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

【 本文的标题写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最差的是莫言吗?莫言的发言不是真的“菜”,而是有些“坏”》,可能更符合本文内容。受标题三十字的限制,只能去掉一些词和“菜”、“坏”的引号了。本文所称的“菜”字,取菜鸟的菜的意思。而已“坏”字的意指,请大家看完自行确定了。】


一般而言,赞美之词是个“面”,因此赞美一个人很容易,可以八面栽花,从容兼顾。批评之词是个“点”,需要重点突出,针针见血。因此批评一个人不容易。尤其所欲批评的是众所周知的“大人物”——莫言。自从看了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愿直面其难,只为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这个社会的暗波涌动、认识所谓的一些“名人”,带给我们国家的伤害。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是最差的呢?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莫言在诺奖上的发言也是一篇文学作品,因视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价值、偏好的判断,标准难以统一,因此称该文“最差”,似乎有些武断。

然而,不同世界观的人达到共识,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事例更能说明问题。下面我分两组参照系,来“证明”给大家看,莫言在诺奖上的发言是不是“最差”,发言内容不但“菜”,而且反应了其人格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坏”。

第一组是“文学组”,对照同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其他作家的发言。为了更有典型性,我还抽取了二战的元凶,给亚洲人民带来罄竹难书罪恶的日本获奖作家。这能让我们认识到莫言在文坛是如何“菜”。

第二组是“中国组”,对照屠呦呦女士、丁肇中先生(中国人或者华裔身份)获得诺奖的发言,会让我们认识到莫言不仅是“菜”,更是“坏”掉了。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面对世界的关注,莫言自称喜欢讲故事。于是,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仪式上讲的他和他母亲捡麦子的故事,引发中国社会上的一场辩论: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我的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的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不是一个人。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1)

无需质疑莫言讲的和他裹足的母亲捡麦穗的故事的真实性,因为这是既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的一件事。除了莫言和他母亲,以及那位守田人外,并无其他证据。如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历史时钟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莽撞、甚至流氓的村民欺辱的妇人。即使事件真实发生,在当今世界各地、人类历史各个时代也是经常发生的不幸事件。换言之:剥离出当时的情形要素,这是一件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打架事件。因此,如此一个偶然事件,实在不值得议论。

哪个民族没有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美国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可能很多中国人都不会知道:二十世纪初,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在英国贵族的庄园里,锦衣玉食、叼着牙签无所事事的贵族可以手持猎枪,任意射杀在其庄园里捡蘑菇的贫穷妇孺,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作为一个作家,莫言当然知道任何一句话、一个故事,在不同的语境中讲出来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和价值,更代表了讲述者的主观态度。 这就是莫言的发言被评为“最差”的主要原因:他将一个偶然的、不具有代表性的治安事件或者说社会管理案件,嵌入到新中国六十年代,误导听众将其视为发生在落后、野蛮的中国普遍的政治性行为;进而赋予其虚无缥缈的空间或者说强行注入价值因素,强行扭曲人民正常的价值判断,迎合西方国家对中国敌视与污蔑。

在西方社会的民众听到这个故事,不会去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集体的财产也不容侵犯;看守人忠于职守,与众多“侵掠”者进行斗争。莫言把他们带入的思维空间是:贫穷的中国、饥饿的农民、捡麦穗的老妇人、穷凶极恶的“统治者”,残暴的伤害手段……

莫言的获奖感言讲述了很多故事,这里面既有引发巨大争议的他和他母亲捡麦穗的故事、还有一个初闻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细思极恐的故事: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了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匪夷所思的是:恐怕连三岁的梓童都会知晓,在汉语的语境下,这就是正常的问话。就像中国人碰面问“你吃了吗”,这句话只是打招呼,没有人理解为对方有请你吃饭一样普通正常。然而莫言为什么要“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已经成年并且入伍的莫言是智力不及三岁的顽童吗?

——若用探针刺进莫言的内心世界,这将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在任何场合、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发生的事情。然而请注意莫言布置的空间要素和词语:部队(人民解放军)、老长官(带侮辱性的中国解放军从来使用的称谓)、难道我不是人、面红耳赤、尴尬而退、英勇的斗士……

这是一个在西方国家的颁奖会上、在西方价值观搭建的舞台上,面对西方人讲述的故事。莫言的获奖感言想向西方世界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呢?请大家细想一下。

回到本文主话题,同为亚非拉国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大会上说了些什么呢?对照莫言的发言,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让我们从最熟悉的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诺奖的作家、《百年孤独》的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起。马尔克斯的作品影响了中国一代作家的(据莫言称,他的作品也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1982年,马尔克斯诺贝尔奖获奖演说:

正是拉美这种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只是它的文学表现。这一现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每时每刻都决定着我们每天发生的不可胜数的死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干涸,充满灾难和美好事物的创作源泉。

为什么认为先进的欧洲人试图在他们的国家实行的社会正义不可以成为拉丁美洲在另一种条件下以另一种方式奋斗的目标呢?不!我们历史上遭受过的无休无止的暴力和悲剧是延续数百年的不公正和难以计数的痛苦的结果

然而,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甚至还有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永恒的战争,都没有能够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牢固优势。

在跟今天一样的一天,我的导师威廉姆·福克纳曾站在这个地方说:“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面对这个从人类发展的全部时间看可能像个乌托邦的令人惊讶的现实,我们这些相信一切的寓言创造者感到我们有权利认为,创建一个与之对立的乌托邦为时还不很晚。那将是一个新型的、锦绣般的、充满活力的乌托邦。在那里,谁的命运也不能由别人来决定,包括死亡的方式,在那里,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幸福有可能实现,在那里,命中注定处于百年孤独的世家终会并永远享有存在于世的第二次机会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2)

——马尔克斯的获奖感言说了什么呢?

1、拉美祖国给了他创作的源泉,祖国万岁。(因为历史上拉美各国联合起来反抗西方国家的殖民,拉美各国的知识分子经常将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祖国)

2、拉美的贫穷、落后是西方国家野蛮残暴的殖民统治导致的。但是拉美的人们会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西方企图将他们的社会制度强加给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必将失败。

3、人类将会有美好的未来。新型的、锦绣般的、充满活力的乌托邦已经展现在人类未来的天际线旁。


1986年,世界迎来了非洲的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来自尼日利亚被称为“来自黑非洲的眼睛——沃莱·索因卡。他的发言主题为:《这一段过去必须诉诸现在》,在发言中,他首先提到:“这奖金不是发给我个人的,它是奖给我所代表的文学的。而我是非洲整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沃莱·索因卡说:“非洲的艺术家和作家都了解,我们不要当悲观主义者,也不要当乐观主义者。我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我们很多时候很难辨别人类行为和野兽行为的区别,这是从负面去看人性的方法,我想说一个现实的看法:不管什么时候,人性往前迈几步,才能够达到人们所认可的崇高的尊严。”

——沃莱·索因卡关注了与他祖国共命运的非洲。在祖国的话语语境中,关注了人性,关注了人类的尊严。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3)


1994年,大江健三郎成为二战以后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在颁奖发言词中,大江健三郎也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在他的故事中深刻地反思了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从根本上被置于暧昧的两极之间。而我身上为被刻上了伤口般深深印痕的小说家,就生活在这种暧昧之中。然而,日本却位于亚洲,暧昧的进程,使得日本在亚洲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而面向西欧全方位开放的现代日本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西欧的理解,或者至少可以说,理解被滞后了,遗留下了阴暗的一面。在亚洲,不仅在政治方面,就是在社会和文化方面, 日本也越发处于孤立的境地。

然而,日本为重新出发而制定的宪法的核心,就是发誓放弃战争。这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为走向新生的道德观念的基础,日本人痛定思痛,选择了放弃战争的原则。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4)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世界的大撞击和交流的“舞台”上,拉美作家谴责欧美帝国造成的伤害和对人类未来的期许。非洲国家的作家呼吁对非洲的重视和援助,重视非洲话语权的建设;日本作家是反思战争带来的灾害,呼吁世界和平。中国既是人类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体,又曾在近现代遭受到西方殖民列强残暴的劫掠,和非洲、拉美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当今我们正走在复兴的大道上,携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和希望,努力和拼搏,中国获奖者该有更好的故事可讲。

然而,莫言只是讲了貌似莫名其妙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内容毫无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然而这些西方人爱听的“东方故事”,除了加深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轻蔑、诋毁和侮辱外,毫无价值。这就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被评为最差的主要原因吧!评其为最“菜”的发言,不算诋毁莫言吧!


人“菜”不可怕,怕的是“坏”。莫言作为一个作家、甚至说文学奖,难道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在诺奖颁奖仪式上讲些什么吗?那让我们看看两位出自理工生的华人在诺奖上的发言吧:

诺贝尔奖第三位华人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

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 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更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丁先生的发言和莫言相比,情怀和立境的高低判若鸿沟。心怀祖国,又放眼贫苦、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更关注世界未来的“青年们”,短短的发言,展现了丁先生厚重的历史观,博大的胸襟和人类共同体的理念。而丁肇中先生是位物理学家,辞藻运用,远远不如从事文字工作的莫言。

尤其值得我们纪缅的是:丁先生是第一位用中文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发言的人。

当他要求用汉语发表获奖感言时,主办国以他的美国国籍和所谓的技术手段进行阻挠,丁先生大义凛然地说道:虽然我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我是在中国长大的人,中国永远是我的母国,我必须用我的母语发言。或许是丁先生的爱国情操打动了主办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里第一次回荡着华语的音符。这是1976年。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5)

同样,让我们看看来自中国大陆的另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在颁奖仪式上的发言,她也给西方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6)

在屠呦呦女士讲述的“故事”里,有日益强大的“国家”,有为世界作出贡献的“中国”,更传扬了影响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中国文化”。屠呦呦女士讲述的“故事”更会深刻影响西方人的大脑和记忆,帮助他们接受中国文化,推动他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作为一个日书万字的作家,面对五百年来给人类社会造成惨绝人寰的屠戮、劫掠和伤害的西方人时,当莫言以此为诺贝尔文学奖上的开场白,他已经将高贵的中国人的头颅低到了灰尘里,低的难以“捡得起来”。除了满足西方国家的“偷窥癖”外,更为他们嘲笑、污蔑中国提供了注脚,成为了西方人的一个“谈资”和“笑料”罢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夸大其词、不是污蔑“友邦”。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对莫言的评价就足以证明这个事实:

他(莫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中国),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莫言是一个诗人,莫言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戏谑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最阴暗的面貌,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作为一个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承受着国家的福祉,当支持和宣扬中国社会秉持的伦理、道德和正义的观念。作为一个作家,当内禀作家的“良心”,当代表中国人在国际场所发言和表达意志时,应该表达的是中国人的集体情感和意愿,展现中国人的集体的爱憎观念,宣扬人类正当的价值观和善恶观。尤其是面对的主要受众是曾经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西方国家。

然而,莫言先生,成了“莫言”(不说)西方世界带给人类社会罄竹难书的罪恶已经影响人类当下进步的西方价值体系,“莫言”(不说)中华文化带给世界的进步动力和源泉,“莫言”(不说)中国社会发展形成的国际和平力量,既不赞美祖国、又不批评欧美,且不互动亚非拉,真的莫如“莫言”了!然而,他发言了,还讲了很多很多“中国故事”。他的发言不但是“菜”,更是“坏”。

莫言的发言,既远远不如拉美的马尔克斯、非洲的沃莱·索因卡,甚至还不如二战战败国的大江健三郎,更不要说比拟抵肩屠呦呦女士和丁肇中先生的反言。

站在世界的一个舞台上发言,他有愧于作为一位中国人应该对世界承负的责任和担当。 《古拉格群岛》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对半生被西方国家利用的历程进行了反思,对西方国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对自己做了最深刻的忏悔:“我的所作所为,对不住苏联和苏联人民,我的作品害了我的俄罗斯祖国。”

莫言获得诺贝尔哪个奖项 为什么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7)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2008年8月3日)

——不知道莫言有没有这样的认识呢?有没有这样的行动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