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原理(中华定律之大道至简)
含义: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复杂表面形式和现象终会归于简单的规律,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的本质。
出处1.出自《周易·系辞》:
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此为“大道至简”之理。
2.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大道至简案例1.中国古代便用阴阳五行八卦认识分析事物,简单到“万物不出阴阳五行八卦”,但是其中的奥妙又是非常复杂的。
2.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一个简单的共识及概括和连通了物质和能量,时间和空间这两对一直以来难以统一关系。
大道至简的思维:拉哥尼亚思维、费米思维、奥卡姆思维一、拉哥尼亚思维
简练才是真正的丰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间,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亚”思维法则。
二、费米思维
简单化才是最经济、最优化,费米思维一种最简单、最省力、最准确的思维法则,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最深刻的本质,没有揭示最基本规律与问题之间最短的联系,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复杂性上,反而离解决问题越来越远。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合理的。
三、奥卡姆思维
奥卡姆思维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这种思维的可贵之处,是因为它直戳现实中的这么一种病态:今天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而喜欢将事情往复杂处瞎鼓捣。
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大道至简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广”,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是一体的两面。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可以转化的,大道至简往往要博采众长,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仅仅融会贯通又会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博采众长只是基础,还不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必须再整合创新,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挥动奥卡姆剃刀,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
大道至简与学习大道至简源自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即道理,即理论。大道,是指事物的本源,生命的本质。大道至简的含义就是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很重要的道理其实是很平常的道理。大道至简应是一种境界,就像读一本书,初读,是从简单到复杂,再读是从复杂到简单,读熟了就只剩一个纲了,这就是简。大道至简也是一种哲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会给人以指导。在当今这个层层叠叠的大千世界中,我们要学会把复杂变成简单,用智慧创造“简单”,在变迁中不断的升华。
大道至简感悟“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快快乐乐的生活。
大道至简定律之言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2.“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道德经》
3.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
4.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
5.“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6.复杂表面形式和现象终会归于简单的规律,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
大道至简的方法论1.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要害和根本,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化繁为简。
2.回归本质。大道至简,简单并非是贫乏,看起来简单,但本质的来源却错综复杂。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要求人们能掌握事物的形式和现象,以洞察和探索事物的本质。
3.坚持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认识规律。简单认识到复杂认识,再从复杂认识到简单结论,再用简单结论去认识复杂的世界(注意结论存在及应用条件)。
道家哲学的“道”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
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
中华定律之五行定律
国学堂之刺猬法则:彼此生疏,何隙何畔?衅隙之生,由于晚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