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下注肝经虚引起的肛门湿疹(陈憩南治一人先肛门痈)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陈憩南,民国时期名医,因民国时期激进维新,反对国术,中医也叫国医,很受社会大环境打压,所以很多民国中医都未留文献著作,生平不祥。
【医案】
陈憩南治一人,先肛门痈,后下痢色白,用散寒健脾补肾柔肝
病者,吴某,年四十八岁,南洋商人,住潮安枫溪乡。
原因:
本体素寒,两月前发生肛门痈,又名骑马痈,从疡科治疗,多服凉血解毒剂,疮口未收,一日午睡起,身觉寒,腹微痛。
证候:
便似鱼脑鱼肝者,续下几次,以为适间被寒,服消散药,明日较甚,医作红白痢治,用芩连菔子之属,病与药日增,屡延西医注射,无效。一星期后,每小时约行四五次,饮食渐减,日夜难眠。
诊断:
六脉非常,浮大而紧,两尺尤甚,重按俱空,舌白,中有灰黄苔,面赤,头汗,恍愡怔忡,再验其所下之物,虽红白相杂,但色暗不臭,小便亦清。骇曰:再服芩连芍药,阳将脱矣。查肛门痛一症,系肾虚失职,不能吸收血中毒质,以排泄于体外,致令停留肠中,今痈虽稍愈,而疮口未收,君相二火衰微,肠中之寒毒,遂暗长潜滋肝风乘阴惨之时,大肆其怒号,将脾液胃津,悉倦入肠中,与寒毒合化,气血乖违,为红为白,绵绵而下,绝无穷期,医者不察,误从寻常红白痢治,而用消耗寒凉,虚至寒毒变本加厉,而病之至于斯极也。
疗法:
以姜、附、桂益君相二火,而散寒毒为君,芪、术、杞、杜补脾助肾为臣,归、乌、续、藜以柔润熄肝风为佐,牛膝引药下行为使。
处方:
焙附子,清花桂(冲),生北姜,甘枸杞,蒺藜,苏当归,川续断,于潜术,准牛膝,制首乌,川杜仲,生北芪
次诊:
二剂他症平,脉仍浮大,紧稍去,每小时约行二次,再主散寒,未便兜揽
次方:
前方去附子、蒺藜,入补骨脂,吴茱萸。
三诊:
二剂脉紧全去,转和缓有根,二小时约行一次,幸饮食如常,宜兼补虚。
三方:
前方去生北姜,人北姜炭,高丽参。
效果:
前药服后,有二次粪杂红白,再服三剂,遂愈。
本案引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
【评析】
本案结合病史综合考虑治疗,处方用药也精当,君臣佐使及引经报使药物,阵容井然有序,终不离散寒温补脾胃而加减变换用药,扶正祛邪,终于获得良效。这种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十分可贵,其化裁用药也足资效仿。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 @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