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七大并发症状(这类肥胖一定要控制)

俗语说“腰带长,寿命短”,生活中,不少人明明四肢不胖,但肚子却肉嘟嘟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肥胖的七大并发症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肥胖的七大并发症状(这类肥胖一定要控制)

肥胖的七大并发症状

俗语说“腰带长,寿命短”,生活中,不少人明明四肢不胖,但肚子却肉嘟嘟的。

您认为这不是胖?错!这是一种更为危险的肥胖——“腹型肥胖”。

“腰粗”要小心是内脏脂肪过多

对于健康人群,四肢纤细,但有“将军肚”,大多是内脏脂肪过多导致的。

此类肥胖会让内脏器官压力逐渐增大,内脏机能下降,各种健康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如脂肪肝、心脏肥大等;当多余的脂肪进入血液后,还会引发动脉硬化,增加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报告数据源显示,内脏脂肪过多会增加11种癌症的并发率!

什么样的腰才算“粗”

腹型肥胖是一种比较隐蔽的肥胖,除了肉眼观察,我们最好拿出尺子量一量。

测腰围的方法也很简单:

在身体两侧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两点,取两点连线的中点,用皮尺水平围绕一圈(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就能测到腰围。

测量时要脱掉或拉高上衣,身体站直,并慢慢呼吸,不要憋气,不要吸肚子,可重复测2~3次以保证准确性。

按照我国目前的标准,如果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就属于腰围超标,有内脏脂肪超标风险。

减肥为何这么难?

减肥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区分自己属于“实胖”还是“虚胖”。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是当代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领军人物,他发现,现在的糖尿病患者百分之八十都肥胖,在大量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上,仝小林院士提出了这个分型原则。

如何正确判定自己到底是“实胖”还是“虚胖”呢?

先说一个总的原则:大吃大喝导致肥胖,通过运动或节食比较容易瘦下去,这是实胖;少吃少喝还是胖,无论怎么运动或者节食,都没有明显效果,一般这就是虚胖。

实胖:实胖的本质就是饮食过量,摄入的能量太多,而又根本不运动或运动量太少,能量没有地方消耗,最后只能转化成脂肪。

仝小林院士对这种肥胖有一个形象的描述:纵腹垂腴。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肚子太大了,承担不了重量,就下垂了。这些贴在肚皮底下的脂肪,在中医里叫做“膏脂”。

膏脂的危害是能渗入血管之中,形成“血浊”。一旦膏脂入血形成血浊,高脂血症、高尿酸症就都找上来了。若还不注意节制饮食,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失明、烂足、中风瘫痪、心梗等后续风险相继增大。

仝小林院士指出,肉类能够令人内热,热积累多了就会消耗人体津液,最后形成脾疸——2型糖尿病前身。这种肥胖人群要想减肥,没有别的办法,必须要立下志向,持之以恒地节食加运动。

虚胖:很多女性朋友属于“虚胖”。

她们很少应酬,日常生活中也并没有顿顿大鱼大肉。吃得不多,身上的赘肉却越来越多。她们也尝试过节食减肥,甚至一天就只啃俩黄瓜,结果还是胖,而且越节食减肥,身体反而越虚弱。

其实,这是身体代谢水平太低导致的,如果能够把基础代谢率提起来,减肥就会变得容易。

代谢水平为什么会低呢?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脾虚了、肾虚了。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气、脾气,分别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气的本质,是脏腑功能的体现,好比脏腑干活能力的强弱。

气虚了,脏腑干活就干得慢,体内的营养、水湿迟迟得不到代谢。

代谢不掉的就变成了脂肪,中医把这种脂肪称作痰湿。而且,这种脾虚、肾虚的“虚胖”人,因为气虚,阳气亦不足,每天特别累,动则气喘吁吁,四肢无力感非常明显。还怕冷,下肢容易肿。

虚胖的人肌肉比较疏松,脂肪下垂,轻轻拍拍自己身上的肉,如果有晃动感,那就要警惕可能是虚胖。虚胖者不仅仅胖,关键还有虚,体虚则自身阴阳与气血调节受损,造成抵抗力降低,产生疾病。

因此,虚胖患者必须调理脏腑,先把脾肾补起来,让水湿处理得快,不要老是滞留在体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