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703年,51岁的裕亲王福全卧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康熙皇帝闻讯后,当即连夜赶到裕亲王探望兄长福全。

当康熙皇帝看到卧病在床的福全后,顿时潸然泪下,哭着说道:皇兄,现今上天给朕留下的兄弟只剩你一个人了,你若走了,朕就再也没有兄弟了。

卧病在床的裕亲王福全听到康熙的这些话语之后,眼角流下泪水,紧紧拉住康熙的双手,激动得不能言语。

等到康熙走后,裕亲王福全拖着病躯将儿子保泰唤到病床前,吃力地对其说道:为父此生心愿已了,终于可以死了。

不久,51岁的裕亲王福全在府中病逝,裕亲王福全病逝时,康熙皇帝正在巡视塞外,他听闻裕亲王福全病逝的消息之后,当即连夜赶回京师,去往裕亲王府悼念兄长福全,随后还下达圣旨命罗占在黄花山为裕亲王福全修筑墓碑,以示怀念之情。

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命诸皇子还京师。福全薨,即日还跸。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

这个时候,不禁就会有人问到,裕亲王福全弥留之际,对儿子保泰所说的话语到底有什么涵义?裕亲王福全为何又要说这句话呢?

“愿为贤王”的裕亲王福全

顺治皇帝共有8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起初,储君之位的人选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但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体弱多病,不幸夭折,这就使得剩下7人中岁数较大的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和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二人成为了太子之位的两位候选人。

皇二子福全比皇三子玄烨大一岁,乃是宁悫妃董鄂氏之子,深得顺治皇帝的宠爱,本身顺治皇帝想要将其册封为太子,但是后续发生的两件事情,使得顺治皇帝改变了想法,转而将将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立为太子。

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1)

第一件事情,顺治皇帝曾问过9岁的皇二子福全有什么人生志向时,皇二子福全脱口而出后说道:孩儿愿为贤王。

《清史稿》:福全幼时,顺治帝问其志,他说:"愿为贤王。"

顺治皇帝一听,惊愕之余,获知皇二子福全对于储君之位并没有想法后,因此便开始将目光移到皇三子玄烨身上,开始有意识的对皇三子玄烨进行培养。

第二件事情,皇三子玄烨患过天花,身体的抵抗力要强于皇二子福全,1661年,顺治皇帝得了重病,恐不久于人世,考虑到太子人选还没有定下来,就将“洋大臣”汤若望唤到宫中,征求他的意见,

汤若望进宫面圣之后,直言不讳地告诉顺治皇帝册立得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为储君比较靠谱,顺治皇帝听后,便按照汤若望所说的将皇三子玄烨立为储君。

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2)

顺治皇帝病逝之后,皇三子玄烨登基为帝,是为康熙帝,他登基之后,将兄长皇二子福全封为裕亲王,命他参与治国理政之事。

1688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起兵作乱,康熙皇帝当即作出反应,封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部征讨噶尔丹,在随后的战事中,康熙皇帝亲临一线,亲自督战,使得清军士气大振,在抚远大将军福全的统帅之下,一举击败了噶尔丹,噶尔丹则是率部败退。

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3)

噶尔丹虽然被击败,但是主力尚存,噶尔丹为了给自己的大军争取休整集结的时间,派出心腹和抚远大将军福全主动说和,拖延时间。

而福全并不知是缓兵之计,因此上了当,命清军停止追击噶尔丹,使得噶尔丹获得了集结兵力的时间,但是这个事情最终没有逃过康熙皇帝的“慧眼”,康熙皇帝当即对福全作出了训斥,命他率清军继续征讨噶尔丹,而噶尔丹见清军势大,不敢硬碰硬,选择向康熙皇帝请罪,而康熙皇帝虽然接受了噶尔丹的请罪,但是任然命福全做好应战的准备,以此来防范噶尔丹的“突然反水”。

《清史稿》:福全遣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偕济隆谕噶尔丹,噶尔丹跪威灵佛前稽首设誓,复遣伊拉古克三赍奏章及誓书诣军前乞宥罪,出边待命

但是,福全并没有按照康熙皇帝的旨意,率部监视噶尔丹的一举一动,而是擅作主张,率军返回清军大营。

当福全率部回到清军大营之后,康熙皇帝为此十分不满,本想要对福全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考虑到战事还没有结束,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因而决定等到回京之后在定福全之罪。

过了一段时间,全军班师回京后,康熙皇帝就在朝堂之上,对福全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训斥其抗旨不遵,自行其事,还令人出来指证其罪行。

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4)

福全见此情况,没有为自己进行辩解,而是老泪横流地说道:陛下,我没有什么好说的。

康熙皇帝见福全这句话语中带着抱怨,盛怒之下,命王公大臣给福全进行定罪,最终,福全被罚俸三年,还被取消了议政权,至此成为了一个“失宠”的王爷。

清史稿:福全初欲录允禔军中过恶上闻,闻上命,流涕曰:“我复何言!”遂引为己罪。王大臣议夺爵,上以击败厄鲁特功,免夺爵,罢议政,罚俸三年,撤三佐领。

失去权势的福全至此选择深居简出,在府中过起了不问政事的生活,虽然这个生活十分惬意,但是福全至始至终心里都有一个心结,那就是自己的弟弟康熙皇帝因为自己违背军令之事对其“心存芥蒂”,使得二人之间的兄弟情义降到了冰点,福全也因为这个事情耿耿于怀,成为后半生令他痛苦的一件事情。

心愿已了

1703年,51岁的福全患了重病,卧床不起,正在巡视塞外的康熙皇帝问询自己的兄长福全重病卧床之后,当即返回京师,去往福全的府邸探望他。

康熙来到福全的病床前,看到福全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十分痛心,当即痛哭道:皇兄,上天留给朕的兄弟只剩你一人了,你若走了,朕可就无手足了啊。

而福全一听此话,顿时流泪面目,双手紧紧握住康熙的手,目不转睛地看着康熙皇帝,欲言又止。

康熙皇帝探望结束之后,不舍地离开了王宫,裕亲王福全则是将儿子保泰叫到床边,对其激动地说道:为父此生心愿已了,终于可以死了。

裕亲王福全之所以在弥留之际对儿子保泰说这样的话,文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福全因为违背康熙的军令,不仅受到责罚,还被康熙皇帝彻底边缘化,成为一个失宠的王爷,而这个事情也成为了困扰福全的一个心结。

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5)

福全本以为这个“心结”会被他带到坟墓里,但在福全病重之时,康熙皇帝竟亲临裕亲王府,不但探望于他,还在言语上对其进行了宽慰,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康熙皇帝的到来,使得裕亲王福全的心结彻底打开,可以毫无遗憾的离开了,这才使得裕亲王福全会在弥留之际对儿子说出这样一句令人“难以捉摸”的话语。

第二个原因,裕亲王福全在等康熙皇帝向其“妥协”,

裕亲王福全敢于多次违背康熙皇帝的军令,就说明他是一个极其固执之人,他受到重罚,失去了军政大权之后,裕亲王福全一气之下,便深居简出,不问政事,不再为康熙所用。

康熙当皇帝后怎么对待福全的(康熙探望51岁的兄长福全)(6)

而作为裕亲王福全来说,他对康熙皇帝有气,康熙皇帝想要启用他,还是与他有任何交集,就必须向他进行“妥协”,但是令裕亲王福全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契机竟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上演,康熙皇帝的探望和话语,令裕亲王福全释然了一切,因而在弥留之际会对儿子说出这句话,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