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大凶之相(为什么说德不配位)

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学习和体悟的人,对“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古话还是有所深刻认知的。我个人也经常琢磨这句话,尤其是在现今时代,如何知晓其中的真正涵义。我个人以为,可从如何理解、如何衡量、如何践行三个层面去认知。

德不配位大凶之相(为什么说德不配位)(1)

第一,如何理解?“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源头是出自《周易·系辞下》,后世很多典籍和名人引用此话很多。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无法与其所处的地位匹配,那么迟早将会招来灾祸。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结合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讲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必须自知才德能力的深浅都好。如果你犯了‘德小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这三个错误,一定会倒霉,很少有例外的。”

第二,有没道理?从唯物主义的视觉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貌似此话有些唯心主义色彩。而实际上,仔细揣读,就会觉得,这也是具有科学道理的。德行不配位的人,貌似可以掩盖很多不为人所知的行径和心态,而安然度日。其实不然,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媒体时代,狐狸尾巴总会有露出的那一天,骗得了一时,难以骗得了一世,迟早会遭遇灾殃的。即使一个德不配位的公众人物,侥幸安然一生,难道历史就永远不会觉察?这样德行之人,其教育的子女,就不会受气影响?所以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三,怎样践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苦心之悟。尤其想做事,做大事的人,保持事业常青之人,必须对这句话格外敬畏,用心践行。在入世精进有为的同时,绝不能放松自身品德的修炼,宁可德高而位卑,也不要德低而位尊。对于品行和道德上的瑕疵,要敢于自我纠错,反思修正,以匹配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事业方能更长久,身心才能更健康。

转自解筱文

提示:喜欢阅读,点本文最上面“关注“ - 更多启示与您共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