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海洋生物资源少的原因(土卫二冰下海洋可能富含磷)
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郝记华与美国西南研究院研究员Christopher Glein等合作,构建模拟土卫二海水化学,发现土卫二水体中含有很丰富的溶解态磷酸根,可以支持潜在微生物的起源与繁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土卫二海水交代核部岩石释放大量磷酸根的示意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土卫二是土星的一颗天然卫星,体积较小,表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传统研究认为,土卫二等冰卫星的内部能量太少,不足以支撑其内部长期存在液态水体。但1980年左右,美国宇航局(NASA)通过旅行者号I和II观测到土卫二表面非常光滑,且陨石坑密度在空间上相差很大,暗示其有活跃的水动力活动。2005年,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通过更高分辨率的近轨观察,发现土卫二表面有丰富的老虎纹,并且首次在南极地区拍摄到水冰羽,证实了冰下海洋的存在。随后,卡西尼号掠过了土卫二的水冰羽,并对其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其有丰富的无机和有机构成,包括Na 、K 、Cl-、HCO3-、CO32-等无机盐以及C1-C6的有机物。NASA将土卫二视为最有可能发现微生物活动的地外星体(之一)。
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土卫二海水中发现了丰富的碳、氢、氧、氮及少量的硫,但对于生命六大基本构成元素之一的磷仍然没有相关报道。在地球表面水体中,磷往往以正磷酸的形式存在,且溶解度极低,因此被普遍认为是限制生命起源和生物生产力规模的关键营养元素。不同于地球海水,土卫二海水被认为是碱性且还原性。这种迥异的海水化学到底会对磷化学产生什么影响呢?土卫二海洋中的磷元素会不会是限制其生命宜居性的关键?
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郝记华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卡西尼号已发表数据的解读,设置土卫二冰下海洋环境的边界条件,构建水-岩相互作用模型,模拟土卫二海水化学。结果表明,即使海水呈现还原性,磷依然主要以正磷酸盐形式存在,其他磷形态不稳定。此外,土卫二海水中溶解的正磷酸盐含量远高于地球海水中的含量。这主要是由于土卫二海水碱性且高碳酸根的特征导致碱土及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很低,从而提高了磷酸盐矿物的溶解度。类似的现象也可以在地球上很多碱性且高碳酸根的湖泊中发现。
此外,研究团队还构建了水-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证明海水对土卫二核部的交代过程可以快速地释放大量磷酸根。相比来说,土卫二的海洋被认为已经存在了108-109年,远久于溶解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该发现首次揭示了土卫二海水中有比较高的溶解态磷。结合前人的研究,土卫二海水中将含有丰富的六大生源元素,有利于生命的起源和微生物的生存。该研究成果弥补了土卫二海水宜居性研究的空白,为未来发射冰卫星载荷,探测土卫二海洋中可能的生命信号提供了科学参考。此外,该研究构建的土卫二水-岩相互作用模型未来也可以应用到研究其他营养元素以及其他冰卫星海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