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部曲指的是什么?说老三部曲

文 | 刘念琳

“老” 的样子

民间有一俗语叫做:老有老的样子。老甚样乎?老者,睿智多学人尊之,思路敏捷且为范,精神矍铄,谈吐不凡,衣着得体,步履稳健。这便是老者之主流样子也。

修养乃“老样”之首也。培根在《论美》中曰: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这种气质跟一个人的修养是分不开的。所以,老者应特别讲究修身之道,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点。老者之样,除去外形,重在内涵。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尤其是时代的熏陶,党组织的教育,先进典型的影响,绝大部分的老者,都有自己的“老主宰”,守得住一生之清白,为子孙乃后人留美名比当前之“实惠”更重要。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国人做人处事的根本。

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不令而行。清郑板桥:“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养性气自华。

博学乃“老样”之豪也。古人云:疑难惑,问智者。这里说的智者便是老中“智叟”。四书五经、中国名著、世界文学、十万个为什么,这些都是像当年的至宝,就连不甚识字之人,也会把说书匠那里听来的历史典故背个滚瓜烂熟。

故而,许多老者,天文会知,历史通晓,地理能详。他们或进老年大学学习深造,或进沙龙社团探讨交流,或读书看报增进知识。有人,用其智,发挥余热奉献社会;有人,用之长,志愿服务言传身教;有人,含饴弄孙,辅导晚辈延续经典。

榜样乃“老样”之范也。社会诸事泛泛纷纷,万千世界五颜六色,老者集数十年之经验,曲直是非心知肚明,叵测人心一观便知,善人恶人窥一事而能知晓。故而,该以何面貌示人,心中自有谱相。以大爱而盈世俗,以善意而付万物,以典范而示后人。这便是老者之风范。

大风大浪练就其荣辱不惊,苦辣酸甜使其视金钱如草芥,他们承上启下深知家风传承之重要。因此,他们把自己的形象,把家族的荣誉,把真善美放于至高无上之位置。他们克己“慎独”,这既是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慎独”就是“不自欺”(陆九渊)“暗室不欺”(康熙)“处世当无愧于心”(袁采)。

当今之时代,社会风气大为好转,人们“三观”与之同步上扬,老者作为“过来人”,更是新时代的“头雁”,其“头雁”之效应必之进一步树立富有时代特色的老者之形象,在社会之各个层面、诸事诸务中,展示着“老有老样”的崭新形象。

“老” 的宽度

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按照我对雷锋名言之理解,“有限”应该是生命的长度;而“无限”则是生命的宽度。人之生命的长度固然是越长越好,然,倘若混天聊日,甚至是苟活在世,生命再长,也是苍白的;甘为社会和人民多做贡献,绽放生命之华彩,那生命之宽度会比生命之长度更有分量、更有意义。试想,作为我们这些被称为“老”的人,如何才能拓展“老”的宽度呢?

永无止境的好奇。好奇,是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好奇心便有所降低,也显漠然。如果我们永远保持对人、对物之好奇心,人便有了兴趣之点,顺此而久,就有了自己的爱好,乃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学习,是好奇的一大平台。孜孜不倦的学习,可以解疑释惑,丰富自我,增加知识,获益无穷.关心时事,是满足好奇的又一载体,关心世界风云,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生变化,使自己成为“万事通”,诸事皆晓,岂不快哉?

参与活动的欲望。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原动力,是能给人以愉快或满足的事物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和强烈的向往。人有欲望,便有追求,那种人已老矣,欲亦衰矣,大大缩减了“老”的宽度。只有量力而行的参与社会活动,既陶冶了情操,锻炼了体魄,亦结交了朋友,开阔了视野。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社会这个大群体,心情会更好,度日更有滋味。

当今,社会为老年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可上老年大学,可参加社会团体,唱歌跳舞、写字书画、畅游山河,弥补年轻时的缺憾,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和实现,使我们这些“老者”能够每日充实忙碌,既摆脱了孤独和无聊,又丰富了阅历,精彩了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奉献社会的追求。奉献,是恭敬地交付呈献。历经沧桑大半生,如今赶上了新时代,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好事、善事,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给子女留一份宝贵精神财富,是拓宽“老”之宽度的最好体现。不少“退下来的老人”,身体 尚很硬朗,便主动参加义工,帮助更需要的人;“五老”志愿者,进社区、到学校,为培养后一代出计献力;有人将多年收藏,整理展出,激励后人;还有的人将自己的珍品献于国家,留住经典,更多的是利用自己一技之长,造福社会。他们在奉献中,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舒展了自己“老”的宽度。

如果把人的一生用长方形来表述的话,其面积最大值的计算方式是:长乘以宽。“老”的长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我们而搏的,就只有“老”的宽度了。

“老”的辩证

老,是相对年轻而言,是人的岁数叠加到一定年龄的結果.老者,人生必然之路矣。但老又有不同之定义。老,可作名词亦可作形容词,故未有确切的定义。

我国现在将60岁定义为退休年龄,照此定义60岁应该是老年人了,但不少人退而不休再起航,迎接人生第二春,不少人花甲之年厚积薄发,登上人生辉煌的最高点。然再观之,有的人尚未获得老之称谓,却已暮气横秋,毫无生机而言,思已钝,行亦缓,言已朽。此乃真老也。故,吾以为,人老亦不老,年龄、形态是一个方面,但心态、精神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年龄大,不一定真老;心态老,是真的老也矣。

从身体来讲,人必老之,此乃规律,不可逆。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注重养护,无病早防,有病早医,必然会有健硕的体魄,定会延年益寿,呈现给人的自是一种小于生理年龄的感觉,也就是人称的“冻龄人”。如果不注意身体的养护,衣食起居毫无规律,不讲保健科学,不听医生之嘱,通宵达旦垒长城,昼夜奋战打扑克,喝起酒来不醉不归,抽起烟来毫无节制,吃起东西或暴食暴饮或三餐不足,其身体必然透支,这种人年龄即便不大,也会体衰颜老且易生病,乃真“老”也。

从外形上讲,老与不老亦是一种修养与礼仪。甲骨文中的“老”字状如一个驼背人头发散乱、手拄拐杖而行的样子,这是个特征突出的象形字。有些年龄不大的人,却显出了甲骨文中老之述状,人邋邋遢遢,蓬头垢面,衣冠不整,腰弯背驼,尽显老态,纯已老乎。许多长者,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知古论今,直腰挺胸,步履稳健,衣着干净时髦,举止不凡。即便耄耋之年,仍让人觉得意气风发。此乃年轻态也。

从心态上讲,觉老为真老,不老为不老。有的人刚到退休之龄,就以老而自居,摆老言老而渐呈老态。心态不老者,身虽老,但年轻之心尚在,乃身老而心不老。每日读书看报,对国家大事事事关心,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信心,对新鲜事物倍感兴趣,与时代同步,与潮流合拍,退休了反而真正找回了自我,努力去圆年轻的梦想,仿佛重新活了一回。这才是永远不老的年轻人。

心态老者,不读书不看报,对社会生活漠然,对新鲜事物缺乏应有的接受,对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现在的事什么不关心,过去的事忘不掉,对未来没有规划,对当下没有打算,活一天算一天,混一天是一天,自己拿着自己当老人,此人活着,与行尸走肉无二。

身未老,心先老,此乃早衰;年已老,心年轻,此乃生命旺盛,身心不老。这便是老与不老的辩证法。

经典三部曲指的是什么?说老三部曲(1)

作者简介:刘念琳,男,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4年下乡知青,先后在潍县拖配厂,潍县工业局、寒亭区广播局、寒亭区委宣传部、中国农业银行潍坊市分行工作,2018年退休。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金融摄影协会潍坊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市农业银行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爱好写作,对通讯、报告文学、言论尤为爱好,在全国、省市报刊多有文章发表。曾在国家、省市影展和比赛中获奖。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