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为什么是圣人(夫子明明不姓孔)

阅读中国上古历史,许多人会被古人的人名所困扰

现代汉人的姓名,简简单单两三四个汉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古代汉人的姓名则复杂得多,他们有姓、名、字、号这四个种称喂,并可以两两组合,分裂出十几个名称,分别运用于不同时间、地点、场合、产生各自不同的用途

比如说,朋友间往往以字相称,是在表示友好;不很熟的同事以字相称则是在“套近乎”,以名相称才是规范;日常交往中,如果像我们今人这样直接呼名道姓,肯定是在进行不满情绪的发泄

说到这里,你还别抱怨复杂,比起上古先秦,这已经是款简化版,已经将最头痛的“氏”去掉了。这个“氏”,让我们对上古男子的姓名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困惑

拿我们最熟悉的孔子来说吧,多少人都会以为孔子就是姓孔。按照我们现在的习惯:人名的结构 是姓 名,第一个字就是姓,后面多少个字都是名。但却不知,先秦男子名字的结构跟现代不一样

孔夫子为什么是圣人(夫子明明不姓孔)(1)

现代男人的名字是:姓 名

先秦男子的名字是:氏 名

先秦男子的名称呼由有:姓、氏、名、字、号,其中“氏”最为重要

比如说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尼,号夫子。这里面,孔氏才是里面的核心。当时是奴隶社会阶段,最重视的家族观念,同姓是同血缘,同族才是同阶级同利益。这种观念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甚至影响到今天的我们

比如“光耀门庭”、“光宗耀祖”,光耀的是氏族;当差出了问题,皇帝要“诛九族”,诛的也是氏族

可见,对“氏”负责,才是当时男人的首要任务,这是中国宗族社会的鲜明特点

所以,当时的男人把自己的“氏”放在称呼中最重要的首位。这就是“孔子”其人一“孔”当先的由来

孔夫子为什么是圣人(夫子明明不姓孔)(2)

说完了“孔”,我们再来说后面的“子”

我们说过上古男子的称呼有“姓、氏、名、字、号”。孔子中的这个“子”与他的“子姓”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人们对有学问的年老为尊者的尊称,属于“号”这个范畴

“号”,分为自称的号和他称的号

有一个现象是:上古男子不流行自己给自己弄个外号,他们的“号”都是别人或后人赠送的

比如孔子,就没有自己给自己弄个号,他的自称往往是“丘”,也就是以名自称。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身背称号最多的一个人:“孔子”、“夫子”、“孔夫子”、“孔圣人”“万世师表”……。这些号,都是尊称。皆属于“号”的范畴

这个世界“物极必反”,孔子大红大紫的背后,也少不了有黑暗。孔子具有如此多的尊称,也逃不掉历史送他一个蔑称“孔老二”

孔夫子为什么是圣人(夫子明明不姓孔)(3)

蔑称也是“号”的一种,有时候,蔑称会盖过一个人的所有称喂,让人忘掉他的其它所有。比如“夏桀王”、“商纣王”,这样两个重要历史人物,上列这两个羞辱性的谥号人人皆知,而他们的真实的姓名信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其实,“夏桀王”、“商纣王”这两个称呼,与他们的“姓氏名字”,一个字的关系都没有

综上所述,我们先谈了孔子为什么“一孔当先”,又谈了孔子中这个“子”的具体归属范畴,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孔子”这个称呼中,孔是氏,子是号,孔子=氏 号

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我们说过,孔子不姓孔姓“子”。这个子姓,是个非常有尊严的姓氏,它是商朝的国姓。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把孔子叫做“子丘”呢

这里必须要讲清楚的是:先秦古男子有姓有氏,但是绝没有姓 名这种运用模式。

因为,姓是当时女子间的区分要素,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同姓通婚。也就是说:姓是女人用的东西。堂堂男子汉,是以氏来相区分的,若在男子称呼里带姓,几乎是在把这个男人当女人看,是不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做法

孔夫子为什么是圣人(夫子明明不姓孔)(4)

显然,你从没听说过“子丘”这种叫法。倒是在一些电视剧里听到过“姜尚”这种错误称呼。姜子牙,姜姓吕氏,最规范的叫法是“吕尚”而绝不可以叫“姜尚”。但是姜太公,姜子牙这种姓 字、姓 号,又是可以的

比如孔子,绝不可以叫“子丘”,却可以叫“子仲尼”、“子夫子”,虽然没有人这样叫,但它是符合规范的称喂,而“子丘”是一种“违规行为”

好了,关于“孔子”这个人物称呼,我们做了上述这些厘清,同时对上古男子的称喂问题做了一点点介绍,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需要讨论的地方,我们会在今后的文章里再做介绍,文中涉及问题很多,若有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孔夫子为什么是圣人(夫子明明不姓孔)(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