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是谁的年号(同为大宗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极其繁荣的时代,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也代表着我们曾经的辉煌,是我们华夏人引以为荣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打开国门、放眼天下之时,不会因为精彩纷呈而眼花缭乱,不会因为变化万千而张皇失措的原因。
这个时代里,不可代替而又源远流长的文化,成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可以说,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他们所处的时代,也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同时,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大辩论,他们之间的故事,通过思想的交锋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中国历史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让我们凝聚民族精神时有了依靠,让我们在探索人生时有了标杆,因此,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是我们无法忘记的,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如果说起诸子百家,那我们必定要谈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孔子,可以说,孔子是诸子百家的第一人,他所代表的儒家,也是古代思想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
甚至,我们可以说,百家争鸣因为孔子而起,同时也因为其所代表的儒家而终,他以及他的学派和主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因此,要谈论诸子百家孔子,其必定是一个没有办法绕过去的人物,他的学生也是必定不能够忽略的话题。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孔子以及他代表的儒家学派是没有对手的,这一点我们通过儒家技术的《论语》就能够看得出来,在《论语》或者其他的先秦儒家典籍中,他们的记述十分的丰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记录了别人的嘲讽,记录了孔子的狼狈,甚至还有许多地方表现了其他学派比儒家更加先进和精辟的地方。
可是,其他学派比如墨家等的书籍就没有这么全面客观了,在他们的记录当中,基本都是成功的案例,而这也就说明,他们需要这样的成功去证明这个学派的价值,而在孔子时代的儒家则不需要,因为没有敌手,在与其他家族的辩论中是对是错、是胜是败也都没有意义,毕竟无论对错,它都是翘出的那一位。
后来儒家的地位渐渐地受到了影响,而最先质疑儒家学说,挑战儒家学派地位的就是墨家,从古至今,有不少的历史学者们一直都在探寻儒家和墨家各自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的不同,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问题,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寻到冰山一角,毕竟圣人的思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评判一二的。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去了解儒家和墨家的不同呢?大概要先从墨子和孔子两个人的不同说起。
要说墨子与孔子有什么不同,我们首先要从时代说起。墨子原名墨翟,字不详,是被人们尊称为墨子的,同时他的生平也不是很清楚,根据清朝末年所写的《墨子简诂》,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墨子是出生于约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
而根据这个时间,墨子比孔子小了八十多岁,也就是说,孔子去世之后,墨子才出生的。
同时,根据《春秋》的记载,战国时代开始于公元前403年,如果这两个时间记录都没有错误的话,那一年的墨子65岁,大致上可以认为,孔子去世,春秋时代就结束了,而墨子大放光彩的时候,战国时代就开始了。
也正因如此,张荫麟先生才会在他的《中国史纲》当中说到: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子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
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孔子代表的是春秋时代,而墨子代表的则是战国时代,而两个时代又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虽然,两个时代都没有真正的公平和正义,但相比之下,战国时代的社会是动荡黑暗的,春秋时代再怎么礼崩乐坏,也还没有到极端混乱的地步,人们的争论也都是客客气气,遮遮掩掩,诸侯国之间的争端还是暗地里的较量,那些诸侯王想要逐鹿中原也得打出周天子的旗号。
比如说,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比如说,宋襄公的仁义霸主,大家还都需要一块遮羞布。但是在战国时代就不需要了,战国时代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家肆无忌惮,明争明抢。
因此,对于社会动荡这一点,墨子的感觉比孔子要更加强烈,因此,他对社会的批判就更加的深刻,情绪也就更加的激奋。
所以,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孔子对于现实的不满是通过委婉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来表达的,他希望统治者有所改良,而墨子则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没有任何掩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赤裸裸地告诉众人“我反对”,而这两个时代的不一样,是造就两种不同的思想主张的现实原因。
第二个方面则是立场不同。其实这是大多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们的共识,那就是孔子的立场是贵族的,是统治化的,他站在偏统治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他们出谋划策,希望能够站在领导阶层上,通过改善统治方式而达到所说的社会境界。
本质上,孔子是一个领导者,因此,他所设计的天下太平的蓝图是针对领导阶级而言的,他的建议谋划也是针对统治者来讲的,更是需要施加在统治阶层身上的,平民百姓只是孔子蓝图当中的受益者,而不是真正的实施者。
简单来讲,孔子并没有想过通过改变平民大众来改变这个社会,而是希望通过改变统治阶层来间接地改变平民百姓,进而改变这个社会,所以,我们用八个字大概就能够概括孔子的政治理念,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墨子的立场则十分草根。他代表的也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所以,相比于孔子的政治观念,墨子的政治观念更加的复杂,因为所代表的群体更加广大,利益更加的错综复杂,因此,要分析墨子的政治主张就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是兼爱,这是墨子对于伦理纲常的要求,也是在墨子的思想环境下,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的主要标杆。
第二是政治思想,在其中包含多个方面,比较主要的大概就是“尚贤”,“非攻”,也就是人们要向圣明的人学习、要反对战争之类的,其他的还有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
而他们站在这些立场上所提出来的思想,基本上也就是两个学派争论的焦点,因为当孔子站在领导阶层的位子上去考虑问题时,他必定是崇尚阶层的,所以,他也主张通过礼乐制度来管理天下管理社会,主张要讲尊卑。
而墨子则反对这样的观念,毕竟墨子讲“兼爱”是站在平民的角度上的,自然就反对阶级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人人平等,并且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因此,也就导致了两个学派在根本的政治观念上,出现了相违背的地方,如此一来,争论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这里我们要讲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两个人所代表的人群的问题。这一点比较难以理解。
我们着重来解释一下,我们上面说的墨子代表的是劳动人民,思想是比较平民化的,而孔子代表的都是领导阶层,这就会让大部分人认为孔子代表的是统治者,而墨子代表的则是普通的庶民。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他们所代表的其实都是“士”,所谓的阶层不同是在士当中进行划分的,这里我们就要搞清楚“士”的概念,在秦汉之前“士”是贵族之下的等级,而秦汉之后“士”则是平民的最高等级。
比如说,周朝的时候贵族分四个档次:天子、诸侯、大夫、士,而秦汉的时候,平民也分为四个档次:士、农、工、商。
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夹在平民和贵族之间,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相对应的资产,像是当时的贵族,基本上都拥有着自己的封地,有着自己的资产,而平民百姓也基本都有着固定的工作。
但是“士”就不一样了,他既不像贵族那样能够在封地当中享受俸禄,也没有办法真的像庶人平民那样在田地里做工,因此,这个阶层是最需要看人脸色的阶层。
他们的生存依附于在其之上的贵族阶层,混得好的人可以称为大夫,上升为领导阶层,而混的差的人就只能打打零工,过着比较平民化的生活。
而孔子代表的则就是过得好的那群人,墨子代表的自然就是过的差的那群人,所以,这里也就是墨子和孔子的第三个不同的地方,所代表的人群不同。
而对于上述这一点,我们从韩非在《五蠹》当中所说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就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乱法者还是犯禁者,他们必然不是真正的领导阶层和平民阶层,真正兢兢业业的平民阶级,从来都不是触犯法律最庞大的人群。
触犯法律的大部分都是那些无业游民,是那些想要依附上层社会而又依附不了的人;真正会乱法的,也不是正统的领导阶层,因为乱法对于真正的领导阶层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真正会乱法的人大都是那些自视甚高,可追本溯源又不是真正领导阶层的人。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儒家只是相对于墨家比较领导化,墨家也只是相对儒家比较平民化,仅此而已。
对墨家来讲,他们的工作大概就是帮人们排忧解难、看家护院,因此,很多人在谈墨家的时候会用一个“侠”作为代表。
所谓侠者,他们有部分人保持着独立自由的身份,成为游士,并不固定地依附某个高级的阶层,得失随性、来去自由。所以,墨家这个组织内部的人也是比较复杂的,有保镖,有刺客,大多数都是一些自由职业者。
而墨家的大部分弟子也都十分爱好行侠仗义,而这一点也就能说明,他们代表的绝对不是普通的庶人阶层,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平民阶层几乎所有人的整个人生都是投入到劳作当中的,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哪些农民能够白天在田间锄草,晚上背上刀剑游走四方,因此墨家代表的,就是那些没有固定职业而又偏向于侠客的底层的士。
与墨家不同,儒家人做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文艺的工作,他们为人传授诗书,教授礼仪,这些人相对于那些游侠来讲,身份上显得更加的高贵,工作也相对的固定,但他们又不具备着真正统治一方的功能和地位,因此,虽然身份上相对贵重,其实也只是士的上层而已。
所以说,孔子和墨子或者是儒家和墨家,它们其实是同一个阶层的两个代表,孔子代表着那群最有可能接触到真正领导阶层的“预备领导阶层”。
儒家学者们为他们出谋划策,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希望他们能够读书做官,并且能够在读书和做官当中游刃有余,所谓士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成为那些文人墨客的代表者,为他们指明一条积极入仕的道路,并且为他们规划了成为真正领导阶层之后的领导蓝图。
而墨家则是那些侠客的引导者,让他们不要不讲原则,只凭借一己好恶就去行侠仗义,让他们在平时能够自食其力,而在危难的关头则挺身而出,而这也是这两个学派冲突不断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儒家和墨家,代表的实际上是同一个阶层,却代表了这个阶层当中两种不同的阶级,孔子自然希望这个阶层中的所有人,都像他所言的那样积极入世,接触礼仪诗书之类的东西。
而墨子自然更希望他们能够挺身而出行侠仗义,这就好比两个人对于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观点,自然会出现诸多的争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墨家与儒家之间的冲突并非是意料之外的,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让他们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不同,自然想要去影响社会的方式也就不同。
墨子所处的时代要比孔子所处的时代恶劣得多,所以,墨子的愤恨也就更多,对孔子那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自然不以为意,而与此同时,孔子的思想又相对比较领导化,墨子的思想又相对比较平民化,可是领导和平民自然是走的两种不同的道路,所以,他们的主流观点必定会不同,有争论是在所难免的。
再加上他们的相对领导和相对平民,都是针对同一个阶层来讲的,大概可以理解成对于一群人的两种要求,所以,两个学派几乎是从早吵到晚。
但是事实证明,墨子的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所代表的侠士没有固定的工作,同时又以行侠仗义为己任,可是,行侠正义与后来官方的作为又不相融合,哪怕是一个再穷凶极恶的人,他需要受到的也是法律的审判,而不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去私自夺取他的生命。
所以,儒家与墨家之间的争论,最终以儒家代表了未来而结束。
但是,哪怕如此,儒家和墨家也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同时也都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孔子要求人要做君子儒而不做小人儒,墨家的侠也要求只防御不进攻,两家都有可取的地方,也都有我们后来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