河城中学那,究竟从哪里出来的恐怕是有个“地格子”从那出来的。这个姓陈的辽东经略使带着家眷亲兵从这个地道出去了就奔孟家这个丁家峪走。

因为在附近的严家岭他们又战败了,他们知道这里回不来了,他们就从丁家峪上岗向西逃跑,为了掩盖他们都换成了便装,丢盔卸甲,狼狈逃窜。而且还看到一个狐狸,他没有让兵士打这个狐狸,这个狐狸也挺精灵,看没有伤它的意思,就把他们领出了丁家峪沟,奔了偏岭,后来又到了威宁营,联合了威宁营的驻兵撤出了辽东那是后话。丁家峪原来叫“丢甲峪”,是“丢盔卸甲”的意思,后来被叫成丁家峪的。

在文革期间咱们辽宁省的文物部门就派人来这清河城找这个地方,当时我们清河城文化站站长叫左清娥,她和我同岁而且我们是一个院长大,她呢就说告诉我们生产队找八个劳力,这是省文物部门安排的。哎呀,这八个劳力要找一个地道的地道口,就在中学的后边山根儿找到一块大石头,嵌缝有一尺高

也是没找着。而且我还有一个同学挖到了一个“金马拉金车”,市公安局就听说了,和文物部门就来调查,四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俩人蹲点开会,找这个“金马拉金车”,说过去皇上曾经在全国奖赏了四个地方的“金马拉金车”,特别是在东北,清河城也有这个“金马拉金车”,希望能献出来,但是到今天也没有找到。

而且我还有一个朋友,他今年40多岁,他知道我爱访问古迹找这些事儿,那天找我他说;赵老师,我知道一件事儿,就是你们清河城啊,城西面儿有个地道,我有个朋友和你岁数相仿,他就在我们望城这边儿,他今天岁数也挺大了,他那时候有四五个小孩都下去玩过,走过这个地道,他现在要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有点奖金,最好拿五千到一万,拿了这个钱,他就告诉你地道口在哪。我就跟市文化局说了,也跟县文化局说了,但是最后没有结果。我又亲自打电话到市文化局,有一个姓陈的,叫陈永利,他是关于考古的一个干部,我用电话联系了两次,跟他说,他说到时候再说吧,我向领导汇报。

后来在前年冬天,我有一个老乡比我小两岁,他挺热心这件事儿,他在冬天看到了市里省里来了几个人,八九个人女的多,拿一些仪器就在城西北角那探,不知道探什么,但究竟这个地道找没找着,以后还找不找,我就不知道了。

清河城云蒙山一带风景特别好,那里现在成了水库的一部分,我每次办庙会都要从那里取景,我去了无数次,有许多云蒙山的故事,今后会说给大家,这个故事就先说到这吧。

赵铁范赵老师是我多年的好友,这段故事是他提供给我的,我曾在头条发表过,因为里面提到了丁家峪,所以再在这里复述一遍。

房山丁家洼水库:走进清河城丁家峪水库(32)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