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振兴美丽乡村 梅州三河红色

发展红色旅游振兴美丽乡村 梅州三河红色(1)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

一座高15米、宽4米的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于松柏青翠之中,碑身15个正楷鎏金大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采访了解到,作为革命老区,在各种政策支持下,当地通过创新“红色 旅游”模式,乡村振兴成效不断显现。

红色热土永存红色记忆

三河坝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在此交汇而得名。1927年10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一部3000余人,曾在这一带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反动派两万余人,展开三天三夜激战。“当年10月4日,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七十五团第三营全营战士主动提出留在笔枝尾山上进行最后的阻击。战士们顽强地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最后寡不敌众,全营战士壮烈牺牲。”站在三河坝战役最后一个阻击战场的战壕遗址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宣传讲解股副股长赖晟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战役的其中一幕。

“三河坝战役中八一起义军体现了‘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军民同心,誓死杀敌;务实探索,薪火传承’的伟大精神。”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甘海洋表示,三河坝战役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大埔县先后对三河坝战役的战壕、朱德演讲旧址等革命遗址进行修缮,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等,并依托红色资源,支持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如《建军大业》《三河坝战役》的拍摄取景。该纪念园入选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每年参观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在现场,记者遇到当年参加战斗的蔡晴川营长的曾外孙女冯金莲。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她家住湖南,此前因交通不便,曾想来看看曾外祖父浴血奋战的地方却未能如愿;近年交通便利了,下高速公路后驱车约5分钟就能到达纪念园,她便时常带孩子来瞻仰。

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各项政策下,三河镇通过创新“红色 旅游”模式,打造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核心,串联三河坝干部学院、汇东村中组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旧寨村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三河社区红色研学小镇、余里村起义军后方阵地的“一核五点”,重点推进“大埔客厅”、梅潭河碧道二期工程、红色廊桥、朱德桥头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工程、红色研学教育实践综合体、余里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民宿、餐饮、特产店、农产品、旅游商品等产业发展。

“我们农庄主打大埔特色的药根鸡、三河河鲜等,很受客人欢迎。”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的特色“水上餐厅”绿色富祥农庄负责人曾富祥说,随着三河镇红色资源的开发,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色农家乐越做越旺,餐厅的特色菜还曾登上央视,他本人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和致富带头人。

村民黄赛娇则从另一个角度谈了她的感受:“三河镇近年变化很大,道路更宽广,越来越多的红色书屋、红色广场、碧道使我们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

三河镇党委书记饶志潘对记者表示,三河镇将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扣产业发展关键,积极创建大埔西部以三河为中心的红色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

编辑: 宝厷

来源:金羊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