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试人棺决不试人鞋啥意思(俗话宁可试人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一个分支,便是俗语,俗语,简而言之,便是那些通俗易懂,但是言简意赅的话语, 俗语有一个特性,它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因此非常之接地气,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
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俗话:“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何意?
这句俗话字面上的意思,是比较浅显的,它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说明试人鞋比试人棺还要不好,而俗话往往有警示告诫的作用,这句俗话的核心要义,是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勿轻易试穿别人穿过的鞋子。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非常注重祭祀文化的,对于生死的哲学有着深入的思考,这也体现出古人对于生命的尊重,俗话常说,死者为大,人死后有着约定俗成的入殓礼仪,其中便包括对棺材的准备,而棺材在古代,也被称为寿棺。
当然,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同时也是比较避讳谈及死亡二字的,即使时至今日,人们也比较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的谐音不好听。
话虽如此,但是对于“棺材”,古人并没有太多的忌讳。
古代的老人,在驾鹤西去之前,有条件的会提前在家里准备好棺木,这放到现代,可能会被人们误解为是一种诅咒,而放在古代,却不然。古人讲究的是寿终正寝,对于葬礼非常讲究,即使不是要厚葬,至少也要有一口棺材,生前的财产也要预留一笔买棺材,也就是所谓的——棺材本。
古人为老人家提前准备棺材的做法,反而是一种孝顺的表现,这种做法叫做——压寿。
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其家书中就曾有相关记载。 在其祖父生前,曾国藩便为老人家准备好棺木,并且还每年写信嘱咐家人,用上等的漆料,为棺木涂上一层又一层,以免棺木腐败。
总而言之,棺材在古人生活中,并不忌讳。关于棺材,在古代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秀才结伴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了一支送葬队伍,其中一位秀才十分丧气,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认为自己这一年考试又得失败了,另一位秀才则比较乐观,他认为这不是预示自己将要考取功名,升官发财嘛!
最后,那名乐观的秀才,还真的金榜题名了。
再来讲讲俗话的后半句“切莫试人鞋”,其实,这后半句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其一、古人比较保守,尤其是古代的女子,是不会轻易露出脚踝的,而鞋子也因此被认为是贴身衣物之一,是比较隐私的,因此并不会将鞋外借,而轻易试穿他人的鞋,也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做法。
其二、还有另外一句俗话,叫“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众所周知,古代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而且古代是农耕文明,人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脚容易流汗,容易沾染细菌。而这些细菌会污染到鞋,为了避免沾染脚气,则尽量不能去试穿他人的鞋,因为脚气很多是真菌引起的,是比较顽固,比较难以治愈的。
以上,便是这句俗话“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对待俗话,则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俗话的上半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受用了,而俗话的下半句,还是受用的,为了自身的健康,为了避免沾染到脚气、细菌,不可以轻易试穿他人的鞋。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